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8条记录
南方沿海四省(区)再生稻发展与高质量生产体系构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沿海四省(区)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该区域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水稻生产集中区域面临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挑战。为有效提高粮食产能并构建高质量生产新体系,基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南方四省(区)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四省(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阐述了该区域再生稻的生产现状与主要优势及其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下降30.46%,产量下降22.56%。受稻作收益空间挤压等影响,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减,耕地“非粮化”特征比较明显。再生稻作为效益较为显著的水稻种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平均产量达到头季稻产量的23.86%~79.31%,且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逐渐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转型,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结合区域粮食生产实际,研究提出了因地制宜优化创立“头季稻+再生稻”超吨粮新格局及其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科技攻关并选育适宜再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鼓励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并扩大机收再生稻面积;集聚优势实施“头季+再生稻”超吨粮工程建设;推进再生稻生产全程绿色化与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点构建高质量绿色生产新体系;打造再生稻米新品牌并加大技术示范和宣传力度。

关键词: 南方 沿海四省(区) 粮食安全 产能提升 再生稻 高质量生产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丘陵山区县域农业生产力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测度县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以福建省74个丘陵山区县为例,基于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价值功能视角,构建了包含28个指标的县域农业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生产资源与条件、生产水平与能力、农业结构、产值和市场竞争力等5个方面。首先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功能指标权重和特征指标权重,然后利用TOPSIS方法对74个县域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生产功能指标水平和特征指标水平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用ARCGIS分析县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8个指标权重中,8个指标的权重<0.01,18个指标的权重0.01~0.1,2个指标的权重>0.1,总体权重贡献相对比较合理;在熵值方面,大部分的熵值都比较高,26个指标的熵值超过0.9以上,这说明指标信息量比较小,不确定性相对较大。2)在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测度方面,优势县域数量闽南>闽东北>闽西北,表明生产能力等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3)在功能指标水平测度方面,农业生产功能比较优势县域数量闽南板块和闽西北板块要比闽东北板块多,表明资源禀赋方面西北部分要比东南部分具有优势,但闽南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农业价值功能比较优势县域数量闽东北板块最多,闽南板块最少,表明闽西北的产品数量要比闽南和闽东北多。因此,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加强科技投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加大财政扶持等要素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熵权TOPSIS模型 丘陵山区 县域 空间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香茅精油成分及其对阳光玫瑰葡萄的保鲜效果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茅精油成分,以阳光玫瑰葡萄的好果率、果实失重率、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品种(1号、7号、12号)香茅精油和不同浓度12号香茅精油对常温贮藏下阳光玫瑰葡萄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号香茅精油得率最高,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茅醛;1号香茅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醛,7号香茅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月桂烯和柠檬醛;12号香茅精油处理下果实的感官品质和好果率明显优于7号、1号香茅精油。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2号香茅精油均可明显抑制果实腐烂,并且能显著抑制葡萄果实失重,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0.125、0.250、0.500μL/L精油处理对抑制果实腐烂的效果较好;0.250、2.000μL/L精油处理对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较好;0.250μL/L精油处理对保持果实感官品质、抑制果实失重、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效果最佳;2.000μL/L精油处理对减缓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下降效果最佳。综上所述,0.250μL/L 12号香茅精油处理较适合用于阳光玫瑰葡萄保鲜。本研究可为今后将香茅精油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茅 精油 成分 阳光玫瑰葡萄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在福州的发生危害调查

植物检疫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木瓜秀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危害,对园林植物、粮食作物具有潜在严重危害风险。为明确木瓜秀粉蚧在福州的危害情况,为园林、农业部门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3年,采用目测法和搜索踏查的方法,对福州市辖区的居民住宅小区、公园绿地、交通主干道和单位庭院的木瓜秀粉蚧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木瓜秀粉蚧在福州为害的植物种类涉及23科34属35种,其中6科23种植物为首次报道。从植株受害率分析,朱缨花、木槿和番木瓜等寄主植物的受害率最高,均大于80%;从寄主受害指数分析,一串红和水茄受害最为严重。木瓜秀粉蚧已经在福州市14种植物上严重为害,特别是居民住宅小区和道路主干道绿化植物上。木瓜秀粉蚧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关键词: 木瓜秀粉蚧 寄主 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果香型茶树新品种'福萱'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萱’是以台湾高香型茶树良种‘金萱’为母本,通过开放式授粉实生选育而成的花果香型茶树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产量高,开采期早,适合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各色成品茶均具有优雅脂粉香特征。江南茶区的一芽二叶开采期在4月上旬。正式投产后,鲜叶年平均产量为5 029.99 kg·hm-2。抗茶小绿叶蝉和茶炭疽病,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福建、云南、广东、广西、中国台湾等地茶区栽培应用。

关键词: 茶树 花果香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线莲新品种'彩霞'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线莲‘彩霞’是以系统选育的方式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野生金线莲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林下栽培180 d后株高可达6 cm及以上,茎直立性较强;叶片卵圆形,叶缘微波状;正面墨绿或深墨绿色,具赤金色或橙红色绢丝光泽网脉且连续完整,叶背面深红褐色、紫红褐色;总状花序,具花2~6朵,白色。林下种植6个月后单株平均鲜质量为2.18 g,鲜产623.76 g·m-2。品质好,高抗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林下春季种植。

关键词: 金线莲 系统选育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技术组建生命表:以梨小食心虫为例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一些昆虫在进行生命表研究时由于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数据无法连续记录或难以记录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引入一种适宜该类昆虫的生命表组建技术,并证明该技术的可靠性。【方法】将24个以传统方式组建的昆虫连续记录生命表拆分为未成熟期与成虫期生命表,再利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技术重新组建新的完整生命表,与原始生命表的主要种群参数进行比较与验证。利用该技术重新组建包含滞育期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生命表,并借助模拟软件预测越冬种群增长趋势,将预测的种群数据与田间取样数据进行对比。【结果】24个种群基于0.5百分位净增殖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采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构建的生命表的种群参数与原始生命表一致。梨小食心虫自我重复取样匹配生命表无滞育期与含180 d滞育期的生命表周限增长率(λ)、内禀增长率(r)与平均世代周期(T)有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0)与平均繁殖率(F)无显著差异。进行种群增长预测时,忽略滞育期会高估田间种群的增长潜力,呈现不现实的快速增长,而包含180 d滞育期的同时降低繁殖率并增加越冬期幼虫的死亡率的生命表,可得到更接近田间观察的实际种群结构。【结论】本研究展示了分别独立收集未成熟期和成虫期数据,利用两性生命表软件经100 000次自我重复取样和匹配,进而组建完整生命表的技术。借助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有助于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和制定有效的害虫管理方案,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命表 自我重复取样技术 随机匹配 滞育昆虫 计算机模拟 梨小食心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技术鉴定杧果实生后代真假杂种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杧果杂交后代F1的真实性与群体遗传特性,为进一步开展杧果遗传改良与群体构建、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个主要品种为亲本试材,混合种植进行自然授粉,获得1001个F1后代,利用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以亲本DNA为模板,筛选出了13对引物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检测到等位基因数范围3~9个,平均6.15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5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78,观测杂合度(Ho)为0.571,期望杂合度(He)为0.57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26;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0时,可分为3个类群,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F1代真假杂种鉴定结果中,母本为贵妃、金煌、凯特、台农1号、A61、Juile、凯特的F1子代,真杂种率均高于50%,其中金煌、台农1号、A61真杂种率高于80%,在期望杂合度与观测杂合度方面,台农1号、凯特、Juile、金煌、红玉、贵妃的杂合度也相对较高,南逗迈、R2E2、红玉、Villard、椰香真杂种率低,分别为25.00%、13.71%、25.15%、33.33%、36.36%。【结论】杧果品种台农1号、凯特、Juile、金煌、红玉、贵妃的杂交亲和性较强,南逗迈、R2E2、红玉、Villard、椰香品种极易自交,且品种间存在许多等位基因的现象,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关键词: 杧果 SSR分子标记 杂种鉴定 遗传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万州不同种植区域川中小叶种红茶滋味品质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法,结合滋味贡献度(dove-over-threshold, Dot)分析川中小叶种茶树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茶样分为4类,Ⅰ类茶样中包含C4,C5,C6,C8以及2个对比样,各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为均衡;Ⅱ类茶样具备类似的林下栽培环境,黄酮苷类物质含量低,没食子酸、咖啡碱(caffeine, CAFF)、儿茶素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含量高,表现出醇厚、鲜爽度高的滋味特征;Ⅲ类茶样为叶形较大的种质,黄酮苷类、琥珀酸为其特征滋味成分,儿茶素类、茶氨酸和CAFF含量低,涩味和鲜爽度较高;Ⅳ类茶样儿茶素类、CAFF含量较高,Thea含量低,滋味浓强,但欠鲜爽。该研究对万州区不同区域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该类种质资源进一步改进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茶 川中小叶种 滋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组蛋白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蛋白(Histone)是染色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Histone在低温响应中的特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茄子(Solanum melongena)Histone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并挖掘其转录组数据,分析了2个不同抗性茄子(品系epl008与eplck)叶片在低温胁迫下Histones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茄子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0个SmHistones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SmHistone基因家族成员被分成5个亚组(H1,H2A,H2B,H3和H4),同一组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理化特性、基因/蛋白质结构和保守基序.种内共线性分析发现,6对SmHistones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启动子分析发现,SmHistone家族基因启动子含有大量低温响应元件、干旱响应元件等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转录组和qRT-PCR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26个Smhistones基因呈现差异表达,耐低温茄子品系epl008显著上调表达.茄子epl008中SmHistone3对低温胁迫响应诱导表达显著,揭示其可能与抗寒代谢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培育耐低温的茄子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茄子 组蛋白 低温胁迫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