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提高自然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年型条件下,覆膜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5模式在起身期和起身至抽穗期具有较好的贮水和供水效应,水分利用效率达12.78 kg/(mm.hm2),较对照6.95 kg/(mm.hm2)模式提高5.83 kg/(mm.hm2);覆膜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5、1∶2和1∶1的种植模式,均较土垄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1∶1.5、1∶2及对照(露地种植)显著增产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土垄集雨的3个种植模式均较对照减产。该项研究为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冬小麦 田间微集雨 种植模式 土壤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非蛋白氮补充料对放牧牛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非蛋白氮(NPN)补充料对放牧牛群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春末夏初放牧前,选择30头9~10月龄、体重150~170kg的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小公牛,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进行放牧加补饲试验。试验1组日补饲玉米粉1.0kg;试验2组在试验1组的基础上增补NPN补充料0.25kg。进行了为期100d的放牧补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为0.622、0.839和1.051kg。试验1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17g;试验2组比对照组和试验1组日增重分别提高429和212g。3组间增重差异显著。因此,北方山坡草地放牧牛群补饲少量精料效果明显,同时,补喂少量NPN补充料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晋春15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春15号(原名878-80)是原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和高寒作物研究所1993年以墨西哥小麦品种YecorarF70为母本、晋春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和集团混合选择法,经过7年多生态南繁北育、异地加压定向选择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地方绵羊品种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18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2~0.737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1~0.782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大(0.5775、0.612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小(0.1542、0.195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的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的研制与应用
《农机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机具缺乏及现有机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主要包括底板、疏松装置和牵引装置3部分,可满足同一作物的不同播种行距及不同作物同一行距的需求,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该机具可较传统人工破板结提高功效10~15倍,并克服了牲畜带耙破板结伤苗重的缺点;经多种作物应用效果良好,灵活轻便,无需配套动力,生产和作业成本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从根本上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用ELISA诊断试剂盒分别对母猪、仔猪进行了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试验证明母猪在配种前15 d首免,怀孕2个月时二免,在下一次配种前15 d再免,如此按生产周期免疫可以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在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所产仔猪母源抗体60日龄时为阴性,故45日龄左右对仔猪进行首免最佳,为确定仔猪首免日龄提供了理论依据。对40日龄仔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后,仔猪58日龄时抗体S/P平均值最高,到160日龄育肥猪时抗体S/P平均值为阴性,这时不能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对4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 mL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70日龄同剂量二免,85日龄时抗体S/P值平均值最高,到180日龄育肥猪时抗体S/P平均值仍为阳性,还能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如果作为肉猪可以安全上市;作为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免疫即可。非免疫母猪、仔猪对照组抗体均为阴性。通过试验基本上查明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为以后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ELISA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母源抗体 免疫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