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是实现水稻低碳生产的理想材料.土壤微生物驱动了稻田甲烷的产生,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不仅影响稻田甲烷排放,也关系到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真菌ITS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及mcrA、nifH、amoA和nirS等功能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86R27-3)与野生型水稻(MH86)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在86R27-3与MH86间无明显差异,且仅在水稻分蘖期86R27-3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及均匀度指数Pielou_e显著高于MH86(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或真菌群落组成在86R27-3与MH86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水稻齐穗期:86R27-3 土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罗泽真菌门(Roz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H86(P<0.05),而酸杆菌门(Acidi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MH86(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显示,86R27-3 土壤氮、硫和锰代谢细菌功能群丰度显著低于MH86(P<0.05),如分蘖期的土壤硝酸盐还原、硝酸盐呼吸、硫代硫酸盐呼吸及硫呼吸,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好氧亚硝酸盐氧化及成熟期的锰氧化等;与MH86相比,86R27-3的土壤真菌功能群丰度有减有增,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其未定义腐生物银耳目、嗜热囊菌科、镰刀菌属及韦斯特氏菌功能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其分蘖期的动物内共生体腐生生物毕赤酵母属和未定义腐生物马勃科功能群丰度显著提高(P<0.05).定量PCR分析表明86R27-3 土壤中的产甲烷细菌mcrA基因丰度显著低于MH86(P<0.05),同时,土壤固氮菌nifH基因、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及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的丰度在86R27-3土壤中也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86R27-3)对土壤细菌或真菌的群落组成没有影响,但可引起主要细菌或真菌种类的相对丰度及某些细菌或真菌功能群丰度发生变化,并显著降低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
关键词: 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 微生物群落 功能基因 高通量测序


密度与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福建省鲜食大豆种植适宜密度与播量,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密度水平和4个播量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和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为上升趋势,胞间CO2浓度(Ci)为下降趋势;蒸腾速率(Tr)、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除种植18万和21万株·hm-2处理外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与大气CO2浓度(Ca)比(Ci/Ca)呈先升后降趋势,蒸气压亏缺(VPD)呈先降后升趋势。同一播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大,Tr和Ci呈上升趋势。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播量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为上升趋势,而主茎节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有效荚数呈逐渐下降趋势,除12万和15万株·hm-2处理外产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18万株·hm-2和每穴2株组合鲜荚产量最佳,达11 290.32 kg·hm-2,比12万、15万和21万株·hm-2分别增产0.45%、5.71%和14.15%。综上所述,在福建省鲜食大豆种植以密度为18万株·hm-2和每穴2株的栽培模式最佳。


红曲糟抗热肽的制备及其对酿酒酵母热激氧化耐受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红曲糟抗热肽,研究其对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行为的影响.以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为指标,筛选蛋白酶,通过抗热肽得率优化酶解条件,对抗热肽进行质谱和抗氧化能力分析,通过磷酸戊糖通路基因表达、胞内辅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分析,从抗氧化角度探索抗热肽对酿酒酵母的热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红曲糟抗热肽最佳酶解工艺为:红曲糟蛋白和水固液比1∶10(m/m)、复合蛋白酶酶解、温度50 ℃、时间3h、加酶量3 000 U/g、pH 8.5,该条件下抗热肽得率62.44%,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73.97%,较纯水组提高了22.76%.序列鉴定表明,丰度前20的肽段中16条肽段的疏水氨基酸占比50%以上.抗热肽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半数清除量为4.53 mg/m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半数清除量为1.82 mg/mL,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抗热肽通过上调磷酸戊糖途径的基因表达量,提升NADH激酶活性,促进还原型辅酶Ⅱ的转化,使GSH含量提高4.74倍,胞内ROS水平与热激前酿酒酵母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有效提高了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胁迫的能力.


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研究及灭活疫苗制备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对从1例死亡雏鸭体内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疫苗效果分析,旨在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集送检雏鸭的脑、心脏和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 PCR扩增测序鉴定菌株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菌株血清型,检测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致病性;利用分离株制备灭活疫苗,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露滴状圆形小菌落,革兰染色可见多个丝状排列的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级浓染的短小杆菌.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参考株CZ-RA03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99.9%.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氧氟沙星、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7日龄雏鸭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51×107 CFU,雏鸭感染后肾脏载菌量最高,为2.15×106 CFU/g.利用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雏鸭,其免疫攻毒后存活率为86.67%.[结论]本研究从发病雏鸭中分离鉴定出1株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以该菌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金线莲新品种'圆叶翠莲'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圆叶翠莲’是从福建省建瓯市野生金线莲种质资源群体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金线莲新品种。匍匐根状茎,直立茎肉质;叶面绿色或墨绿色具金黄色或黄色绢丝光泽网脉。组培苗栽培180d平均单株质量2.08 g,栽培320 d平均3.54 g,产量较高,品质好。栽培180 d的干品含总黄酮(以水仙苷计)0.52%、金线莲苷16.9%、水仙苷0.219%。较抗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海拔400~1000 m林下种植。


不同生境白牡丹茶叶香气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香气特征探究小区域白牡丹茶叶产地判别技术,为茶叶原产地溯源及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产自政和县、松溪县和福安市的白牡丹茶叶香气组成及含量,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筛选特征性化合物,构建白牡丹茶叶产地判别模型。【结果】白牡丹茶叶香气物质包括醛类(24个)、酮类(23个)、醇类(22个)、酯类(14个)、酸类(8个)和其他类(烷、烯、喃、醚、酐、酚、胺、萘等)。白牡丹茶叶香气平均含量为(3 487.93±1 014.04)μg·kg-1,其中政和县样品中香气含量极显著高于松溪县和福安市样品(P<0.01),松溪县和福安市样品的平均总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产地白牡丹茶叶含量均以醇类最高,酸类最低,而且3个产地白牡丹茶叶中醇类和酸类的总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政和县样品中酮类、醛类和酯类的总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福安市和松溪县样品(P<0.01),但福安市和松溪县样品中酮类、醛类和酯类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己醇、1-辛烯-3-醇和苯甲醇等58个香气物质含量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LS-DA和OPLS-DA模型均未出现过拟合,模型验证效果较好,2个模型的预测指数分别为0.732和0.728,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89%和96.67%、VIP值≥1的特征性香气物质分别有38个和46个。逐步判别分析模型稳定且可信,其筛选出的特征香气物质有20个,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00%。联合OPLS-DA、PLS-DA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政和县样品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为乙基吡咯2-甲醛、香叶醛、8-十一烯醛、苯甲醇、2,6-二甲基环己醇、甲基庚烯酮、反式-3-壬烯-2-酮、环癸酮、壬酸乙酯、乙酸苄酯;松溪县样品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为β-紫罗酮;福安市样品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为庚醛、正己醇、橙花醇、3-壬烯-5-酮、壬酸乙酯、乙酸香叶酯。【结论】建立了基于香气特征的小区域白牡丹茶叶产地判别技术,其中以逐步判别分析技术最佳。


香橼枝条成熟度和留叶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香橼扦插繁殖技术,以香橼当年生春梢(成熟枝,表皮已变成褐色,木质化较高)和夏梢(嫩枝,表皮尚未变成褐色,半木质化)为试验材料,留叶(留顶端2叶且横向剪半)与不留叶插穗经ABT生根粉1 000 mg/L浸泡处理(浸泡至插穗中部3 h)后进行扦插,以不留叶春梢枝清水浸泡后扦插为对照,扦插30 d后统计茎粗、生根株数、死亡株数、发芽株数和长二级侧根株数,测定各处理已生根插穗的新芽数、新叶数、最长芽长、根层数、根总数、最长根长和二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枝条成熟和留叶对香橼插穗生根和成活有促进作用,采用嫩枝而没有留叶时生根剂不能提高生根率,生根剂+成熟枝条+留2个半叶最有利于香橼枝条不定根的萌发,并且枝条越粗对插穗生根和新梢萌发越有利。


基于MaxEnt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钻叶紫菀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是一级恶性入侵植物,其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严重影响本地草本植物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根据收集的钻叶紫菀分布点和环境变量,预测目前气候条件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钻叶紫菀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并推测环境变量对钻叶紫菀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叶紫菀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的低海拔区域,其中高适生区的分布范围为21°~40°N,主要位于广东、福建、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四川东南地区和安徽东北地区等。影响钻叶紫菀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干旱月份降水量、最湿润月份降水量、10月平均温度、3月最高温度、8月最低温度和6月太阳辐射量。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条件下,钻叶紫菀的低、中和高适生区面积占比将分别增加3.54%、4.80%、5.73%和3.29%。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利于钻叶紫菀适生区的扩张。到21世纪中叶,钻叶紫菀的高适生区呈现向高海拔地区和中高纬度(具体为由南向北和西北方向)扩张的趋势。钻叶紫菀适生区分布范围较广,建议加强适生区的果蔬、苗木等农产品调运的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钻叶紫菀的进一步扩散。
关键词: 钻叶紫菀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福建省"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构建与技术实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半番鸭性腺发育关键基因17β-HSD3的克隆、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7β-HSD)可将经胆固醇转化而成的雄烯二酮最终氧化为睾酮,对睾丸激素合成和雄性性状发育至关重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17β-HSD3可能通过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参与半番鸭(Cairina moschata)胚胎期性腺发育。本研究以半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获得17β-HSD3基因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特征和蛋白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预测,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qPCR技术分析17β-HSD3基因在半番鸭胚胎期不同组织(脑,心,肝,肺,肌肉,性腺和肾)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在半番鸭、父本番鸭和母本北京鸭性腺中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半番鸭17β-HSD3基因全长cDNA序列全长为1 332 bp,含有1个963 bp的开放阅读框、1个26 bp的5’非编码区和1个343 bp的3’非编码区。编码的蛋白质含有320个氨基酸,该编码蛋白为不稳定性蛋白。同源性和进化树系统分析表明,半番鸭17β-HSD3基因与天鹅(Cygnus olor)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6.5%。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17β-HSD3基因在半番鸭性腺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同时,随着胚胎发育17β-HSD3基因表达量在半番鸭性腺组织中逐渐升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半番鸭性腺发育;17β-HSD3基因在繁殖性状正常的番鸭和北京鸭性腺中表达量显著高于不育的半番鸭(P<0.05),表明其表达可能与半番鸭的不育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17β-HSD3基因对半番鸭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半番鸭 RACE克隆 性腺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