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塘泥有机肥制备与肥效调查

广东蚕业 2021

摘要:为开发塘泥有机肥,实现塘泥的高效利用,文章对塘泥营养成分进行了调查,建立了鱼塘泥的好氧堆肥技术,通过菜心盆栽试验验证了腐熟塘泥有机肥料的肥效,以期为实现塘泥的就地简易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塘泥;好氧堆肥;盆栽;肥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球虫毒力致弱方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研发上的应用

畜牧与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寄生原虫病,每年给全球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活疫苗是替代抗球虫药防控鸡球虫病的有效手段,而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能更高,免疫原性更好,更加稳定,有效防控鸡球虫病的暴发。通过理化致弱、鸡胚传代和早熟选育方法诱导虫株毒力减弱是常用的鸡球虫毒力致弱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方法的系统性综述。鉴于此,为综合了解当前鸡球虫毒力致弱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的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内容,对鸡球虫强毒株致弱措施和方法及其在鸡球虫病弱毒苗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新一代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鸡球虫病 致弱方法 早熟选育 弱毒活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关键词: 水稻 核心种质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pH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生素条件下饲粮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pH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96头21日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断奶仔猪,采用2×2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断奶体重水平,分别为(5.00±0.05)kg和(7.07±0.06)kg;2个饲粮纤维水平,分别为2.84%中性洗涤纤维和4.66%中性洗涤纤维,共4组,分别为低体重低纤维组、高体重低纤维组、低体重高纤维组、高体重高纤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体重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体重组(P<0.05);各组间的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纤维饲粮有降低结肠内容物pH的趋势(P=0.057);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容物pH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断奶体重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内容物pH无显著影响(P>0.05).高纤维饲粮有降低肝脏指数(P=0.076)和心脏指数(P=0.077)的趋势;高断奶体重显著提高仔猪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肺脏的重量(P<0.05).高纤维饲粮显著提高仔猪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提高断奶体重仔猪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5),饲粮纤维水平和断奶体重对仔猪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无抗生素条件下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不同断奶体重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会降低肠道内容物pH,提高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高断奶体重仔猪后期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断奶仔猪;饲粮纤维;断奶体重;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华猪肌肉组织发育的基因表达模式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摘要:肌肉和肌内脂肪是影响猪肉味觉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究金华猪不同发育阶段腿部肌肉组织发育的分子机制。采用RNA测序技术,对30日龄、90日龄、150日龄和240日龄金华猪腿部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揭示了肌肉发育的两个阶段:早期发育阶段(0~90天)和后期稳定阶段(90~240天)。早期,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较为活跃。后期脂肪代谢和沉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240天时衰老相关基因激活。油红染色结果观察发现,30日龄猪肌肉组织中的散在脂滴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合并成大脂滴。本研究提供了金华猪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谱的全基因组图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华猪的肌肉发育机制和改进育种策略。

关键词: 金华猪 mRNA表达谱 肌肉发育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南方农村 2021

摘要: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相匹配,都市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广州、东莞等大湾区主要城市进行调研,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已形成以"市场流通型、特色产品型、休闲观光型、科普教育型、生态保障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但尚存在认识不足、用地难、产业融合程度低、流通环节薄弱、科技创新与推广不足、从业人员量少质低等问题.最后,从土地、科技、产业、模式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的猪链球菌(SS)检测方法,针对SS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与引物浓度,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建立了SS的纳米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从SS的基因组序列中扩增得到687 bp的特异性序列,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且能同时识别1、2、7和9型4个目前流行的SS主要血清型,满足临床上多血清型SS感染检测的需要;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SS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 cfu/mL,与普通PCR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0倍;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稳定,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和普通PCR对临床上收集的44份疑似SS感染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54.5%(24/44),表明该纳米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综上,本研究建立的SS纳米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检测SS,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猪链球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纳米PCR;临床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南瓜绿色栽培技术手册

长江蔬菜 2021

摘要:南瓜属葫芦科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种植南瓜面积约100万hm2,总产超过4 0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其因质优、早熟、管理耗工少,具有一定的种植效益,而深受种植大户的欢迎。且由于其具有消除致癌物质、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保护肠胃粘膜、帮助消化等功效,受到两广地区消费者的喜爱。作者因科技下乡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发现农民经常会遇到南瓜生产上的问题,如南瓜品种选择、播期、育苗、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控等,迫切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南瓜栽培技术手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防治棉花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明确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土壤封闭处理对棉花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田主要杂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07.5、810、1012.5、1620 g a.i./hm2条件下,药后40天总鲜种防效为86.1%、91.7%、96.7%、99.3%,防治效果较好,棉花的增产率为26.04%~28.87%。因此,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可采用土壤喷雾防除棉田杂草,对棉花安全,推荐剂量为607.5~1012.5 g a.i./hm2

关键词: 27 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 棉花 杂草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丁酸钠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0、500、1000和2000 mg/kg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1.26±0.01)g黄颡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黄颡鱼血清溶菌酶(LZM)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10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25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黄颡鱼肝脏LZM和AKP活性在10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黄颡鱼肠道AKP和NOS活性在5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未添加组和2000 mg/kg丁酸钠组(P<0.05).2)与未添加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0 mg/kg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颡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1000 mg/kg丁酸钠组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500 mg/kg丁酸钠组黄颡鱼肠道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250、500、1000和2000 mg/kg丁酸钠组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00 mg/kg丁酸钠显著提高黄颡鱼前肠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和后肠的绒毛长度、肌层厚度(P<0.05).以黄颡鱼幼鱼血清NOS、SOD活性和前肠绒毛长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275、1218和1489 mg/kg.

关键词: 黄颡鱼;丁酸钠;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肠道黏膜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