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橡胶树大筒苗培育方法VII.遮阴率的筛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遮阴环境下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大筒苗的生长及光合特性,明确大筒苗生长的适宜光照环境,以小苗芽接苗和组培苗为胚苗的橡胶树大筒苗为材料,设置5个遮阴处理:CK (全光照),S60、S70、S80和S90 (分别为60%、70%、80%、90%遮阴率),观测其出圃时的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遮阴率对橡胶树大筒苗的生长、光合参数及出圃时顶蓬叶的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且2种胚苗间差异显著。大筒苗的壮苗指数随遮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与全光照相比,遮阴显著影响大筒苗的出圃率,但对定植成活率的影响较小;胚苗类型与遮阴处理的交互作用明显。全光照和过度遮阴(S90)均会明显抑制大筒苗的生长,不同胚苗的大筒苗最适遮阴率不同,小苗芽接苗大筒苗在S60、组培大筒苗在S80下的生长表现最好。因此,橡胶树大筒苗培育时应根据不同的胚苗类型选择适宜的遮阴措施。


施肥对热带砖红壤胶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及模型优选
《水土保持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热带橡胶林施肥措施对土壤持水能力及孔隙特征的影响,并优选描述砖红壤胶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模型。[方法]采用沙箱排水法结合压力膜仪法测定砖红壤橡胶林5种施肥处理(有机肥混施化肥(H)、施化肥(C)、种植绿肥(G)、施专用肥(S)及不施肥(CK))的全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Brooks-Corey(BC)、van Genuchten(VG)、Gardner和Log-Normal Distribution(LND)4种经验模型拟合,分析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及拟合精度。[结果]0—5 cm土层,在低吸力段(pF≤3.01)C处理降幅最大(0.44 cm~3/cm~3);在高吸力阶段(3.01<pF≤4.18)的降幅整体偏小,H处理的降幅最大(0.05 cm~3/cm~3)。5—10 cm土层,在低吸力段C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0.52 cm~3/cm~3),高吸力段C处理的降幅最大(0.03 cm~3/cm~3)。在0—5 cm土层中,CK处理的土壤有效含水率最大(0.19 cm~3/cm~3)。在5—10 cm土层中,C处理的土壤有效含水率最大(0.11 cm~3/cm~3)。0—5 cm土层,CK处理的土壤空隙占比(5.2%)和大孔隙占比(0.8%)最小,中等孔隙占比(48.7%)最高。5—10 cm土层中,C处理的土壤空隙和大孔隙的占比均最小。BC,VG,Gardner和LND 4种模型均可用来拟合砖红壤胶林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R~2≥0.84),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C,VG,LND和Gardner模型。[结论]0—5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中CK处理是最优施肥管理方式,5—10 cm土层所有施肥处理中C处理是最优施肥管理方式。同时,BC模型是拟合研究区内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最优模型。
关键词: 土壤有效含水率 吸湿水 沙箱排水法 比水容量 土壤孔隙分布 持水能力


不同氮源添加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氮源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以鸡粪、猪粪、沼渣、尿素等不同氮源为控制变量,分别与椰子叶进行混合堆肥,对温度、发酵前后碳氮比的比值(T值)、腐殖质含量、腐殖化系数、腐殖化指数和腐殖化聚合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堆肥高温期(55.0℃以上)均超过15 d,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T值均小于0.60,达到了腐熟要求;发酵后总有机碳含量下降,但各处理组的腐殖质碳含量上升,腐殖化程度增加.鸡粪处理组腐殖化效果最佳,其腐殖化系数增加19.28%、腐殖化指数增加65.80%,腐殖化聚合度达到2.38;猪粪处理组产品稳定性低于鸡粪处理,高于沼渣和尿素处理;沼渣处理组堆肥腐殖化系数最高,但腐殖化聚合度只有1.61,产品稳定性差;尿素处理组堆肥腐殖化指数和腐殖化聚合度降低,阻碍了其腐殖化进程.综上可知,鸡粪作为氮源添加对椰子叶堆肥的腐殖化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海南地区椰子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Czk1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zk1 是一株具广谱拮抗、促生和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的根际益生菌.为了全面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养分和促进对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本研究以Czk1 为研究对象,以鸡粪为底肥,分别利用玉米秸秆、菌糠、椰糠堆肥为原料,采用液固两相发酵工艺,以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活菌总数和芽孢数,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明确Czk1 固体发酵物料的配方、工艺参数和培养条件.得出Czk1 固体发酵的最优条件:最佳原料为菌糠鸡粪堆肥,Czk1 接种重量为 10%,黄豆粉添加量为 10%,含水量为 40%,发酵温度为 37℃,翻抛 1 次/72 h,在此条件下,Czk1 菌株中的芽孢活菌数量总量可以达到 8.63×108 CFU/g,芽孢数为 8.37×108 CFU/g.其次,发酵效果较佳的原料为秸秆鸡粪堆肥,Czk1 接种量为 10%,添加 5%黄豆粉,40%含水量,发酵温度为 37℃,翻抛 1 次/72 h,此条件下,Czk1 接种菌株中的活菌数量总量可达到 6.53×108 CFU/g,芽孢数为 5.97×108 CFU/g;另外,在此配方条件下再添加 30%菌糠,Czk1 菌株的活菌数量总量及芽孢数分别可达到 8.70×108 CFU/g和 6.90×108 CFU/g.4 种发酵生物肥原料的理化性质测定表明,其有机质含量、碳氮比均有较大差异,其中以鸡粪为原料其pH、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最高,碳氮比最低,氮、磷、钾总含量均高于秸秆、椰糠和菌糠;秸秆为原料其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最高;椰糠为原料其全氮含量最高,菌糠为原料碳氮比最高.不同鸡粪与菌糠、秸秆及椰糠组合的生物有机肥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大于 80%.因此,枯草芽孢杆菌Czk1 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选择合适的发酵生产条件可将农业废弃物制备出高质量的生物有机肥.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固体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生物有机肥 芽孢产量


槟榔幼果脱落过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
《植物生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槟榔(Areca catechu)开花后落果非常严重,是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关键因素.为探究槟榔落果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机制,本研究以'热研1号'槟榔为试验材料,喷施2 g·L-1的乙烯利溶液,模拟槟榔幼果脱落过程,对其座果率、离层细胞形态、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乙烯利处理后,槟榔离层的总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而淀粉和蔗糖含量显著上升;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与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降低,但赤霉素(GA3)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AcEIN3、AcERF3、AcNCED基因受乙烯诱导表达上调,而AcPIN-LIKE7基因表达下调,AcCKK11基因先上调后下调.综上结果表明,槟榔幼果发育过程中,其离层IAA、ZR含量降低以及ACC、ABA含量上升可能是诱导槟榔幼果脱落的关键信号因子,而碳水化合物供应中断可能促进了幼果的脱落.


咖啡果小蠹的假死行为及短时高温对其致死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Ferrari)]是 2019 年新入侵海南的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咖啡生产的害虫,对海南甚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为尽快了解咖啡果小蠹的习性,以及为今后该害虫的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观察了咖啡果小蠹的假死行为和耐饥能力,并探讨短时高温对其致死效应.结果表明:24 h不饲喂任何食料对咖啡果小蠹成虫的假死行为无显著影响;45℃短时高温处理 2 h 显著提高了咖啡果小蠹成虫出现假死反应的比例和时长,假死反应出现比例达 72.0%,假死时长为 320.33 s,显著高于 26℃下的假死时长(43.26 s).咖啡果小蠹成虫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在不提供任何食料的情况下,其最长存活时间可达 204 h,平均存活时长达 90.17 h.咖啡果小蠹成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长均显著影响其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45℃处理 6 h后校正死亡率达 94.92%;处理 12 h的死亡率达 100%;36℃和 39℃处理 6 h及以下时长对咖啡果小蠹的存活能力影响较小,36℃和 39℃处理 6 h,处理后 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16.94%和 23.73%.不同短时高温处理的半致死时间(Lt50)表现为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t50 随着缩短,其中 45℃处理后 24 h和 48 h的Lt50 最短,分别为 3.11 h和 2.70 h;36℃处理的Lt50 最长,分别为 17.85 h和 11.42 h.不同短时高温处理 6 h,处理后 24 h和 48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 39.53℃和 38.66℃,LT50 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作用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HollingⅢ模型,采用HollingⅡ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52.97和58.15,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47.38头/d和49.22头/d;采用HollingⅢ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27.50头/d和27.41头/d。海岛小花蝽在捕食时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情况,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逐渐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海岛小花蝽更偏向于捕食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偏好性最弱。综上所述,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有较强的控害能力,是一种可应用于防治入侵昆虫美洲棘蓟马的本土天敌。


云南4个产区咖啡豆的主要风味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4个产区即西双版纳(A、B、C)、普洱(D、E、F)、临沧(G、H、I)、保山(J、K、L)的12个咖啡生豆样品为原料,分析咖啡主要风味前体物质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采用理化分析法测定蛋白质、脂肪、还原糖的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因、绿原酸含量,对12种咖啡豆样品进行烘焙,对咖啡熟豆采用色度学系统分析色差,采用杯品的方式测定感官品质。结果表明:12个咖啡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在11.73~14.72 g/100 g之间,脂肪含量为9.1%~15.9%,还原糖含量为5.83~6.26 g/100 g;12个样品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而蛋氨酸均未检出,总氨基酸含量在10.18~17.25 g/100 g之间,孟连县勐马镇帕亮村(E)咖啡豆样品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保山市隆阳区白花岭村(K)咖啡豆样品的总氨基酸含量最低;咖啡因含量在13.73~15.74mg/g之间,绿原酸含量为20.97~32.51mg/g。景洪市普文镇南岛河村(B)的咖啡熟豆色泽最明亮,色调度和色调角较好;保山市高黎贡山(J)的咖啡熟豆较其他咖啡更红润,色调角相对较差;E咖啡熟豆和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I)的咖啡熟豆偏蓝,E咖啡豆色调度和色调角偏好。感官评价总分在42.79~46.09之间,保山市昌宁县老地基咖啡种植园(L)的咖啡豆感官评分最高,景洪市勐旺乡老黄寨村(A)的咖啡豆感官评分最低。综上,不同产区咖啡生豆的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区咖啡熟豆的感官品质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咖啡风味品质提升及对优质产品的筛选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褪黑素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和后熟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后‘贵妃’芒果为试材,在0.5 mmol/L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中浸泡1 h,晾干后置于4℃贮藏28 d,随后转移至室温(25℃)贮藏4 d,探究MT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chilling injury,CI)和成熟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MT处理有效降低了芒果果实的CI指数,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并加速了色相值和硬度下降;MT处理促进了水溶性果胶和螯合性果胶含量升高,提高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半乳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加速了果胶甲酯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壁降解和果实软化。此外,MT处理提高了果实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MiACS和MiACO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了MiETR1、MiERS1、MiERF1、MiEIN2、MiCBF1和MiICE1并下调MiCTR1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MT能有效改善冷藏后芒果果实后熟恢复能力并减轻其CI。
关键词: 芒果 褪黑素 冷害 货架期 细胞壁代谢 乙烯生物合成


菠萝蜜多糖在DSS肠炎大鼠血液中的代谢标志物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分析菠萝蜜多糖(JFP-Ps)在DSS肠炎大鼠血清中代谢物全谱的变化,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探究JFP-Ps在DSS肠炎大鼠血液中的差异代谢标志物。结果表明,JFP-Ps主要引起氨基酸、多肽及其类似物、嘌呤和嘧啶及其衍生物、脂类和类脂分子等代谢物的变化。大鼠血清中与肠炎相关的代谢通路有5条,分别为精氨酸的生物合成、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结论:JFP-Ps可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及影响相关通路,改善DSS肠炎大鼠的症状。
关键词: 菠萝蜜多糖 肠炎大鼠 血液 超高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