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太原城郊老菜区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氮去向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氮浓度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且明显降低了番茄地上部吸收化学肥料氮的百分率,但对各部位氮肥利用效率和总氮肥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仅为8%~9%,这可能与土壤原来氮库或所施有机肥矿化提供了大量氮素有关。两种施肥处理均导致65%左右的氮素损失,其中习惯施氮和推荐施氮分别导致30%和26%的氮素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为此有必要种植蔬菜后利用深根系粮食作物吸收土壤下层氮素来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番茄 施肥方法 氮肥利用率 氮去向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雄穗耐热性的遗传特点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运系05-8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进行NCⅡ遗传设计,分析16个F1组合雄穗耐热性的遗传方差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对相应5个世代的平均值进行遗传模型的尺度测验。结果表明:玉米雄穗耐热性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明显。F1雄穗耐热性平均中亲优势仅为2.13%,但变异幅度高达-20.00%~25.00%,说明高温敏感型自交系的使用可能会降低F1雄穗的耐热性。雄穗耐热性的遗传力为46.67%,而遗传方差仅为0.076 9,需要在大群体中进行早代表型选择;玉米雄穗耐热性与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和开花吐丝间隔(ASI)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行粒数多和开花抽丝间隔短的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雄穗耐热性,可以作为雄穗耐热性的间接选择指标;大多数组合的B、C尺度模型测验不显著,表明雄穗耐热性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显遗传模型。

关键词: 玉米 雄穗耐热性 遗传模型 产量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玉米新品种腾糯2号的选育及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推广早熟菜用玉米新品种腾糯2号。[方法]经多年多点试验,观测腾糯2号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该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优、商品性佳、营养丰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一个粮、蔬兼用型品种,于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结论]该研究为腾糯2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糯玉米 腾糯2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植被成活与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小叶锦鸡儿灌丛及其撂荒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表明,随种植年限延长,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土壤水分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40年灌丛下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20年和10年的小叶锦鸡儿灌丛,且所有种植年限的灌丛土壤含水量均低于撂荒地。从周年内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看,整体呈下降趋势,4~6月不断降低,6~7月达到最低值,8~10月逐渐回升。对0~200cm土体剖面土壤水分分布研究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小叶锦鸡儿灌丛各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在40~80cm土层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幅度明显。整个生长季各年限灌丛的土壤水分循环水平不高,40年灌丛只有4.63%,与撂荒地比较相差2.92%,而各年限灌丛土壤水分表观平衡均表现为亏缺状态。表明目前黄土丘陵区人工种植的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水分环境不容乐观,长期处于水分胁迫状态,不利于其生存生长,存在灌丛衰退甚至死亡的风险。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循环 植被恢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夜蛾卵赤眼蜂种类调查及利用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山西省甘蓝夜蛾各代卵高峰期多点采卵,在室内羽化出蜂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省田间甘蓝夜蛾卵内的赤眼蜂有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广赤眼蜂3种。赤眼蜂种类分布与其寄主作物及周围作物分布有密切关系。其优势种在不同寄主作物和环境条件下有明显不同。田间试验表明,本省太原地区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第1代甘蓝夜蛾的适宜放蜂时期应为5月5~20日。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广赤眼蜂防治甘蓝夜蛾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甘蓝夜蛾 赤眼蜂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萌芽期枝条大量矿质营养元素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扁桃矿质营养生理代谢的基本规律,为生产实践中科学管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扁1号、晋扁2号2个扁桃品种为试材,以普通桃大久保为对照,研究了扁桃萌芽期枝条大量矿质营养元素(K、Ca、Mg)的含量。[结果]萌芽期扁桃枝条内大量矿质营养元素与普通桃大久保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K、Mg含量较普通桃含量高,有的达到极显著水平;而Ca含量则较普通桃含量低。说明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其树体萌芽期基础水平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扁桃生育期管理实践中配方施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扁桃 普通桃 枝条 大量矿质元素 萌芽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小麦白粉菌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单个的抗病基因很容易被新的白粉菌毒力突变体克服而丧失抗性。因此,不断发掘新的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对中国小麦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已命名的56个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和利用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库的抗白粉病基因分别有37个、11个和8个,弄清这些基因的来源、所在位点及抗谱范围对有效利用这些基因资源,同时发掘新的抗病基因至关重要。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来源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麸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分别用乙醇和水从荞麦麸皮中提取到了以荞麦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乙醇粗提物和以荞麦糖醇为主要成分的水粗提物,并将乙醇粗提物经高压水解,获得乙醇粗提物的水解物。研究这3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以阿卡波糖和D-手性肌醇为参照。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得,苦荞麸皮乙醇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苦荞黄酮,黄酮含量为74.0%,其中86.5%为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微量;乙醇粗提物经高压水解后,总黄酮含量为76.2%,其中,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分别占60.6%、25.2%、13.5%。甜荞麸皮水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D-手性肌醇、肌醇,其含量分别为43.6%、2.9%。3种荞麦麸皮提取物均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作用强度分别为:乙醇粗提物的水解物>乙醇粗提物>水粗提物,IC50分别为0.0085、0.0578、17.3551g/L。苦荞黄酮经高压水解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与阿卡波糖IC50(0.0335g/L)相比,约是它的1/4;水粗提物在低质量浓度下抑制效果不明显,在较高的质量浓度下则表现出抑制活性。

关键词: 荞麦提取物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糖尿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玉米植株3种调制方法效果比较

草地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品种和调制方法对玉米(Zea maysL.)植株品质的影响,选用中原单32、农大86、农大95、农大108、农大高油115为研究对象,于蜡熟期取样进行全株青贮、去穗秸秆青贮、秸秆干燥堆放处理。经贮存45d后,取样分析表明,各品种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pH显著低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0.05),而相应乳酸含量则显著较高(除品种农大86以外)(P<0.05),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CP含量显著高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0.05),NDF和ADF含量则相应较低,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优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干燥堆放玉米秸秆的CP含量因品种而有差异,其NDF和ADF含量都高于相应青贮饲料,表明干燥堆放秸秆的营养价值较低。中原单32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并且含有适度的NDF和ADF。总体而言,玉米植株以全株青贮为宜,而且全株青贮时,中原单32品质优于其它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青贮 秸秆 品质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效益低、单产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大幅缩小、供需缺口持续加大、优质麦生产加工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小麦生产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山西省小麦生产与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小麦生产的进步。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生产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