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静电纺明胶/壳聚糖可食用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新型可食用食品抗菌包装材料,本研究以明胶、壳聚糖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明胶/壳聚糖=6∶1、8∶1、10∶1的可食纳米抗菌膜.并对抗菌膜进行表征及抑菌特性进行分析.对静电纺丝共混液的黏度进行流变分析,得出明胶与壳聚糖的比例为6∶1时共混液的黏度最高,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的结果显示,不同配比的明胶壳聚糖抗菌膜的结构未发生化学改变,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的结果显示,明胶与壳聚糖的比例为6∶1时的热力学性能显著优于其他两种配比的抗菌膜.对三个配比的抗菌膜进行平板抑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结果显示三种配比的抗菌膜均有抑菌活性,以明胶与壳聚糖的比例为6∶1处理组的抑菌效果最明显.经过以上实验得出,当明胶:壳聚糖的比例为6∶1时,抗菌膜的稳定性和抗菌活性最优,可以作为优良的抗菌包装材料.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明胶 抑菌 壳聚糖 包装材料 纳米纤维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新型日光温室结构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性能测试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江苏省苏北地区日光温室冬季保温蓄热性能,设计建造斜面骨架式日光温室(G1)、主动蓄热型日光温室(G2)等2种新型日光温室结构,以当地传统日光温室(G3)为对照温室,测定3种温室冬季内部光热环境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晴天条件下,G1、G2、G3的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2.5、12.6、11.1℃;连续阴天条件下,3座温室的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0.6、11.9、10.0℃;连续31 d(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01月22日)的测试结果表明,3座温室的气温总体表现为G2略优于G1,G1、G2均优于G3;可满足黄瓜的越冬生产需求.G2温室的主动蓄热循环系统在典型晴天的蓄热性能良好,夜间可以起到良好的放热效果,有利于温室保持较为稳定的室内温湿度环境.因此,主动蓄热型日光温室结构在江苏省苏北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主动蓄热 墙体 温度 蓄热性能 越冬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极早熟品种"珍珠梨"在南京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珍珠梨"为国内育成的极早熟梨品种,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好.本文通过对珍珠梨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适应性等引种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出了"珍珠梨"在南京地区的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适时采收等主要栽培技术,为"珍珠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珍珠梨 引种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泡瓜新品种喇叭1号

中国蔬菜 202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共享-三维理性下的公共政策选择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追寻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理性精神,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政策演变中的理性设计,剖析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共享的理性诉求,探讨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选择,将对提高生物技术研发投入效率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 生物技术识产权 共享 价值理性 事实理性 工具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酚对水产品中普罗威登斯菌的抑制作用

食品与机械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从自然腐败变质的香辣蟹中分离鉴定的一株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普罗威登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mg/mL,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抑菌浓度剂量的丁香酚处理条件下,普罗威登斯菌菌体严重变形,出现大量的褶皱,胞内物质流出,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苹果酸脱氢酶(MD 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酶活分别降低了33.01%,19.81%.表明丁香酚可以通过破坏普罗威登斯菌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细菌胞内物质泄露,以及细菌正常新陈代谢失调等作用,从而抑制普罗威登斯菌正常生长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关键词: 丁香酚 普罗威登斯菌 抑菌活性 水产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葡萄市场消费特征与需求偏好调查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江苏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和消费者对鲜食葡萄需求偏好的角度,通过对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和盐城等地的鲜食葡萄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从购买行为、购买渠道、属性认知和食品安全认知偏好等多方面归纳总结江苏消费者消费特征与需求偏好,提出如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葡萄产业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消费者对葡萄的市场消费特征与需求偏好调整生产;以提高效率为重点,强化葡萄生产的科学管理;以拓展功能和领域为目标,加大葡萄休闲农业等相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技术研发;注重葡萄食品安全问题,拓展绿色、安全、优质葡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葡萄市场 消费特征 需求偏好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温湿度、杂草抑制及芋头生长发育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沙芋为试验材料,设置PPC生物降解膜(A1)、PCO2生物降解膜(A2)、普通黑膜(A3)、普通白膜(A4)和露地(CK) 5个处理,研究2种生物降解膜降解过程及其对土壤温度、湿度、杂草抑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1、A2平均降解周期分别为155、184 d.A1和A2较CK均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土壤日均温度较CK分别提高1.85和3.52℃,但增温效应低于普通薄膜A3和A4.各处理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A3、A4、A2、A1、CK.A2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最好(A3除外),其杂草抑制率在7月31日、8月29日分别为85.29%和64.29%.A1、A2对芋头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的促进作用低于A3、A4,但较CK显著提高芋头株高.与CK相比, 2种可降解生物膜均显著提高单株鲜芋产量15%以上,但增产效果均显著低于普通薄膜A3、A4.综合2种生物降解膜降解速率、土壤增温保墒、产量表现等,建议A2用于该地区芋头地膜覆盖栽培.

关键词: 芋头 生物降解膜 降解特性 土壤温湿度 杂草抑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3型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链球菌3型(Ss3)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对疑似Ss进行培养、染色、生化试验、猪链球菌PCR鉴定、血清分型PCR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型)PCR鉴定,并对小鼠和仔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JSHZ菌株、GD7菌株、H30菌株)均呈革兰氏阳性,Ss PCR鉴定显示为阳性,血清分型PCR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Ss3,序列型(ST)分别属于ST27型(JSHZ菌株)、ST1004型(GD7菌株)和ST 117型(H30菌株);3株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猪链球菌相符;3株分离菌经腹腔注射均可致死Balb/C小鼠,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2.0×107 CFU/ml、3.5×107 CFU/ml和2.5×108 CFU/ml.选择3株分离菌中毒力较强的JSHZ菌株进行仔猪致病性试验,感染仔猪会出现明显的关节红肿、跛行,体温多数升高至40.5~41.8℃,精神萎靡,食欲减少等症状;高剂量(每头仔猪注射JSHZ菌数6.0×109 CFU)处理可致仔猪出现食欲废绝、神经症状,甚至濒死,并在其脑组织中分离到Ss3.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Ss3的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链球菌3型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下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定量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研究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受渍害影响的程度,以宁油22(常规品种,C1)和宁杂1818(杂交品种,C2)为试验材料,以2017-2019年两季油菜不同施肥量(N0和N1)以及花期渍水持续时间(0 d、3 d、6 d和9 d)桶栽与池栽试验为基础,以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花期不同渍水持续时间胁迫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桶栽和池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渍水持续时间处理对油菜籽粒充实的影响具有共同趋势,籽粒快速增长期一般在开花后10~25 d,但不同品种、施肥、渍水持续时间处理间存在差异;用渍害影响因子(WIF)和Logistic方程参数a定量了不同品种、施肥与渍水持续时间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两者均能识别不同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大小,渍水持续6 d和9 d的WIF最大,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施肥、渍水持续时间处理下油菜单角果增质量随花后天数的变化过程.同时,建立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花后渍水时油菜籽粒充实速率统一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单角果质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4~0.0190 g,RMSE均为0.026 g,相关系数为0.970~0.976(P<0.001),表明效果较好.

关键词: 油菜 施肥量 渍水持续时间 籽粒充实过程 渍害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