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湖北省的利用价值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恩施、宜昌、咸宁地区一直是湖北省水稻稻瘟病的重发区和常发区。为了明确2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湖北省的抗性水平及利用价值,选择恩施地区的金子坝和两河口、宜昌地区的远安县和咸宁地区的崇阳县作为水稻稻瘟病自然诱发接种试验点,对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持有20个垂直抗性基因的20个水稻单基因系进行稻瘟病自然诱发接种。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kh、Pi-9、Pi-20和Piz5对叶瘟有很好的抗性表现,而抗性基因Pi-a、Pi-t、Pi-ta、Pi-zt、Pi-12(t)对叶瘟的抗性欠佳。抗性基因Pi-kp、Pi-kh、Pi-5(t)、Pi-9和Pi-z5对穗颈瘟有很好的抗性表现,而抗性基因Pi-t、Pi-ta、Pi-zt、Pi-12(t)、Pi-z对穗颈瘟的抗性欠佳。总结3年来20个垂直抗性基因在恩施、宜昌和咸宁的抗性情况,抗性基因Pi-kh、Pi-9和Pi-z5在抗稻叶瘟和抗稻穗颈瘟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可以作为湖北省水稻抗性基因或抗源基因合理使用,而抗性基因Pi-t、Pi-ta、Pi-zt、Pi-12(t)在推广使用时应谨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油菜施肥效应研究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油菜的施肥效应。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中等肥力地块上,N对油菜产量的贡献最大;配合施肥时,N、P、K的协同效率最高;提出了N、P、K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25~270、75~105和45~75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米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鉴定与含量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黑米为材料,采用HPLC-DAD法和UPLC-MS/MS法,鉴定其中的花青素主要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并采用HPLC-DAD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米中的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达(1.017±0.028)mg/g,远高于另外5种有色稻米中的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该方法准确、灵敏、高效、稳定,可用于高花青素含量的黑米品种筛选。
关键词: 黑米 花青素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性别湖北黑头羊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湖北黑头羊0~24月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湖北黑头羊的生长曲线(R2>0.99),但不同性别湖北黑头羊的最优拟合模型不尽相同,其中公羊最佳拟合模型为Gompertz(R2=0.999 32),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6.21月龄和20.823 kg,Gompertz模型方程为W=56.604 9 e-2.885 1 exp(-0.170 5t);母羊最佳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R2=0.998 12),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4.17月龄和13.221 kg,Von Bertalanffy模型方程为W=44.619 3×(1-0.643 3 e-0.1575 t)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软腐菌识别侵染魔芋根部影响因子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频发已成为制约魔芋种植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对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的认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魔芋软腐病的侵染和发病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测定软腐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在魔芋根表吸附量和根部侵入量,研究不同温度、p H、接种浓度、LPS和EPS对软腐菌在魔芋苗根部吸附和侵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软腐菌在魔芋苗根部吸附侵入的最适温度条件是30℃、p H 6.0,随接种浓度增加吸附和侵入量增加;菌体LPS是魔芋软腐欧文氏菌对寄主根表的吸附所不可缺少的成分,而EPS预处理对吸附侵入量影响较小。本研究明确不同外界因子(温度、p H、接种浓度)和细菌识别子(EPS和LPS)在软腐菌吸附识别魔芋根际中的作用,从源头上了解软腐菌对魔芋根系的侵染机制,为研究病害循环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新的启示,从根本上有效控制魔芋病害的发生,并为魔芋的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软腐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吸附 侵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都克蓝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北高丛蓝莓(Vaccinium spp.)品种都克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对茎段萌芽的影响,不同激素对继代增殖及生长的影响,不同生根剂对组培苗瓶外驯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2.0 mg/L ZT的WPM培养基上,都克蓝莓茎段以75%乙醇消毒30 s后,0.1%Hg Cl2消毒6~8 min效果最佳,茎段萌芽率为80.00%。都克蓝莓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 ZT+0.1 mg/L IBA+30 g/L蔗糖+7.0 g/L琼脂,茎段增殖率为2.85%。继代60 d的幼苗用1 000 mg/L ABT 1号快速浸蘸处理后扦插于装有苔癣的穴盘上,生根率达86.78%,生根组培苗在草炭∶园土∶珍珠岩=2∶1∶0.5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85.60%。
关键词: 蓝莓(Vaccinium spp.) 组织培养 增殖 瓶外生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飞虱ABC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ABC)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中,是最大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在昆虫中,ABC转运子不仅在分子转运过程中有重要的功能,同时在杀虫剂抗性、代谢和发育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克隆和鉴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BPH)ABCG基因(Nl ABCG),结果表明Nl ABCG基因全长1 222 bp,含有一个长度为78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3个氨基酸。Nl ABCG蛋白与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ABCG的同源性最高,达到69%。利用q RTPCR检测Nl ABCG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Nl ABCG转录本在褐飞虱的所有发育阶段都有表达,在1龄若虫中表达量最低,随着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Nl ABCG在褐飞虱5龄若虫的中肠中表达量最高。Nl ABCG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谱非常保守,为其功能的分析提供了信息。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BPH) Nl ABCG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磷素吸持饱和度(DPS)评价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研究
《土壤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土壤磷素累积,由此所引起的土壤磷素流失越来越成为水体磷素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采集湖北省主要类型土壤,土壤风干过2 mm筛后,加入不同量的K2HPO4(0,30,40,60,100,160,200,240,300,400 mg P/kg土)进行室内培养,测定土壤M-3P、CaCl2-P和Fe、Al含量,计算土壤磷吸持饱和度(DPS),利用Split-line模型,预测不同土壤类型磷素流失风险。结果表明:土壤M-3P与Fe、Al含量间关系符合y=y0+axb方程(P<0.05);土壤DPS与CaCl2-P含量关系,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点,即土壤磷素流失环境临界值,超过该值时,CaCl2-P含量急剧增加,但不同土壤类型其临界值差异较大,潮土、红壤和水稻土土壤磷素流失DPS临界值分别为18.8、12.9和13.3%,相对应的CaCl2-P含量分别为2.21、0.92、0.60 mg kg-1,根据以上临界值判断,红壤、水稻土极易发生流失。从区域角度考虑,土壤磷素流失DPS临界值为18.80%,该值能够给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壤磷素区域环境管理提供指导。
甘味绞股蓝不同栽培模式及富硒栽培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恩五叶蜜甘味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采用不同栽培模式(铺地生长、高温期遮阳、玉米遮阴、林下栽培)在低山、二高山点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了铺地生长(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甘味绞股蓝铺地生长(施硒肥)产量较高,含硒量增加。
关键词: 甘味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栽培模式 富硒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