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新品种佳香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 》 2022
摘要:长粒香粳型水稻品种佳香4,是虎林市绿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以哈超长粒为母本、莲粳26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2 a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8.8%,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7.7%.栽培上应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从苗床管理、本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佳香4;选育;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银屑病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促进马铃薯银屑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从内蒙古牙克石地区马铃薯库房中采集了疑似马铃薯银屑病的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马铃薯银屑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块茎样品病斑特征符合"GB/T 28093-2001马铃薯银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中描述的病斑特征及病原菌特征.进一步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对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两种方法均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目的序列经过测序,其序列与CBS640.85菌株(M H861907.1)序列的相似度达到100%.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可以证明在内蒙古牙克石地区马铃薯库房中采集的疑似马铃薯银屑病样品确为马铃薯银屑病,同时也证明本研究中采用的常规PCR和巢式PCR方法均可用于马铃薯银屑病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硒含量基质对黑木耳生物学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 2022
摘要:通过向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生物有机硒肥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当干料中硒含量为1 mg·kg-1~5 mg·kg-1时,可以促进黑木耳菌丝生长、加快菌丝生长速度、降低污染率;可有效提高子实体产量及转化率;且子实体中硒含量与干料中硒含量呈正相关,粗蛋白和总糖含量与干料中硒含量呈正相关,粗纤维和灰分含量与干料中硒含量呈负相关。配方4 (干料中硒含量为4 mg·kg-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浓密且污染率低,子实体产量和转化率最高,商品性状优良,子实体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 黑木耳 富硒基质 产量 子实体硒含量 营养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鉴定及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指导大豆生产和抗虫育种,本研究调查了2021年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动态,分析了10份黑河地区主栽大豆品种的大豆食心虫抗性,并对其蛀荚率和虫食率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大豆品种抗虫性.结果表明,2021年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在7月末至8月初,共持续12 d.抗大豆食心虫鉴定中共筛选出高抗品种5份,分别为北豆47、黑河43、黑科60、中黄911和黑科68;抗虫品种3份,分别为金源73、黑科71和黑河53.筛选出来的高抗品种可以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抗食心虫育种的亲本种质资源进行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药剂对马铃薯发芽出苗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解决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用赤霉素催芽浓度争议较大易造成植株徒长、种薯腐烂等问题,以克新23为材料开展盆栽药效试验,评价硼酸钠、碧护、超敏蛋白对马铃薯发芽至苗期的影响,探索替代赤霉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硼酸钠会抑制马铃薯出苗及苗期生长,但会增加主茎数及鲜重,适宜浓度为0.7mg·L-1;超敏蛋白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能够增加植株鲜重,并对萌发期至苗期病害具有一定防治潜力,适宜浓度为670 mg·L-1;碧护具有相对较好的促进地上部生长、增加主茎数量及壮株效果,适宜浓度为145 mg·L-1.实际生产中可使用145 mg·L-1碧护制剂喷淋薯块至表面湿润后晾干播种,这种改良的催芽方法可提高马铃薯主茎数量,并增加苗期茎粗、植株生长速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具有替代赤霉素的潜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源CTX-M基因型ESBL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转移性检测分析
《中国畜禽种业 》 2022
摘要:为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鸡源性大肠杆菌blaCTX-M基因的可转移性,提醒畜禽养殖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该研究选取11株blaCTX-M基因型ESBL鸡大肠杆菌分离株(不携带其他基因型)与受体菌(利福平抗性的DH5α)接合转导,对双抗板(终浓度利福平200μg/mL和头孢唑林50μg/mL的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筛选的接合转导子进行ESBL确认以及PCR检测耐药基因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11株阳性接合子均呈现ESBL表型;扩增结果显示,11株转移接合子的bla基因型均为CTX-M型,转移率为100%,用TEM和SHV引物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可见,blaCTX-M基因借助接合性质粒实现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通过菌株接合方式实现耐药基因的迁移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大豆品种牡豆12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
《大豆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牡豆1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18年审定的大豆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为解析牡豆12育种过程中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在其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变化和传递规律,本研究追溯牡豆12的祖先亲本,建立系谱树,揭示其遗传基础,并对主要亲本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豆12属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为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黑农41→牡豆12.牡豆12核基因来自21个祖先亲本,其中Clark 63的核遗传贡献率最高(25%),四粒黄和金元应用次数最多(11次).牡豆12的选育过程可归纳为4个阶段,随着遗传基础的拓宽和育种方法的发展,实现了大豆产量和抗性的提升.选用抗性优良的地理远缘种质可作为亲本来改良品种抗性;提高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及在保持一定株高范围的情况下增加主茎节数可提高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植物多酚在生鲜肉及其制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肉类研究 》 2022
摘要:肉与肉制品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随着消费者对天然防腐剂的青睐,天然植物多酚凭借其独特的抑菌和抗氧化效果,目前已成为肉品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总结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天然植物多酚提取物及其防腐机制,围绕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功能阐述其在生鲜肉及其制品保鲜方面的具体应用,并从物理、化学和加工技术等层面介绍可用于提高多酚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植物多酚类物质在肉类工业的广泛应用及其绿色制造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