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真菌RNA沉默机制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沉默(RNA silencing)或者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是由dsRNA(double-stranded 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降解或者抑制与起始dsRNA一样或者高度相似RNA的一种机制,在进化上存在保守性,具有基因调控、防御外源核苷酸入侵的功能。真菌RNA沉默依据sRNA来源不同,分为多种途径,主要有quelling、qiRNA、MSUD。参与不同途径的主要有Argonaute、Dicer、RdRP3种核心蛋白质,并且在不同真菌中数目变化很大,反映出真菌RNA沉默的多样性。有些真菌的RNA沉默在进化的过程中丢失,在抗病毒机制上进化出"互换"的killer系统。

关键词: 真菌RNA沉默 小RNA 异染色质形成 RNA沉默蛋白质 抗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抽穗期与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期的同步性及其受害程度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2年在麦红吸浆虫发生田对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套袋保护,明确了小麦抽穗期为麦红吸浆虫侵害的敏感期。采用生态位重叠率的计算方法,统计2012—2013年不同品种的抽穗期与麦红吸浆虫发生期的同步性,结果表明,同步性越高,产量损失越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品种抽穗期的成虫累计发生量与产量损失有显著的相关性。成虫发生期与抽穗期同步或吻合导致小麦受害而不是扬花期,所以在缺乏抗虫品种的情况下,应采取抽穗期化学保护进行防治。

关键词: 小麦抽穗期 麦红吸浆虫 成虫发生期 同步性 受害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各粉路系统面粉和湿面筋含量快速确定面粉吸水率的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预测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过程中的吸水率,以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各粉路系统出粉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吸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粉路面粉出粉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以各粉路面粉出粉量为自变量(X),以吸水率为因变量(Y),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方程Y=60.967-0.047 X1-0.055 X5+0.006 X6+0.055 X7。并以不同湿面筋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细分,初步总结出不同湿面筋含量所对应的吸水率大概值。

关键词: 冬小麦 湿面筋 吸水率 沉淀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光谱指数的夏玉米氮肥调控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夏玉米对氮肥的高效利用,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利用光谱无损监测技术,构建了夏玉米氮肥调控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对植株氮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区相比,变量施肥区植株氮积累量提高2.67%,平均产量提高67.53 kg/hm2,经济收入提高148.6元/hm2,但植株氮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3.84个百分点和7.27个百分点;变量施肥区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1.82个百分点、3.95 kg/kg、9.76 kg/kg、0.43 kg/t;变量施肥区尿素投入1 285.42元/hm2,比传统施肥区节约388.49元/hm2。建立的氮肥调控模型有助于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氮素效率和产量协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夏玉米 光谱指数 变量施肥 氮肥调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时期对夏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时期对夏花生产量、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累计施氮N120kg/hm~2显著增加了荚果产量,其中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最高,但与基施N60kg/hm~2+花针期追N60kg/hm~2、基施N60kg/hm~2+苗期追N60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主要集中在开花下针至荚果膨大阶段,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吸收氮最多,氮肥利用率最高,与其它4个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41、8.83、10.66和13.25个百分点。

关键词: 花生 施氮时期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弱毒活疫苗的效价测定及保存稳定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市售商品化猪乙型脑炎(JE)弱毒活疫苗的质量以及实验室条件下疫苗的保存稳定性,采用TCID50效价测定和RT-PCR检测病毒的保守基因(E基因和C/pr M基因)2种方法对2012年市场销售的主要国产疫苗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估,同时将供试疫苗产品置-30℃保存3、6、9、12个月后分别取样测定乙脑病毒(JEV)TCID50效价。结果表明,市售的猪乙脑同类疫苗中不同品牌产品之间活病毒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04.33TCID50/头份,但部分产品含量极低,甚至难以检测到活病毒;E基因和C/pr M基因的RT-PCR扩增产物丰度的差异与TCID50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多数疫苗产品在有效期内病毒效价基本稳定,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保存期越短,其中相对活病毒越多,效价越高。

关键词: 乙型脑炎 疫苗 TCID50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与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河南省谷子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谷子品种,以冀谷19为对照,对华北夏谷区的15个谷子品种(系)进行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豫谷18、沧谷5号、济谷15、K3250、豫谷19、K4099和K1918等7个品种(系)表现较好,较对照增产10.06%~20.46%,增产显著。

关键词: 谷子品种 联合鉴定 评价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星病胁迫对不同抗性烟草品种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烟草赤星病抗性品种JYH(抗病品种)和CBH(感病品种)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调查不同烟草赤星病胁迫程度(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烟草赤星病胁迫导致2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JYH的降幅小于CBH。2.除JYH的净光合速率在轻度胁迫下有所增加外,JYH、CBH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因烟草赤星病胁迫而降低。2个品种的胞间CO2浓度、气孔限制值变化具有明显差异,烟草赤星病胁迫导致CBH的胞间CO2浓度上升,气孔限制值则明显下降,这与JYH在重度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一致。而JYH的胞间CO_2浓度在轻度、中度胁迫降低,气孔限制值则呈上升趋势。3.烟草赤星病胁迫下,2个品种的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有所增加。重度胁迫下,JYH、CBH的F0分别比对照增加16.5%、34.48%,NPQ分别上升95.54%、137.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各品种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在烟草赤星病胁迫下均呈下降趋势,降幅表现为JY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与乳酸钙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乳酸钙溶液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引入真空促渗技术,为双孢蘑菇采后减损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优化双孢蘑菇贮藏条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4607’双孢蘑菇品种为试材,研究乳酸钙溶液浓度(0.016、0.032、0.048和0.064 mol·L-1)、真空度(0.01、0.03、0.05、0.07和0.09 MPa)、处理时间(0.5、1、2、3和5 min)等单因素对低温贮藏(2±1)℃双孢蘑菇白度的影响;同时对处理条件进行正交优化,运用色差仪和CO2分析仪等设备,分析最佳处理条件下的双孢蘑菇在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及品质变化。【结果】在单因素条件下,筛选出合适的乳酸钙溶液浓度为0.032 mol·L-1和0.048 mol·L-1,真空度为0.05 MPa,处理时间为1—2 min;正交优化的最佳处理条件是乳酸钙浓度0.048 mol·L-1,真空度0.05 MPa,真空度处理时间2 min;在最佳处理条件的贮藏期内,相较于空白对照组,乳酸钙处理组和乳酸钙真空渗透组均可有效减缓双孢蘑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保持较好品质,但是,在一些指标上,乳酸钙真空渗透组显著优于乳酸钙处理组。与乳酸钙处理组相比,在0—9 d,白度值降低不显著(P>0.05),在9—15 d,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效果优于乳酸钙处理组(P<0.05)。乳酸钙处理组和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的双孢蘑菇均在第6天达到呼吸高峰,将呼吸高峰推迟了3 d,但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呼吸强度显著低于乳酸钙处理组(P<0.05)。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的失重率低于乳酸钙处理组,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钙处理组和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从贮藏第6天之后分别有开伞现象明显增加和开始开伞,在6—15 d,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显著低于乳酸钙处理组(P<0.05)。乳酸钙处理组和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均可有效抑制膜透性的增大,在3—15 d,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效果优于乳酸钙处理组(P<0.05)。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组的双孢蘑菇丙二醛(MDA)积累量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乳酸钙处理组(P<0.05)。乳酸钙真空处理组在0—6 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处于较低水平,与乳酸钙处理组不显著(P>0.05),在6—15 d,与乳酸钙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酸钙真空渗透处理可有效保持双孢蘑菇白度,并抑制呼吸强度、开伞率和失重率的上升,降低细胞膜透性、MDA积累量和PPO活性。真空渗透技术可辅助用于双孢蘑菇保鲜处理,较好的保持双孢蘑菇贮藏品质。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乳酸钙 真空渗透 贮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3个试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源利用的影响。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罗山和新蔡点是5月16日(第Ⅱ期)最高、在原阳点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外,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4种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在各点均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试点间下降的差异显著性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同一试点品种类型间的产量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杂交迟熟中粳的产量在各试点均是最高,且在每一期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型(P<0.0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缩短趋势(P<0.01);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及温光利用率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1);生育期的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机插条件下,豫南稻区首选杂交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早熟晚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5日;豫北沿黄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其次是常规迟熟中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1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不同生态区水稻生产机械化高产栽培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 播种 温度 栽培 机插稻 播期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