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关键词: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上4种常用杀虫剂的施药因子与其残留水平的关系分析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杀虫剂在水稻上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次数与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农药残留水平的关系。[方法]供试农药为阿维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茚虫威,田间小区设置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及其1.5倍,施药次数为2、3次,采收间隔期为14、21 d,调查糙米、稻壳和稻秆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果]糙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为<0.001~0.04 mg/kg,稻壳中0.002~0.32 mg/kg,稻秆中0.001~0.12 mg/kg。[结论]施药剂量越大、次数越多、采收间隔期越短,农药的残留水平越高;农药的应用时期会影响其残留水平;稻壳和稻秆中承载了大部分的农药残留,稻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高于稻秆。

关键词: 水稻 杀虫剂 施药因子 残留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及杂种F_1的抗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试了八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Xa4、xa5、Xa7、Xa10、Xa11、Xa14和Xa23在相应载体品种上对华南白叶枯病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和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反应;分析了Xa4、xa5、Xa7和Xa23抗病基因与不同感病品种杂交组合F_1的抗性表达模式以及显性抗病基因Xa7和Xa23在杂交水稻上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大部分抗性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抗性表达一致,但也有少数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抗性表现不一,甚至截然相反,说明不同遗传背景对抗性表达有影响,而这种影响因不同抗性基因而异。隐性抗病基因xa5(IRBB5)和显性抗病基因Xa23(CBB23)与感病亲本组合的F_1代分别表现感病和抗病,符合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的抗性表达模式;而2个显性抗病基因Xa4(IRBB4))和Xa7(IRBB7)与感病亲本组合的F_1代,有部分组合的F_1代表现抗病,符合显性基因的抗性表达模式,有部分组合的F_1代表现感病,不符合显性基因的抗性表达模式。在杂交水稻上的利用价值方面,Xa7与2个不育系组合的F_1代均表现高感,不宜在杂交水稻上利用;Xa23(CBB23)与4个感病亲本,无论是不育系还是常规稻组合的4个F_1代全部表现抗病,抗性在F_1充分表达,在杂交水稻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载体品种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水稻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在阳江市的示范表证及推广前景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阳江市地处粤西沿海,台风发生频繁,晚造水稻生产处于台风高发季节,禾苗常因台风暴雨造成的物理损伤及洪涝引发白叶枯病暴发流行,是白叶枯病的重灾区。为提高阳江市水稻白叶枯病历史病区的水稻单产和品质,保证当地粮食安全生产,有必要在本地区加快推广抗白叶枯病的高产和优质水稻品种。阳江市农科所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筛选出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多个水稻新品种在病区进行示范表证,分析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示范品种白香占和珍优9822在阳江市白叶枯病历史病区对白叶枯病的防效显著,且表现出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和广适性好等优良综合性状,推广前景看好。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示范 推广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不同地区野生稻胞质的水稻雄性不育材料线粒体SSR标记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胞质雄性不育(CMS)基因的发现以及三系配套技术的成功使作物杂种优势得以广泛应用,目前不育胞质类型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为了发掘新的不育胞质类型,本研究利用34个线粒体SSR标记对本课题组选育的19份胞质来源于不同地区普通野生稻的水稻CMS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以野败型的天丰A、红莲型的粤泰A、冈型的G46A和D型的D62A作为对照材料。结果显示,针对线粒体基因组,检测到的变异数范围1~5,Simpson多样性指数(Hi)范围0.15~0.58,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0.079;在全基因组中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范围1~4,Simpson多样性指数(Hi)范围0.16~0.7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0.087。两种分析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A37、A39和A3这三份不育材料分别在两个聚类结果中单独聚为一类,与其它不育材料(包括4份典型的不育系对照)遗传距离都较远,遗传差异最大,因此,推测这3份材料可能为新的不育胞质类型。同时,线粒体SSR标记R34可将这23份不育材料明显区分开来,对扩增片段测序对比发现R34扩增的片段与不育基因orf224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R34标记可作为鉴别胞质类型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野生稻 胞质雄性不育 全基因组DNA 线粒体DNA 线粒体SSR 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鲜黄羽肉鸡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冷鲜黄羽肉鸡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将冷鲜黄羽肉鸡用托盘包装后,置于-1、4、10、15、20℃贮藏,分别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细菌总数,同时对4℃贮藏的冷鲜黄羽肉鸡的挥发性盐基氮进行分析,确定最小腐败限控量NS为5.67 lg(CFU/g)。使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Baranyi模型及修正的Logistic模型分别描述细菌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使用平方根模型描述一级模型所得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通过比较各模型所得的参数、回归系数(R~2)、偏差因子(B_f)、准确因子(A_f)以及二级模型的残差平方和(RSS),确定修正的Gompertz的拟合优度最好。在以修正的Gompertz模型为生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冷鲜黄羽肉鸡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5种温度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均误差均小于10%,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快速准确的预测-1~20℃贮藏条件下冷鲜黄羽肉鸡的货架期。

关键词: 冷鲜黄羽肉鸡 货架期 预测模型 拟合优度 修正的Gompertz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回交育种的方法、意义及初步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创性地提出了类回交育种方法,即利用性状优异的单交后(高)代与该单交组合的子一代杂交,产生的杂交群体作为起始群体开展选育种;分析了类回交育种的意义和重要性,类回交是比单交、复交、回交更有效的杂交方式,能快速、高效地育成品种。应用类回交育种方法,开展了常规稻品种的选育,目前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 类回交育种 育种方法 常规稻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甘蔗梢腐病病原菌YN41的遗传转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梢腐病是甘蔗生长中期的主要真菌病害。目前,研究甘蔗梢腐病病原菌和甘蔗品种的互作机制是防治梢腐病害的重点。本研究运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双元载体PCAMBgfp转化到甘蔗梢腐病野生菌株(YN41)中,获得41个转化子。随机挑取7个转化子进行PCR扩增,均可扩增出潮霉素基因目标条带;且转化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单孢继代培养后仍能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并且能够稳定遗传。同时发现60μg/m L潮霉素B能够完全抑制甘蔗梢腐病菌株YN41的生长。以上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化到甘蔗梢腐病菌株YN41中,可为后续甘蔗梢腐病病原菌和甘蔗品种的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病原菌 绿色荧光蛋白(GFP)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广东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广东省生猪出栏量继续保持平稳,而存栏量大幅下跌,能繁母猪淘汰速度加快,成为推动2015年生猪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下半年猪粮比价连续6个月维持在绿色正常区域。2015年广东省生猪养殖已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养猪效益进入盈利阶段。重点分析了造成猪价上涨的具体原因以及2015年生猪产业市场走势,并针对目前生猪产业面临的减排治污压力、疫病多发态势、土地资源危机以及养殖成本上升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广东 生猪产业 猪粮比价 市场走势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区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珍稀中药材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品质,促进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以不同种源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种苗类型、附生树种以及施肥方式对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的影响,同时对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广东、福建、云南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为材料,将穴盘苗附生于松树、杉树、龙眼树,施以控释肥,仿野生栽培效果最佳;仿野生栽培3年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可达40.5%和0.0367%。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仿野生栽培 林下经济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