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霉菌生物肥对柴达木地区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杞7号”为试材,设置6种不同用量的木霉菌生物肥(A1、A2、A3、A4、A5、CK)处理,研究了木霉菌生物肥对枸杞植株形态特性、枸杞植株生理指标、枸杞果实品质及产量及枸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机枸杞园枸杞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生物肥后,枸杞叶片光合特性得到改善,枸杞的株高、冠幅、地径和结果枝长明显增加,A3、A4处理提升效果最佳。2)施用木霉菌生物肥后,各施肥处理产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9%~35.7%,并改善了枸杞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的总糖、枸杞多糖、甜菜碱、总黄酮、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处理的效果最佳。3)施用木霉菌生物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电导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A3处理的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用量木霉菌生物肥处理下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A3(44 550 mL·hm-2)用量的木霉菌生物肥既能显著影响枸杞生长及土壤性质又不会浪费。


干燥方法对黄蘑菇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最适合黄蘑菇干制的干燥方法.方法:比较自然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热风联合干燥5 种方法对黄蘑菇营养?功能成分?色泽?复水比?收缩率?复水质构和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真空冷冻干燥组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仅次于真空干燥组,其色差值最小,复水比高,收缩程度小,内部组织完整性好,复水质构表现为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低.与热风干燥相比,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显著提高了黄蘑菇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干燥时间缩短了11%,并显著提高了黄蘑菇的b ? 值,复水后其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最大. 真空干燥组不利于总黄酮的保留,并在收缩率和复水方面表现最差. 自然晒干组的粗纤维含量最高,而总酚含量最低.结论:干燥方法对黄蘑菇的品质影响显著,试验研究的5 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的黄蘑菇整体品质最好.


芽孢杆菌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对野燕麦除草活性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芽孢杆菌复合菌群,优化菌群组合并研究其杀草谱、作物安全性及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为开发新型生物除草菌剂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芽孢杆菌D30202、JZ1-1-9、JZ2-4-15和JZ2-2-1为材料,采用皿内对峙试验测定菌株间的相容性,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构建复合菌群的菌株和组合时期;通过种子萌发袋法测定复合菌群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根长、芽长抑制率和干重、鲜重抑制率以优化菌株组合类型;采用盆栽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群进行杀草谱及作物安全性评价,测定作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防御酶活性作为对野燕麦除草活性反应的指标。【结果】待选菌株两两之间无拮抗关系且生长周期一致,由菌株D30202、JZ1-1-9和JZ2-4-15构建的复合菌群2-9-15为最优组合。菌群2-9-15抑制野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果最明显,根长和芽长抑制率分别为39.17%和73.49%,幼苗鲜重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25.11%和21.26%。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群2-9-15的除草广谱性及作物安全性均优于精喹禾灵,除禾本科作物青稞外,菌群2-9-15对玉米、藜麦、小麦、蚕豆、豌豆和马铃薯等当地主栽作物安全性高。3叶期野燕麦分别经精喹禾灵和菌群2-9-15喷施处理3 d后,叶片MDA含量、SOD和CAT活性下降趋势一致。【结论】复合菌群2-9-15具有较高的抑草活性及广谱性,具有开发为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生防制剂的潜力。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复合菌群 野燕麦 除草活性 杀草谱 作物安全性


蚕豆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是蚕豆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状,开发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蚕豆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蚕19号为母本,青海1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始荚性状的遗传特性,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蚕豆始荚节位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遗传模型,始荚高度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遗传模型.在1596对蚕豆SSR引物中筛选出79对在群体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构建了青蚕19号/青海13号F2群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6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804.5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2.84 cM,各连锁群长度介于26.34~1389.89 cM之间,连锁群的标记数量介于2~54个.共定位到5个始荚节位相关的QTLs和8个始荚高度相关的QTLs.[结论]蚕豆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分别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挖掘到5个与始荚节位相关、8个与始荚高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定向选育适宜始荚节位和始荚高度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萌发对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青稞籽粒萌发对所制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青稞籽粒进行不同时间的萌发预处理,再进行甜醅发酵,并与纯净水、稳定剂复配制备青稞甜醅饮料,以未萌发青稞籽粒制备的饮料为对照,测定饮料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不同萌发时间处理条件下,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相较于对照均有所提升,其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在萌发第40 h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69和1.71 mg/mL,分别比对照的2.21和1.35 mg/mL提高了21.72%和26.67%.经萌发处理后的青稞甜醅饮料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萌发第48 h时分别达到64.64%和76.97%,分别比对照的48.83%和67.61%提高了32.38%和13.84%,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萌发第40 h时清除率达到最高为94.11%,比对照86.28%提高了9.07%.结论 青稞籽粒经萌发处理后制得的青稞甜醅饮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为提高青稞系列产品的附加值提供参考.


青稞早抽穗主效QTL cqHD2H-2的遗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抽穗期是决定青稞品种的种植区域范围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青稞成熟早晚的关键标志。在前期实验中,青稞早抽穗主效QTL cqHD2H-2被定位于青稞2H染色体上约84 Mb的区间内,为进一步验证该位点的有效稳定性,本研究对cqHD2H-2进行定位验证及候选基因分析。利用早抽穗青稞品种DZZ与晚抽穗青稞品种KL10构建F5群体,在cqHD2H-2区段内开发InDel标记,共筛选到3个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扫描F5群体中的25株极端早抽穗和25株极端晚抽穗单株,获得1个侧翼共显性标记,将cqHD2H-2进一步限定在标记PA22和Va07之间约40Mb的区间内。该区段通过与大麦及水稻同源共线性比对,筛选到水稻抽穗期基因DTH8在大麦中的同源基因HORVU2Hr1G087460 (HvNF-YB3)。比较HvNF-YB3基因全长,发现Hv2H.NF-YB3 (DZZ)与Hv2H.nf-yb3 (KL10)编码区由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区为750bp,启动子区为2116bp,Hv2H.NF-YB3与Hv2H.nf-yb3启动子区存在3个SNPs。Hv2H.NF-YB3与Hv2H.nf-yb3的表达分析表明,Hv2H.NF-YB3与Hv2H.nf-yb3在转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Hv2H.NF-YB3与Hv2H.nf-yb3在茎、芒和颖壳组织中均有表达,但相较于Hv2H.NF-YB3,Hv2H.nf-yb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二者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表达量均依次降低。因此, Hv2H.NF-YB3可能在青稞抽穗时间调控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青稞早抽穗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的建立及目标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青稞 cqHD2H-2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HvNF-YB3


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与施氮制度对土壤氮素及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光热资源,优化麦后复种绿肥栽培模式及施氮制度,提高绿肥培肥效果.[方法]试验设春小麦-箭筈豌豆(W-V),春小麦-油菜(W-R),春小麦-箭筈豌豆×油菜(W-VR,箭筈豌豆与油菜混播,播量比8∶1)3种复种模式,小麦和绿肥的施氮量按总施氮量的100%和0%(N1)、80%和20%(N2)两种施氮制度分配.研究小麦复种绿肥模式和施氮制度对小麦农田土壤氮素特征和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绿肥种植模式和施氮制度互作对小麦农田土壤氮素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在0~30 cm土层施氮制度N2与N1差异显著(P<0.05),N2处理较N1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38%~17.96%、12.58%~17.31%、4.72%~8.94%和4.55%~20.51%,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了10.85%~13.06%.在N2处理下,在0~30 cm土层W-VR模式较W-V和W-R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7.30%和18.85%,土壤铵态氮含量提高10.89%和28.78%,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89%和11.36%,土壤脲酶活性提高7.76%和22.39%;且W-VR较W-R籽粒产量增加10.80%.[结论]在青藏高原地区,麦后混播箭筈豌豆和油菜,且小麦和绿肥的施氮量按总施氮量的80%和20%分配可显著提高小麦农田土壤氮素含量,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是该区域较为理想的麦后复种绿肥模式和施氮制度.


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阳性鉴定及基因拷贝数测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验证转As6G-FFT烟草的基因功能,筛选稳定遗传的阳性株系材料,以建立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及生理指标分析鉴定转As6G-FFT基因阳性烟草植株,并利用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阳性转基因烟草中As6G-FFT基因的拷贝数.[结果] (1)基于PCR检测,14个转基因烟草叶片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表明14个株系中均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As6G-FFT;(2)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P<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 <0.001),其中6个株系的表达量呈极其显著升高(P <0.001);且其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215.13倍;(3)基于生理指标,测定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果聚糖含量,发现14个转基因株系中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P <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 <0.001),其中13个株系的果聚糖含量极其显著升高(P <0.001);且其果聚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10.47倍;(4)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As6G-FFT和NtACT基因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0.2907x+3.0145和y=?0.2813x+8.0141,R2均为1;在检测的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拷贝数为1~3,其中1、2和3拷贝的单株数分别占总数的35.7%、50.0%和14.3%.[结论] 本研究从DNA、RNA和生理水平综合进行阳性转基因烟草的鉴定,鉴定结果更为准确.此外,还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烟草中外源As6G-FFT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高效地估算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为后续获得稳定遗传材料提供筛选依据.
关键词: As6G-FFT基因 转基因烟草 阳性鉴定 拷贝数


根际促生菌缓解园艺作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作障碍是影响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植物生长、缓解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PGPR已在园艺作物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从PGPR对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在土壤健康方面,重点总结了 PGPR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化学性质、生物特性中的作用方式;在植物促生方面,主要介绍了 PGPR对植物激素分泌、根系生长发育、逆境胁迫防御、"根系-土壤-微生物组"互作网络的调控作用.并就当前研究存在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PGPR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科学应用以及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青海旱地小麦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有机氮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自育品种青春38号为材料,于2018-2020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磷钾肥(PK)、农户常规施肥(FP)、有机氮替代50%无机氮(50%OM)、有机氮替代30%无机氮(30%OM)、有机氮替代10%无机氮(10%OM)共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于2020年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量上看,所有施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2018年50%OM处理下小麦产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9年FP处理下产量最高,与50%OM和10%OM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020年10%OM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与50%OM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养分积累量来看,与CK相比,所有施肥处理下籽粒、秸秆和叶片中的养分积累量均不同程度提高;籽粒中,氮积累量在30%OM处理下最高,磷和钾的积累量在10%OM处理下最高,但这三种养分积累量在10%OM处理与30%OM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秸秆中,磷积累量在PK处理下最高,与30%OM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和钾的积累量在所有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叶片中,氮积累量在30%OM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CK,磷和钾的积累量在所有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50%OM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10%OM和30%OM处理下小麦成熟期籽粒养分积累量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