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17个玉米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鉴定及根腐病对苗势与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东北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水平,探究根腐病发生与苗势、产量损失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东北地区117个玉米主推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应用室内盆栽试验分析自交系LN810在施用氮、磷、钾及复合肥后对禾谷镰孢根腐病发生和苗势的影响,在田间对先玉335接种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后探究根腐病发生程度对其苗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7个玉米品种对禾谷镰孢根腐病的抗性差异明显,鉴定出高抗品种14个,抗病品种44个,中抗品种47个,感病品种12个,其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占89.74%,且中早熟材料均表现为抗性。与未施肥相比,施用磷钾肥后玉米禾谷镰孢根腐病发生率最低,为22.03%。按照禾谷镰孢根腐病发生程度从轻到重将先玉335群体划分为一、二、三类苗,级别越高苗势越弱,产量测定发现二、三类苗的平均产量较一类苗的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39.97%和76.39%。表明东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禾谷镰孢根腐病表现出抗性,但仍有部分品种存在较大感病风险,且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幼苗长势和产量呈负相关,施用磷钾肥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率。


2020年澳大利亚潮间带滩涂空间分布制图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滩涂作为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海岸线稳定,加速物质交换和促进碳循环等独特的环境调节服务功能和生态效益。对潮间带湿地现状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估对实现可持续管理目标至关重要。研究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计算平台,选用2020年Sentinel-2密集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集成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aximum Spectral Index Composite,MSIC)和大津算法(Otsu)构建多层决策树分类模型,实现澳大利亚潮间带滩涂的快速自动化提取。经过矢量化处理得到2020年澳大利亚高分辨率潮间带滩涂空间分布图,提取的滩涂面积为10 708.22 km~2,总体精度为95.32%,Kappa系数为0.94。该数据集存储格式为.shp,时间分辨率为年,空间分辨率为10 m,数据量为154 M。该数据能促进并管理沿海生态系统,如红树林造林和控制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同时还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生物多样性、碳储量估算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水侵蚀。
关键词: Sentinel-2影像 滩涂湿地 Google Earth Engine(GEE) 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SIC) 大津算法(Otsu)


缓释包被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经济动物学报 》 2024
摘要:长期以来,饲用抗生素添加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以及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等危害日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易挥发、适口性差、不稳定、易遭胃酸破坏等问题,应用效果差异较大。缓释包被技术对改善抗生素替代品的适口性,提升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生物利用度效果较好。对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缓释包被效果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HPLC法测定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的含量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CBD)和四氢大麻酚(THC)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优化提取剂、流动相及色谱条件,最终选择用95%乙醇提取,乙腈-水(68∶32,v/v)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0.10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CBD的检出限为0.000 1 g/100 g、定量限为0.000 3 g/100 g;THC的检出限为0.000 6 g/100 g、定量限为0.001 8 g/100 g。在已知样品中加入0.5 mg/kg、50 mg/kg和200 mg/kg三个浓度水平的CBD和THC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CBD的回收率为92%~101%,THC的回收率为80%~102%。该方法准确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良好,能够满足工业大麻中CBD和THC的检测要求。


蚜虫危害与玉米果穗镰孢菌组成及毒素污染关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105份蚜虫危害的玉米果穗上的蚜虫、苞叶和籽粒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统计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获得镰孢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别计算不同镰孢菌在每种样品上的分离频率,以及不同样品组合分离相同镰孢菌数量在蚜虫危害样品中的占比,分析病原菌在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及蚜虫、苞叶和籽粒携带镰孢菌种类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无蚜虫危害籽粒和蚜虫危害籽粒中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统计伏马毒素(fumonisin,F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超标样品的检出率,分析蚜虫危害对病原菌在籽粒中分泌毒素的影响。【结果】对105个蚜虫危害果穗进行镰孢菌检测,发现蚜虫带菌率为57.14%,苞叶和籽粒带菌率分别为81.90%和82.86%。经过单孢分离纯化共获得1 394株镰孢菌,共16个致病镰孢种,其中在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镰孢种数量分别为8、13和12个。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均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新知镰孢(F. andiyaz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和温带镰孢(F.temperatum)在吉林省玉米籽粒上首次检出。蚜虫危害玉米果穗的毒素检出率均高于无蚜虫危害玉米果穗,出现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样品均为有蚜虫聚集危害的果穗。在检出毒素的果穗上绝大多数能检测到产生相应毒素的菌株。【结论】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菌均为拟轮枝镰孢和层出镰孢;同一果穗上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到的主要镰孢菌种类一致;蚜虫危害显著增加了玉米籽粒毒素的积累,且毒素类型与检出镰孢菌种类高度相关。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
《农业与技术 》 2024
摘要:为了筛选吉林省地区防治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药剂,以“吉薯1号”和“吉科6号”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吉林省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S.scabie的ACCC41289为接种菌株,采用防治效果较好的4种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选用的4种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嘧菌酯悬浮剂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可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能够增加微型薯的产量和粒数,进而实现种薯合格率的提升。


马铃薯疮痂病防控策略及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是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特性、致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控策略等。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霉菌引起,深入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有效控制病害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了品种抗性、土壤环境、生物学因素等在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当前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抗病品种的选育、土壤和栽培管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手段的创新与优化等。此外,还指出分子育种、微生物生态、环境因素和精准农业技术等将有效提升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本文为马铃薯疮痂病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链霉菌 病害管理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基于脯氨酸相关指标动态监测玉米苗期盐碱胁迫伤害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份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7)及其双亲(郑58/昌7-2、PH6WC/PH4CV、四-287/四-144)为试验材料,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Na2CO3对其进行苗期盐、碱胁迫处理,并在10个时间点监测苗情和测定脯氨酸(Pro)含量、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脯氨酸脱氧酶(PDH)活性.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盐碱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筛选耐盐性评价指标和时间点,对材料进行耐盐性综合分级.结果表明,碱胁迫对植株伤害更严重.由于脯氨酸相关指标变化表现明显的阶段分化,将9个胁迫点划分为3个阶段,并将胁迫后1、3和5 d确立为玉米苗期耐盐碱鉴定适宜的胁迫时间点,P5CS活性被确立为评价指标.郑单958为高耐盐品种,吉单27为高耐碱品种,四-287、四-144和郑58为高耐盐/碱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 盐碱胁迫 脯氨酸含量 P5CS活性 PDH活性


生物炭吸附材料改性及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炭因其原材料来源广泛、环境友好、比表面积高、表面官能团丰富、稳定的物化性质以及制备成本低等优点,作为最具潜力的吸附材料已受到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生物炭的来源,包括植物基、动物基以及污泥基这3种生物炭,重点描述了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无机营养盐的吸附机理。详细归纳总结了提升生物炭吸附性能的改性强化措施,包括球磨、微波、蒸汽活化的物理方法,酸、碱、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的化学方法,以及微生物辅助改性的生物方法。最后,对生物炭吸附方面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