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井冈霉素与氟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配方离体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井冈霉素与氟环唑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作用类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个单剂及7个配比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井冈霉素与氟环唑以2:1的配比复配时的增效系数(SR)最大,为1.93.以此配比加工的24%井冈霉素·氟环唑悬浮剂的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0 d,混剂525~67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与单用12.5%氟环唑750 mL/hm2的效果相当,且无显著差异.24%井冈霉素·氟环唑悬浮剂用量为675 g/hm2时,药后20 d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7.19%、85.23%.
关键词: 井冈霉素 氟环唑 水稻纹枯病菌 配方筛选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角槭新品种'金陵红'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陵红’是从三角槭(Acerbuergerianum)实生苗中选出的彩叶新品种。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叶色由深绿变为暗红色,进而变成亮紫红色,观赏期长达60d以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作行道树、园景树等彩叶景观树种,适宜长江流域及周边省市园林绿化广泛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6*6双列杂交子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蚕豆优势组合的选配效率,以6个蚕豆材料(P1~P6)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组合,分析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蚕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为正值,株高、始荚高和主茎节数的超亲优势为负值.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P1和P2为选育大粒高产的优良亲本,P1*P2和P4*P6符合高产的育种目标,P2*P5和P2*P6符合大粒的育种目标;遗传力分析表明,百粒重、每荚粒数和单株粒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3个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适宜进行早代选择,其他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蚕豆育种应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作为重点目标;通径分析表明,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分枝数、株高、百粒重、每荚粒数等农艺性状.本研究为蚕豆育种进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有机物料的微生物生防制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微生物生防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微生物生防产品中添加有机物料,分析了添加有机物料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共设15个处理.微生物生防制剂(BCA)包括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木霉菌Trichoderma (Tr),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半量枯草芽胞杆菌+木霉菌(1/2BT),以及无菌剂对照(CK);有机物料用量(米糠+豆粕粉,RB)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添加,1/2RB(15g/m2米糠+60g/m2豆粕粉)和RB(30g/m2米糠+120g/m2豆粕粉).移栽55d后将各处理组分均匀撒施至根周,随后覆盖地膜并滴灌保湿.结果表明,木霉菌和EM菌能够有效降低灰霉病发病率,有机物添加量一致时,微生物生防制剂的防效规律为EM>Tr>Bs>1/2BT.木霉菌和EM菌单剂在发病较轻的试验地1中防效为60.00%~68.00%,发病严重的试验地2中防效为16.39%~29.01%.各处理中EM+RB防效最高,最高可达90.00%.添加全量米糠和豆粕粉能够显著提高生防制剂的防效.生防制剂添加有机物料的防效规律为BCA+RB>BCA+1/2RB>BCA,Tr+RB防效比Tr单剂施用提高0.17~1.1倍,EM+RB防效比EM单剂提高0.32~1.84倍.同时土壤微生物的数目随有机物料的增加而增加,1/2RB和RB可使数目分别增长0.43~8.86倍和0.93~32.72倍.以上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施用木霉菌或EM菌能够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添加足量的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护色预处理对铁棍山药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护色联合烫漂处理是否能够提高铁棍山药切片干燥速率和干制后品质,采用6种单一或复合护色液对切片铁棍山药进行护色,然后通过热烫处理,分析其热风干燥后感官和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未经护色处理的山药片干燥时间最短,经护色处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前期干燥速率,但总干燥时间变长.经不同护色预处理干燥后山药片收缩率变大、复水比变小;未经护色预处理干燥后山药片的总色差值变化最大,且与其他护色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热烫90 s和0.1%柠檬酸+0.1%NaCl+0.5%氯化钙+热烫90 s护色预处理干燥后山药片色差变化较小.不同护色预处理干燥后山药片维生素C和多糖含量变化之间无关联性,未经护色处理干燥后山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多糖含量最低;而经0.1%柠檬酸+0.1%NaCl+0.5%氯化钙+热烫90 s处理后山药干燥样品中多糖含量最高.因此,复合护色联合烫漂处理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铁棍山药切片干燥后色泽,且多糖含量保留率较高,但维生素C损失较多.
关键词: 山药 护色联合烫漂预处理 热风干燥 品质变化 干燥时间 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褪黑素提高草莓黑斑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初探
《西北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黑斑病抗性较弱的草莓主栽品种'红颊'为试验材料,先从病株中分离和鉴定草莓黑斑病的致病菌,然后进行外源喷施褪黑素和接种黑斑病菌处理,通过统计病菌致病性、褪黑素的抑菌效果和促进草莓的抗菌性能力,并测定各处理草莓发病过程中叶片相关酶活性和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外源褪黑素提高草莓对黑斑病抗病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通过病菌分离、序列分析和侵染试验结果证明,'红颊'草莓黑斑病致病菌为链格孢菌.(2)在含有不同浓度(1、2、4和8 mmol/L)褪黑素的PDA培养基上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褪黑素浓度越高病菌生长速度越慢,并在8 mmol/L褪黑素的培养基上链格孢菌菌丝的抑制率达68.9%.(3)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草莓叶片和匍匐茎24 h后接种致病菌(链格孢菌),侵染的草莓叶片和匍匐茎的黑斑病发病进程得到有效延缓,抑制效果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以0.5 mmol/L褪黑素抑制病原菌侵染的效果最佳.(4)0.5 mmol/L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接菌草莓叶片抗病相关酶CAT、 POD、 PAL和PPO的活性,其中PPO活性变化最大,比对照显著提高了23.8%.(5)0.5 m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可显著提高草莓抗病相关基因PR1A-like、PR10、WRKY1、PPO和CCR等的表达量.研究发现,外源褪黑素能有效抑制黑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延缓其发病进程,并以0.5 mmol/L浓度最佳;WRKY1转录因子在提高草莓黑斑病抗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源褪黑素可能通过激活该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抗氧化酶和防御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草莓对黑斑病的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杭白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外源施加0.3,0.6,0.9,1.2 mmol/L水杨酸(SA)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杭白菊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均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杭白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使得NaCl胁迫下杭白菊幼苗株高、鲜重和干重均相应增加;提高了NaCl胁迫下杭白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抑制了盐胁迫诱导的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缓解了氧化胁迫损伤;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抑制了对Na+和Cl-的吸收,从而促进其光合生产能力和对K、Ca、Mg等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减轻了盐胁迫的毒害.说明外源施加水杨酸在提高杭白菊幼苗抗盐胁迫的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试验各处理以0.9 mmol/L水杨酸处理缓解杭白菊幼苗盐胁迫的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污水的生理响应及相应脱氮效率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和铜钱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在不同形态氮素污水中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开展了水箱模拟试验,模拟农田径流污水[总氮(TN)质量浓度为8 mg/L,总磷(TP)质量浓度为1 mg/L],研究这2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TN、NO-3-N、NH+4-N的净化能力及其抗性生理响应,设置2种形态氮素:以NO-3-N为主(NO-3-N:NH+4-N=4:1)和以NH+4-N为主(NH+4-N:NO-3-N=4:1).结果表明:(1)在2种形态氮素下2种水生植物处理对氮素去除率明显高于无水生植物的对照,其中黄花水龙对氮素去除率较高,在高NO-3-N和高NH+4-N形态下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48%~69%和69%~91%;(2)对不同形态氮素污水,2种水生植物处理对NO-3-N的去除效果均高于NH+4-N,其中黄花水龙在高NO-3-N和高NH+4-N形态下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58%~66%和79%~91%,而对NH+4-N的去除率仅为-65%~25%和21%~62%;(3)夏季试验期间,高质量浓度氮素增加了黄花水龙和铜钱草的氧化胁迫作用,2种水生植物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机制来响应.铜钱草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形态氮素下除第1周外均高于黄花水龙,表明在外界高质量浓度氮条件下,铜钱草受到了较大的胁迫;高NO-3-N形态下黄花水龙的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在试验过程中均高于铜钱草,表明在高硝氮污水胁迫下黄花水龙耐受性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对甘薯品质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吉林省寒地生态区和徐州生态区为试验地点,探讨寒地生态区环境效应对甘薯品质的影响以及跨较大纬度的多点试验地间的环境效应差别,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干物质含量的大小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而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胡萝卜素主要受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影响,纬度跨度大会显著影响紫薯的花青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青贮对西兰花尾菜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米粉、米糠与西兰花尾菜以不同比例混合以及不同添加剂对混合饲料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分别迸行如下试验设计:3种辅料处理,米糠、米粉混合质量比分别为1∶1、2∶1、3∶1;4种西兰花尾菜与辅料的混合处理,西兰花尾菜、辅料混合的质量比分别为60∶40、65∶35、70∶30、75∶25;3种添加剂处理,分别为5×105CFU/g 乳酸菌、0.2%食盐、对照(等量蒸馏水).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青贮饲料均取得了良好的发酵效果;在米粉、米糠及西兰花尾菜混合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后,与对照组相比,pH值、氨态氮含量、乙酸(AA)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CP)含量显著提高;随着辅料中米糠占比的提高,乳酸(LA)、AA、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总体显著增加,pH值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总体显著下降,好氧细菌、乳酸菌、真菌数量与淀粉、CP含量总体显著减少;随着西兰花尾菜在青贮原料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干物质、氨态氮、WSC、淀粉含量总体显著降低,NDF、ADF、CP含量总体显著上升.结合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综合评估,添加乳酸菌、辅料中米糠、米粉质量比为2∶1,且尾菜、辅料质量比为75∶25的处理组青贮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