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黍稷的名实考证及规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黍稷是起源于中国最古老的作物,糯者为黍,粳者为稷。长期以来对黍稷的称谓一直不能统一,特别是对稷的称谓在农史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定论。本文从黍稷的起源演化过程、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黍稷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作物、我国甲骨文和古农书的记载等方面,论证了黍稷的起源早于粟。并以此为据,进一步辩证了稷不是粟,同时指出将黍稷称为软糜和硬糜、糜黍、糜子、黍子等不同称谓的不足之处,进而认为以黍稷作为规范称谓为好。

关键词: 黍稷 称谓 考证 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僵菌对菜青虫的致病效果及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菜青虫病死僵虫中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白僵菌致病菌株BC32。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湿度、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以及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以PDA为培养基,温度为15℃,相对湿度85%以上,该菌株产孢量最大,达到5.3×108个/cm2;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8%。以1.0×108个/mL的孢子悬液感染菜青虫,10d后菜青虫校正死亡率可达92.67%~100%。在温湿度相对较低的田间自然条件下施用菌剂10d后,植株被害率下降至6%,表明该孢子剂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好,具备了代替化学杀虫剂的潜力。

关键词: 白僵菌 产孢量 被害率 菜青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基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特征进行氮肥减量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玉米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对干旱、低温、高温等逆境较为敏感的重要禾谷类作物,发掘玉米逆境相关基因及对逆境信号途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L-metnionine synthetase,SAMS)是植物代谢中一个关键酶,催化合成腺苷甲硫氨酸(SAM)。试验在前期克隆玉米SAMS基因基础上,顺式元件分析发现SAMS启动子区域存在ABA(ABRE)、干旱(MBS)、逆境应答(TC-rich repeats)等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发现干旱、高盐、ABA处理下基因表达量上调,在低温、高温处理下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结果表明:玉米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响应植物逆境应答,为SAMS基因参与植物逆境信号通路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SAMS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高氯·辛硫磷乳油对枣树枣步曲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25%高氧.辛硫磷乳油对枣步曲的室内增效活性及对枣步曲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设置5种不同混配比例,对25%高氯.辛硫磷乳油进行了室内增效活性研究,并根据最佳配比设置不同浓度,进行了田间应用研究。[结果]室内增效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以2.5∶22.5、3∶22、3.5∶21.5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44.4、134.1、137.4,均大于120,复配后表现为增效,且3种配比对枣步曲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0.116 5、0.112 7、0.098 7μg/g,均对枣步曲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从共毒系数和经济效益分析,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乳油以2.5∶22.5比例混配最佳。田间应用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枣步曲药后3 d防效为86.80%~100%,药后7 d防效为88.10%~100%,对枣步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桃小食心虫药后5 d防效为65.15%~99.57%,药后10 d防效为72.77%~99.29%,药后15 d防效为70.75%~100%,对桃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对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结论]25%高氯.辛硫磷乳油的最佳使用剂量以1 000~2 000倍为宜;施药适期为枣步曲3龄幼虫前盛发期或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盛末期;用药后5~10 d可有效控制虫害,对枣树生长没有影响。

关键词: 25%高氯·辛硫磷乳油 枣树 枣步曲 桃小食心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倍体小偃麦不同绿色器官气孔特性的差异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八倍体小偃麦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室条件下比较分析了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4、TAI7044、TAI7047开花期旗叶、旗叶叶鞘和穗下节间的气孔特性。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的气孔导度、气孔开度、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在器官间和材料间均存在差异。各材料的气孔导度均表现为旗叶>叶鞘>穗下节间,材料间只有TAI7044的旗叶和叶鞘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中1(P<0.05),各材料的气孔开度表现旗叶>穗下节间>叶鞘,材料间只有TAI7044的旗叶以及TAI7047的旗叶、叶鞘和穗下节间显著高于中1相应器官(P<0.01);不同器官的气孔密度以穗下节间高于旗叶和叶鞘,其中中1穗下节间的气孔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材料(P<0.01),而其旗叶和叶鞘与其他材料差异不显著(P>0.05);除中4外其余材料旗叶的气孔面积显著高于叶鞘和穗下节间,材料间只有TAI7044的旗叶以及TAI7047的旗叶、叶鞘和穗下节间显著高于中1相应器官(P<0.01);气孔周长在材料和器官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绿色器官 气孔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抗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晋麦88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春萝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显微水平上对春萝卜(Raphanus sativusL.)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及其与不同发育阶段花蕾外部形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萝卜有6枚雄蕊,4强2弱,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成熟花粉粒属3细胞型并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腺质,二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植株花蕾横径在0.5~1.0mm时雄蕊孢原细胞开始分化,花蕾横径4~6mm时,形成成熟的雄配子体。横径3.5~4.5mm的花蕾处于单核中期,可作为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的选材依据。

关键词: 春萝卜 小孢子 雄配子体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中部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分子标记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的基因组成特点,对于进一步选育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10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组成,并利用5个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了其矮秆基因、硬度、多酚氧化酶等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HMW-GS存在4种组合类型,其中晋太9923亚基组合为1,7+8和5+10,评分为10分;根据醇溶蛋白和黑麦专化标记分析说明4个品种含有T1RS·1BL易位;3个品种含Rht2,7个品种含Rht8,1个品种为Rht2+Rht8组合;4个品种扩增出Pinb-D1b位点,5个品种具有Pinb-D1a位点,1个品种为杂合型;利用多酚氧化酶基因标记在10个品种检测出3个不同位点,表明该基因在品种间存在多样性,其中4个品种含有长度为876bp的低活性位点。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农艺性状 标记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贵州大豆地方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西、贵州两省大豆地方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求两省大豆种质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制定大豆种质的更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除有效分枝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达到显著水平,贵州种质的表型变异系数低于山西,聚类分析显示山西种质包括的类别较贵州多,且两省大部分种质不属于同一类别,说明贵州种质的丰富程度低于山西大豆种质;种质在相似的生态条件种植,能正常成熟,可以满足种质更新的要求,但异地种植后,所调查的3个数量性状与目录记载值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大豆 地方种质 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