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赤星病胁迫对不同抗性烟草品种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烟草赤星病抗性品种JYH(抗病品种)和CBH(感病品种)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调查不同烟草赤星病胁迫程度(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烟草赤星病胁迫导致2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JYH的降幅小于CBH。2)除JYH的净光合速率在轻度胁迫下有所增加外,JYH、CBH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因烟草赤星病胁迫而降低。2个品种的胞间CO2浓度、气孔限制值变化具有明显差异,烟草赤星病胁迫导致CBH的胞间CO2浓度上升,气孔限制值则明显下降,这与JYH在重度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一致。而JYH的胞间CO2浓度在轻度、中度胁迫降低,气孔限制值则呈上升趋势。3)烟草赤星病胁迫下,2个品种的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有所增加。重度胁迫下,JYH、CBH的F0分别比对照增加16.5%、34.48%,NPQ分别上升95.54%、137.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各品种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烟草赤星病胁迫下均呈下降趋势,降幅表现为JYH

关键词: 烟草 烟草赤星病 光合色素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遥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获取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对大面积露天农业生产的调查、评价、监测和管理具有独特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民用资源卫星后,农业成为遥感技术最先投入应用和收益显著的领域。特别是随着高空间、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出现,农业遥感技术在长时间序列作物长势动态监测、农作物种类细分、田间精细农业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方面得到了突破。但是农业生产的分散性、时空变异性等特点,对当前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本文简要回顾了农业遥感发展历程以及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再从农作物估产、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灾害监测和精准农业管理4个领域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农业遥感应加强与地面农业观测网技术的结合,推动新一代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的发展,强化多源传感器融合以及农业过程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的研究。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估产 无人机 农业灾害 土壤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上冬小麦间作伴矿景天的探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在河南省某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上冬小麦与镉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间作的可行性。研究采用百农矮抗58和郑麦7698两个小麦品种,设置小麦单作和小麦与伴矿景天间作两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后土壤砷、镉和铅有效性均略有下降或持平。小麦与伴矿景天间作后,籽粒砷、镉和铅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试验条件下小麦籽粒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值。间作伴矿景天地上部镉平均含量为23.4 mg·kg-1,小麦品种对伴矿景天地上部镉含量无明显影响。间作伴矿景天地上部对镉的积累量为2.12 g·hm-2。小麦与伴矿景天间作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增加幅度2.87%~42.0%),间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产量下降0.578%~5.57%)。试验条件下,冬小麦间作伴矿景天未起到改善小麦籽粒品质的作用,且间作条件下伴矿景天对土壤的修复能力较低。

关键词: 间作 冬小麦 伴矿景天 土壤 铅冶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固始鸡和AA肉鸡锌代谢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锌源及锌水平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固始鸡和AA肉鸡生产性能、肝脏和胫骨锌沉积、粪便锌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固始鸡与AA肉鸡公雏各800只,在2种基础日粮(分别含植酸酶与不含植酸酶)中分别添加由硫酸锌、氧化锌和氨酸锌提供0、30、60与120 mg·kg-1水平锌组成的处理日粮,共计40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植酸酶的添加量为500 FTU·kg-1;试验期共6周,分别在2、3、4、5和6周龄末屠宰取样,测定生长性能及肝脏、胫骨和粪便中的锌浓度。[结果]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极显著提高固始鸡和AA肉鸡体增质量(P<0.01),植酸酶×品种互作对体增质量存在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提高AA肉鸡体增质量效果极显著好于固始鸡(P<0.01);固始鸡肝脏、胫骨和粪便中锌浓度极显著高于AA肉鸡,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极显著提高固始鸡和AA肉鸡肝脏和胫骨锌含量(P<0.01),提高了锌的沉积率;植酸酶×锌水平对肝脏和胫骨锌沉积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对未添加锌的对照组胫骨锌浓度可提高10%以上,而对120 mg·kg-1添加水平处理组几乎没有提高;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降低肉鸡粪锌浓度20.37%,能有效缓解重金属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微生物植酸酶添加对有机和无机锌源的作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揭示植酸酶对植酸螯合物的解离作用可能不止一种途径。[结论]不同锌源及锌水平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固始鸡和AA肉鸡锌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的大小与肉鸡品种、锌添加水平有关,与锌源没有显著关系。

关键词: 固始鸡 AA肉鸡 植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互作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率,在通许县壤质潮土区开展了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氮(N)肥设置0、180、90+90、135+45、270、135+135、360、180+180、180+90+90kg/hm28种运筹模式,灌水(W)量设置225、450、675 m3/(hm2·次)3个水平,以期为粮食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对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与不施肥的相应对照相比,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以及玉米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穗长、5穗籽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小麦各生育性状以N180+90+90-W675处理表现最好,玉米各生育性状总体以N180+180-W675处理表现最好。在同等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分期施肥处理的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均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其中,小麦产量和小麦—玉米综合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以N180+90+90-W675处理最高,分别较相应对照增产25.42%和28.43%;玉米产量则以N180+180-W675处理最高,较相应对照增产33.21%。在不考虑土壤水和降水的情况下,小麦、玉米和小麦—玉米综合的灌水利用率均以小灌水量最高,其中小麦和小麦—玉米综合的灌水利用率分别较对照提高0.75~3.40 kg/m3和1.13~6.14 kg/m3;玉米灌水利用率除N180+180-W450处理较对照有所减少外,其他处理较对照提高1.72~11.14 kg/m3。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 水肥一体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蛋白质品质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模式对两个高产玉米品种子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均以240 kg/hm~2处理最高,先玉335子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先玉335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高于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均以180 kg/hm2处理最高,先玉335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综合分析认为,两个玉米品种均以240 kg/hm~2处理可以同步协调实现较高的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获得产量、品质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蛋白质含量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河南省稻-麦两熟区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豫南稻区罗山,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个类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类型毯苗机插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数、干物质量及群体生长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不同品种机插稻平均产量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P<0.01),第Ⅰ播期(5月11日,10.60 t/hm2)较第Ⅱ(5月16日)-Ⅵ(6月5日)播期分别增产2.15%~28.81%;杂交迟熟中粳产量(10.44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品种类型(P<0.01),较其他类型品种分别增产9.20%~17.53%。同一品种类型,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第Ⅱ播期(5月16日)最高,随后呈显著递减趋势外,其他4种类型品种机插稻的产量均是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但品种类型间下降幅度不同。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除结实率在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外,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在年份间、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同一类型品种,除中熟中粳的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先略升后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是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在播期影响下,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变化较大,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小;且对产量影响大小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和千粒质量呈负相关;总颖花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呈负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的是群体颖花量,最小的是千粒质量,对群体颖花量的贡献率较大的是每穗颖花数,较小的是穗数。3)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茎蘖数在拔节期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群体生长率在主要生育时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播期间下降幅度不同。综合机插稻高产及生育安全性考虑,豫南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穗大粒多"型品种,适宜播期可推迟到5月25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豫南稻区机插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栽培 播种 机械化 播期 机插稻 产量 群体生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蝴蝶兰产业已在我国花卉产业中异军突起。现针对蝴蝶兰的文化传承及其市场需求,详细分析了我国蝴蝶兰主产区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及我国蝴蝶兰产业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发展现状。同时,针对我国蝴蝶兰产业在品种、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蝴蝶兰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加碳氮对不同有机碳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种有机碳含量不同的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黄棕壤(高有机碳含量)和紫色土(低有机碳含量)N_2O、CO_2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五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低氮(LN),高氮(HN),低氮配施碳(LNC)和高氮配施碳(HNC)。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黄棕壤各处理N_2O与CO_2排放均高于紫色土。与对照相比,单施氮肥显著促进了两种土壤N_2O排放,紫色土HN处理N_2O排放最高,而黄棕壤LN处理最高;与单施氮肥相比,LNC和HNC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紫色土N_2O排放,而黄棕壤仅LNC处理N_2O排放显著降低。外源碳的输入显著提高了两种土壤CO_2排放,但单施氮肥对CO_2排放影响不明显。黄棕壤N_2O排放通量与CO_2排放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紫色土N_2O排放通量与CO_2排放通量没有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说明,外加可溶性碳氮源对土壤呼吸及硝化-反硝化强度有一定的激发效应。

关键词: 不同有机碳土壤 可溶性碳 N2O排放 CO2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南雨养区小麦-玉米周年不同耕作模式生态价值评估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豫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连续7年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货币归一化方法,对不同耕作模式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试验处理为两季秸秆均不还田的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模式。主要估算了各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养分积累和循环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和调节大气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均最高,总价值也最高,达到49326元·hm-2,其次是传统翻耕模式为45345元·hm-2,然后依次是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最低,只有41440元·hm-2。两季秸秆覆盖还田+深松+免耕播种模式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比其他模式依次高8.78%、9.67%、13.46%、13.57%、19.0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两季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结合玉米季深松模式,适合豫南雨养农业区的区域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适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豫南雨养农业区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质积累 养分循环 涵养水分 大气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