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落花生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含量的GC-MS法测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含量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石油醚为介质,分析了落花生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落花生茎叶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结果鉴定出33种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组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芳樟醇,16.82%)、N-棕榈酸(17.07%)和1-辛烯-3-醇(芳樟醇的分解产物,8.82%),均能与内标物很好地分离。芳樟醇在6.25~20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石油醚中的芳樟醇浓度为10.415 mg/m L,落花生茎叶中芳樟醇浓度为578.611 mg/kg。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的测定。
关键词: 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茎叶 GC-MS 挥发性成分 芳樟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剂量辐照和Vc对鸡肉冷藏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延长鸡肉的货架期,本文运用60Coγ辐照技术,探讨了不同剂量辐照和抗氧化剂对鸡肉理化性质的影响,确定鸡肉最佳辐照条件为:鸡肉于0.4%Vc溶液中浸泡5min,真空包装后进行辐照剂量处理(处理剂量为2 kGy),同时测定了于此条件处理后的鸡肉在4℃下贮藏28 d中鸡肉的菌落总数、色度、剪切力、TBA、TVB-N、pH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内,Vc处理对鸡肉的菌落总数和TVB-N值、嫩度、pH值无明显影响。Vc处理组鸡肉在0 d、14 d、28 d时TBA值均小于空白组;0 d空白组和14 d Vc处理组两组的TBA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Vc处理能有效抑制辐照鸡肉的氧化。鸡肉经过低剂量辐照和抗氧化剂处理后,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脂质氧化,同时能减轻色泽的变化,冷藏14d内能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Waxy基因型鉴定及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Waxy基因第一内含子+1位G→T突变导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针对该位点开发了鉴别两种不同Waxy基因型的标记,通过对143份水稻微核心种质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同时影响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其中G型等位基因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为22.53%,极显著高于T型的8.89%(P<0.01),而G型材料胶稠度为52.11 mm,极显著低于T型(88.33 mm)(P<0.01),并且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在所有供试材料中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816,P<0.01),因此,Waxy基因同时影响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两个品质相关性状,在改良稻米品质的分子育种中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 γ射线辐照剂量对明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原子能科学技术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0~60kGy 60 Coγ射线辐照的明胶为对象,研究了辐照剂量与明胶的黏度、胶凝特性、力学性能、蛋白组分、分子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明胶的特性黏度、相对黏度、凝胶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子质量与剂量呈良好的负相关;明胶的γ、β、α链含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大分子链的降解伴随着小分子多肽链混合物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逐渐加宽;明胶膜的断裂强度升高而断裂伸长率下降;辐照后明胶表面结构致密而平滑。在有限水和无限氧气存在条件下,辐照明胶以降解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交联,剂量越大,反应程度越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晶瑶’感染炭疽病后抗性生理指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炭疽菌侵染对草莓‘晶瑶’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检测了‘晶瑶’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12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96 h检测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可溶性总蛋白、维生素C、丙二醛(MDA)、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早于PAL、总蛋白、总酚、阿魏酸,晚于SOD、POD、CAT、维生素C、木质素、绿原酸;MDA含量的提高倍数小于CAT、PAL、总蛋白,但大于其他8个抗性生理指标;高含量MDA的持续时间长于其他抗性指标。这些结果表明,炭疽菌侵染后,相对于丙二醛含量,其他抗性指标的提高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是与‘晶瑶’易感炭疽病相关的生理指标。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晶瑶’的炭疽病发病机制以及进行诱抗等措施提高其抗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