科研产出
以灵芝菌渣为原料堆制生物有机肥研究初报
《中国食用菌 》 2021
摘要:利用灵芝菌渣和牛粪为原料,接种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功能菌种,堆制生物有机肥,监测其温度、pH、含水量、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经过21 d发酵,4个处理得到的生物有机肥pH在6.52~7.14,含水量在8%~11%,有机质在60%~66%,重金属Cd、Hg、Pb、Cr、As的含量分别低于3 mg·kg-1、2 mg·kg-1、50 mg·kg-1、150 mg·kg-1、15 mg·kg-1,有效活菌数(cfu) 3.8×108个/g~7.7×108个/g,蛔虫死亡率在95.8%~100%,粪大肠菌群低于11个/g~98个/g之间,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分别在6.44%~6.48%,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堆肥期间,堆温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堆肥的pH、含水量、全钾略有增加,电导率、有机质、全氮、碳氮比则有所下降,全磷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服务作者角度的农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分析与启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归纳分析农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网站设计更好地服务作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以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32种综合性农业期刊网站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官网认证情况,从服务作者角度分析其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32种期刊均建有官网,在百度认证的期刊有26种,在360搜索引擎认证的期刊仅9种,没有期刊在搜狗搜索引擎进行官网认证;大多数网站页面结构合理,但功能建设过于公式化、程序化;在为作者提供快捷答疑、免费全文下载阅读、多元化阅读模式等增值服务,以及引导作者加强学术自律、发挥行业与学科平台作用等方面,期刊网站做得还不够完善。【结论】期刊网站应从多种途径辅助作者找到官网、内容建设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打造学风建设宣传平台、发挥行业与学科平台引领性服务等方面改良和优化,为作者提供更精准、贴切的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氯对蝴蝶兰软腐病菌的抑杀作用评价-基于病害流行因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明确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流行因子,评价二氧化氯对病菌的抑杀作用,以蝴蝶兰叶片为材料,采用针刺、摩擦等接种方法研究温度、湿度和伤口对病害发展的影响;应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不同消毒剂对病菌的抑杀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氯对病菌形态的影响;利用最小杀菌浓度法测定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最短杀菌时间,从而优化二氧化氯消毒方法。结果显示,28~32℃适宜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发展,30℃是病害发展的最适温度。湿度为80%时,叶片上出现病斑,湿度增加到90%,病情指数显著增加。病菌需通过伤口侵入叶片,农事操作引致伤口极易传播病菌。测定6种消毒剂对病菌的生物活性,二氧化氯活性最高,对病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125μg/mL。扫描电镜显示,62.5μg/mL二氧化氯处理后,菌体形态发生异常,胞壁皱褶、破裂,内容物外漏;125μg/mL二氧化氯处理后,菌体严重皱缩、死亡。二氧化氯有效成分为500μg/mL时在0.5 min完全杀死细菌,可用于农事工具的快速消毒,阻止病菌传播。研究明确高温(28~32℃)、高湿(湿度大于80%)和伤口利于病害流行。500μg/mL二氧化氯快速消毒技术可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
关键词: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 流行因子 消毒剂 二氧化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虫腈亚砜荧光衍生化、HPLC-FL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氟虫腈代谢物-氟虫腈亚砜的柱前荧光衍生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鸡蛋中的残留检测.优化后的柱前荧光衍生化反应主要条件如下:催化缩合剂为EDC/DMAP;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氟虫腈亚砜与荧光衍生试剂的用量比为1:8;45 ℃水浴中反应75 min.衍生产物为N-(3-氰基-1-(2, 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硫代)-1H-吡唑-5-基)-4-(2-(9-乙基-9H-咔唑-3-基)-1H-菲并[9, 10-d]咪唑-1-基)丁酰胺(DX1),具有很高的荧光强度.衍生化产物DX1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的主要条件如下:C18色谱柱;等度洗脱;流动相:乙腈/水(80/20,v/v);流速:1.0 mL/min;λex=310 nm,λem=404 nm;进样量20 μL;柱温40 ℃.在上述检测条件下,氟虫腈亚砜HPLC-FLD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033 μg/L,定量限为0.092 μg/L.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鸡蛋残留氟虫腈亚砜提取和检测的HPLC-FLD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达到了0.052和0.132 μg/kg,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在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上的RSD分别小于0.04%和2.7%,上机检测可在20 min内完成.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精确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鸡蛋中残留氟虫腈亚砜的检测.
关键词: 氟虫腈亚砜;柱前荧光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氟虫腈代谢物;定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豆加工与综合利用现状、展望及产业发展建议
《长江蔬菜 》 2021
摘要:木豆是粮、菜、饲、药兼用的多年生灌木,适合在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尤其是北回归线区域带种植推广,在粤北、粤东、粤西,因其含有高达18.5%~26.3%的蛋白质、8种必需氨基酸、51.4%~58.8%的淀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和茋类化合物,营养丰富,作为木本粮、菜、饲、药用作物种植受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自然发酵豆腐乳的真菌多样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乡村豆腐乳内真菌的多样性,本研究以江西上饶市乡村自然发酵豆腐乳为对象,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和LSU序列测序进行菌株鉴定、研究自然发酵豆腐乳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上饶市八个采样地24份豆腐乳样品中分离出277株菌株,鉴定出9个属26个种.根据分离频率,青霉属Penicillium(29.04%)、曲霉属Aspergillus(24.65%)、蓝状菌属Talaromyces(22.88%)、镰刀菌属Fusarium(10.57%)是鉴定出所有菌株中的优势属,不同来源地的真菌优势属具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H)结果表明,铅山县石塘周边的多样性指数(H=1.92)是八个地区最高,菌群丰富度较高,而德兴市红山生活区的多样性指数(H=0.74)是最低,其菌群丰富度低.相似性指数(Cj)结果表明,铅山县石塘周边与广丰区小康城安利小区中豆腐乳的真菌的相似性系数为1.00,两地菌群相似程度较高,而铅山县紫溪乡文山村与玉山县樟树镇中豆腐乳的真菌相似程度极低,相似性系数为0.29.该研究结果将对提高豆腐乳的品质与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发酵豆腐乳;真菌;优势属;多样性;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入选全国水稻主推技术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成功入选,成为粮食增产类5项全国水稻主推技术之一。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和倒伏等突出问题而研发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与传统栽培相比,该技术具有省肥抗倒、增产增收、操作简便等优势,一般节省氮肥20%、增产1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对提高30%)以上,环境污染大幅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减少20%~60%,每季少打农药1~3次,抗倒性大幅提高,稳产性好,平均每667 m2增收节支180元,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种业发展探析
《科技管理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在分析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企业竞争、知识产权布局和国内种业市场规模、科技创新、企业实力与规模、管理服务、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广东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种业特色作物市场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种子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种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推进效果明显,但仍存在特色作物品种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及种质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企业竞争力及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增强,科研种业推广机制及优良示范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以及种业管理服务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加快广东现代化种业建设,提出必须进行特色种业规划、发挥特色种业优势,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种业管理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下多效唑对山栏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栏稻是海南特有地方稻,其稻米价格较高,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山栏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株高较高,易倒伏,严重威胁产量。本研究以乐东山栏稻‘LD-1’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水平肥料与多效唑处理下山栏稻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能够大幅降低株高的施肥水平和多效唑使用浓度。不同水平施肥主要通过影响每穗实粒数导致产量改变。多效唑处理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和增加单株有效穗数来增加产量。在不同肥料水平和多效唑处理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虽然每穗实粒数呈现显著降低,但‘LD-1’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每亩施复合肥20 kg,并于播种后35 d喷施225 mg/kg的多效唑进行处理(A3B3),株高比对照降低了25.29%,单株有效穗数增加了34.28%,产量提高33.64%,该处理为最佳的浓度组合。本研究为山栏稻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州鲈致病性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淡水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MY1,采用形态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通过不同温度、pH值、盐度条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Y1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加州鲈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1.03×104个/mL。药敏实验表明,该菌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益康唑、制霉菌素4种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16、8、32μg/mL。生理特性研究发现,MY1在10~35℃和pH4.32~11.44时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5;2%~8%NaCl显著抑制其生长。
关键词: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分离鉴定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药敏特性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