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烷氨(氧)基-3-甲硫基-1H-吡唑并[3,4-d]嘧啶-4(5H)-酮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应用化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六氯乙烷、三苯基膦和5-氨基吡唑衍生物一锅法合成关键中间体膦亚胺。再利用串联aza-Wittig反应,加入对氯苯基异氰酸酯,进一步和烷基胺或取代酚反应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烷氨(氧)基-3-甲硫基-1H-吡唑并[3,4-d]嘧啶-4(5H)-酮衍生物。通过1H NMR、EI-MS、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它们的杀菌和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稗草(barnyard grass)和油菜(Rape)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aza-Wittig反应 吡唑并[3 4-d]嘧啶 杀菌活性 除草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麦麸及其不同组分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分析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以麦麸为原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麦麸,并利用粒径大小差异对超微粉碎麦麸不同粒径组分进行分离,比较了超微粉碎麦麸及其不同组分间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前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上升,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淀粉、总膳食纤维含量未见明显差异,麦麸持水性、持油性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性和胆固醇吸收能力显著上升(P<0.05),阳离子交换能力未见明显变化。随着粒径增大,超微粉碎麦麸不同组分淀粉含量下降,总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上升,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不同组分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阳离子交换能力随着粒径增大呈增大趋势;组分S4(136.37μm)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分别为3.04、2.30 g/g、3.00 mL/g,pH7.0时S2组分胆固醇吸附能力最高达到14.48 mg/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方式的武昌鱼鱼肉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武昌鱼为原料,对原料进行盐腌,盐腌后的武昌鱼进行自然风干、油炸、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4种加工处理,对原料进行腌制,再对腌制过后的武昌鱼进行自然风干、油炸、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对鱼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种不同加工方式的武昌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到45、34、34、38和43种成分。腌制和4种加工后5种加工后的武昌鱼鱼肉中共同检测出醛类、酮类和醇类,且所占比例最大。以腌制后的武昌鱼的总挥发性含量为参考标准,热风烘干和冷冻干燥后含量分别增加84.48%和65.39%,自然风干和油炸后挥发性含量分别降低11.57%和86.37%。从对挥发性组分的保留程度上来看,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效果是最好的,油炸效果最差。
关键词: 武昌鱼 腌制 自然风干 油炸 冷冻干燥 热风烘干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垄作免耕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同时,观察其耕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旨在为冷浸田的综合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湖北省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对象,采用垄作免耕栽培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计垄高10(LG10)、15(LG15)、20 cm(LG20)和平作(CK)4个处理种植中稻。研究结果表明,起垄(垄高10和15 cm)能显著(P<0.05)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2011年和2012年垄高15 cm较CK分别增产10.95%和18.51%;与CK处理相比,垄作土壤平均增温范围为0.4~1.2℃,在0~5 cm土层内,垄作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1 mm)含量明显提高;在>5~25 cm土层内,土壤大团聚体含量LG15最高、CK最低、而LG20和LG10处于两者之间。垄高15 cm对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大于垄高10和20 cm。垄作对冷浸田表层(0~5 cm)和下层(>5~25 cm)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存在差异,起垄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数量高于下层。但是,不同起垄高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大团聚体的变化不存在对应的数学正相关。综上所述,冷浸田合适的免耕起垄高度为15 cm。
关键词: 土壤 温度 农作物 冷浸田 垄作 免耕 水稻产量 土壤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RIZ理论的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设计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不能孤立地就计划评计划,而应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整体看待。TRIZ理论的"九屏幕法"理论提供了一个强调系统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把其引入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中是一种新尝试。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应围绕结果评价、管理评价、创新效率评价等内容进行设计,并在评价导向上突出以下2点:一是应把科技对生态环境、农村社会环境的破坏等作为隐性投入计入总投入之中;二是应对农村社会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让广大农民群体享有科技成果。
传承神农精神,升级建设华中药用植物园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神农文化与湖北省渊源深厚,作为一种传统资源、一种特定的精神力量,其文化传承将能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华中药用植物园升级建设伊始,特别需要系统谋划、科学组织对神农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综述了传承神农精神,升级建设华中药用植物园的背景、必要性和前景,旨在为该项目的发展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对砷的吸收和累积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对不同浓度外源砷吸收和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增加到50 mg/kg时对烤烟干物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增加到100 mg/kg时烤烟干物质量比对照降低了16.59%。烤烟不同部位砷的浓度变化规律为根(1.38~3.87 mg/kg)>下部叶(0.80~2.18mg/kg)>中部叶(0.55~1.21 mg/kg)>茎(0.31~1.35 mg/kg)>上部叶(0.61~0.96 mg/kg)>芽(0.31~0.55 mg/kg)。砷不同部位分布比例规律为下部叶(25.07%~35.35%)>茎(16.84%~26.64%)>根(15.23%~25.88%)>中部叶(11.84%~14.18%)>上部叶(7.20%~12.08%)>芽(3.22%~6.53%)。提高外源砷的浓度可以增加下部叶和茎部砷的累积。随着外源砷浓度的增加烤烟富集系数逐渐降低,而转移系数却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 吸收累积特性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晶玉’及其亲本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果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草莓的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和遗传趋势,为草莓的香味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草莓品种‘晶玉’及其母本‘甜查理’和父本‘晶瑶’3个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晶玉’的挥发物质共有49种,香味物质有己酸甲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异丙基酯和丁酸丁酯等。‘甜查理’的挥发物质共51种,主要有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酸异丙基酯、N-己酸(反-2-己烯基)酯、橙花叔醇和5-己基二氢-2(3H)呋喃酮等;‘晶瑶’的挥发物质共54种,主要有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反式-2-已烯醛和橙花叔醇等。‘晶玉’中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己酸甲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香味醇类中橙花叔醇在‘晶玉’和‘甜查理’中含量较高,沉香醇在‘晶玉’中含量最高。母本挥发物质中2-氨基-5-胍基戊酸和丁酸庚酯含量与‘晶玉’相当,父本中没有检测到这2种物质。(E)-丁酸-2-己烯基酯和乙酸反-2-己烯酯是‘晶玉’中独有的挥发物质。【结论】‘晶玉’是以‘晶瑶’为父本、‘甜查理’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草莓新品种,‘晶玉’中甲基酯含量的比例高于乙基酯,而父母本中刚好相反,其遗传了父母本酯类物质总量高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