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松散型花椰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以松散型花椰菜子叶型小孢子胚为外植体,研究冷处理、活性炭及AgNO3对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小孢子胚进行3 d的4℃冷处理培养,能提高其胚芽诱导率和胚芽数;培养基中添加1.0 g·L-1的活性炭对提高小孢子胚芽诱导率没有明显效果,但能有效减轻胚芽的玻璃化;添加5.0~7.0 mg·L-1的AgNO3对小孢子胚芽诱导有显著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膜性中药乳头药浴液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14
摘要:奶牛乳头药浴是预防隐性乳房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成膜性中药乳头药浴液主要成分为抗菌中药和成膜材料,用于奶牛挤奶后乳头药浴,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类真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兼有薄膜的屏障作用,可阻止病原微生物从乳头侵入乳腺组织。分别采用LMT检测和乳汁体细胞数作为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探讨成膜性中药乳头药浴液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膜性中乳头药浴液可减少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和阳性强度,降低乳汁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2.4%(P<0.001),产奶量提高6.72 kg/(d·头)(35.1%,P<0.05)。
关键词: 成膜性中药乳头药浴液 奶牛 隐性乳房炎 预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花蕾’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蕾’为优质高产杂交一代薄皮甜瓜新品种。植株长势旺盛,株形紧凑,低温期易坐果。子蔓、孙蔓均能结果,单株可留瓜4~5个。果实梨形,平均单瓜质量500~600 g。果实发育期约30 d。成熟时果皮黄色,覆暗绿色斑块。果肉碧绿色,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肉质脆,口感好,耐贮运。平均产量45.0 t·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用型大白菜品种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苗用型大白菜是指以鲜嫩的绿叶、叶柄为产品的速生型大白菜,近年来其生产及消费呈现增长趋势。未来苗用型大白菜品种将向专用化、系列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栽培季节和不同消费市场的需求。大白菜作为冬春季节市场上主要蔬菜产品之一,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然而近年来,其栽培和消费模式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即由以往要求的叶球大、产量高及秋季栽培为主,转为大型菜、微型菜、娃娃菜、苗用型大白菜及春、夏、秋多季节栽培,露地、设施多种形式栽培并存(张凤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韭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生产绿色、安全、放心韭菜,除了应用优质品种、实施绿色韭菜安全施肥技术外,推广绿色韭菜韭蛆防控新技术是关键。韭菜是一种柔嫩、香辛类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为了防治韭蛆,提高韭菜产量,部分生产者为了眼前利益在韭菜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导致韭菜农药残留超标,造成食用韭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给消费者造成恐慌,从而制约了韭菜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典型安置模式探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各地征地实践系统梳理和综合比较基础上,总结出社保型安置、产权型安置、实物型安置和综合型安置4种典型安置模式,并深入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每种安置模式都有自身显著特点和外在适用条件,很难找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安置模式。分析表明为有效维护失地农民权益,各地应在辩证借鉴已有典型安置模式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寻适合当地情况的安置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番茄研究中的应用
《天津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以快速、灵敏、高特异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番茄的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番茄的病害检测能力、特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基因的检测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残留的农药用乙腈-0.1mol/L H3PO4提取,提取液加NaCl盐析除水后,取乙腈层直接进样分析,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抗倒酸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对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抗倒酯和抗倒酸在3个添加浓度水平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在73.8%~9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4.8%之间。抗倒酯和抗倒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05 mg/kg和0.5 mg/kg。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小麦 植株 籽粒 抗倒酯 代谢物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