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和锰含量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太原市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效态元素铜、锌和锰含量的影响,对太原市污水灌溉区(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和清徐县)150个土壤样品有效态微量元素铜、锌和锰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导致该区土壤铜、锌和锰的含量均高于文献测定值。有效铜含量晋源区>小店区>清徐县>尖草坪区,分级评价结果均以中等级含量为主;有效锌含量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尖草坪区,除小店区以低、中级含量为主外,其他3个污灌区均以低等级含量为主;有效锰含量晋源区>清徐县>尖草坪区>小店区,其分级分布情况变异最大,除小店区以低等级含量为主外,其他研究区域有效态锰均以高等级和极高等级含量为主。整体来看,研究区整体缺锌,有效铜含量适中,有效锰含量较高。

关键词: 太原市 污水灌溉 有效态含量 含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生物肥力是土壤质量的直接反映,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可以为提高土壤质量及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长期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配施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磷脂脂肪酸含量(PLFA)、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SMBC、SMBN、SMBP)、及与氮磷转化有关的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含量、真菌/细菌比值、真菌PLFA相对含量、SMBC、SMBN、SMBP含量,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促进AM菌根的生长;而长期单施氮肥处理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及大多数菌群生长。通过对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与单施化肥及CK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P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特征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易受有机肥施用的影响,而放线菌特征脂肪酸更易受施用化肥的影响。【结论】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提高了PLFA总含量、真菌PLFA含量、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显著改善了土壤生物肥力状况,有利于土壤健康。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磷脂脂肪酸 碱性磷酸酶 蛋白酶 脲酶

高温胁迫对观赏凤梨叶片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0℃高温胁迫处理对观赏凤梨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5℃对照相比,高温胁迫8 h内,观赏凤梨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脯氨酸(Pro)和热激蛋白(HSP)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植株生长也无明显伤害,表明SOD、POD、CAT活性的提高以及HSP、Pro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缓解短期高温胁迫对观赏凤梨的氧化伤害。之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至对照以下,HSP和Pro含量降低,同时叶片O2-·产生速率加快,H2O2和MDA含量升高,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气孔逐渐关闭,观赏凤梨植株幼叶、成熟叶受伤害症状逐渐加重。

关键词: 观赏凤梨 高温胁迫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生的原因、检测及其防控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奶牛亚临床酮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从亚临床酮病的危害、产生原因、检测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和更好地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亚临床酮病 检测方法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草地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日光温室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6个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的相对含水量(RWS)、细胞质外渗率(RPP)、游离脯氨酸(Pro)、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7个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差异显著的抗旱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归纳成3个主成分,通过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欧必克>多福>努依>卓越>凤凰>雅晴。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镉对中华稻蝗保护酶系统的毒性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急性染毒方法研究Cd2+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的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体内SOD、CAT、POD活性均发生变化。SOD、CAT、POD 3种酶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当Cd2+浓度在这3种酶的耐受范围内酶活性提高,反之酶活性降低。Cd2+对不同发育阶段虫体3种抗氧化酶的影响不同:3龄若虫SOD、POD活性最高;雌性成虫CAT活性最低,而3龄雄性若虫CAT活性最高。

关键词: 中华稻蝗 镉(C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的影响,以结实期甜高粱为原料,分别设计对照、添加甲酸(6 mL/kg)或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蔗糖或甲酸都能显著改善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able carbohydrate,WSC)和硝酸盐含量因添加甲酸而显著升高(P<0.05),添加甲酸或蔗糖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和干物质保存率(dry matter recovery,DMR)(P<0.05),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1)。

关键词: 甜高粱 青贮饲料 添加剂

果树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继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展之后,利用现有基本信息、鉴定评价数据构建果树核心种质已成为种质资源领域又一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根据核心种质的内涵和果树自身特点,提出了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的主要特性,阐述了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果树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果树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分析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育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A3R111和A1Tx623,恢复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甜C-1-1。A27050×甜C-1-1,A3R111×甜C-1-1是两个较优的杂交组合。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茎粗>穗长>榨汁率>株高>鲜重>锤度>穗粒重。在杂交种选配时,茎秆产量方面应当首先考虑双亲茎粗的配合力,子粒产量方面应当首先考虑双亲穗长的配合力。

关键词: 甜高粱 不育系 恢复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奇酵母XY201菌株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后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Dongzao’)为试材,研究了拮抗菌梅奇酵母XY201菌株(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strain XY201)在冬枣表面及伤口的定殖能力及对冬枣采后主要病害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青霉病(病原菌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梅奇酵母菌XY201的悬浮液及与碳酸氢钠或施保克配合使用,均能在冬枣果面及伤口迅速生长。在25℃常温、0℃低温人工气调和0℃低温自发气调3种贮藏条件下,冬枣单果表面拮抗菌数分别达到2.2×106~2.6×106(接种XY201菌株4d后)、6.3×105~9.7×105(60d)和4.0×105~1.1×106CFU(75d),分别是接种时的34.3~57.0、15.2~25.5和4.8~20.3倍;冬枣果实每个伤口拮抗菌数分别为1.9×107~3.6×107(8d)、1.2×107~1.8×107(30d)和8.4×106~1.2×107CFU(60d),分别是接种时的34.2~364.3、16.9~144.3和11.2~90.0倍。XY201菌株(1×108CFU·mL-1)分别与2%碳酸氢钠和50μg·mL-1施保克组合,试验初期冬枣果面和伤口的定殖能力受到抑制,后期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在人工气调(0℃,O2浓度为2%~8%,CO2浓度为0)条件下贮藏60d时,XY201菌株1×108CFU·mL-1的悬浮液可有效抑制采后冬枣黑斑病的发生,发病率降低了52.5%~59.2%,病斑直径减小了5.9%~10.7%;但对青霉病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发病率仅减少了3.6%~6.1%,病斑直径减小了11.3%~19.0%。

关键词: 贮藏 拮抗菌 黑斑病 青霉病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