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新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采用在海南省三亚市、湖北省武汉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等3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用光温因素分级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转换的生态条件鉴定。结果证明,有5个温敏类型不育系的转育温度在24℃以下,有2个光敏类型不育系在12.4h以上,具有较彻底的不育性;有1个光温互作型不育系无论在高温或低温下,转育日照长度均较短。它们均具有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育性指标;量化模型;因子分级


三峡库区坡耕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蚕业的意义及技术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针对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和无霜期长、雨量多的特点,提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蚕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及技术对策。
关键词: 长江三峡,生态蚕业,水土保持


湖北白猪Ⅵ系生长及胴体性状的遗传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湖北Ⅵ系继选育群1990~1997年生长和胴体性能测定资料,对湖北白猪生长及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遗传力的估计范围内,生长性状各组分间表现为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胴体性状各组分间表现为中到低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关系分析得出生长性状应注重和6月龄重的选择,胴体性状表现为多基因或基因组控制且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应采取综合性状选择。


大悟悟峰名茶加工全程机械化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全程机械化加工名茶和手工加工名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掌握好机制茶的投叶量、温度、时间等技术,在品质上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而机制茶比手工制茶工效提高7 倍以上,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大别山天堂云雾茶的研制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湖北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论述了大别山天堂云雾茶的生态环境,对已定型的春笋、春蕊、春茗3个系列产品的原料要求,品质特征,制茶过程中的鲜叶摊青时间、温度、投叶量、手法等对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天堂云雾茶的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大别山,天堂云雾茶,研制


黄曲霉毒素B_1的免疫检测Ⅰ.抗原的制备
《菌物系统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曲毒素B1(aflatoxinB1,简称AFB1)抗原的制备是AFB1免疫检测研究的第一步。研究了回流温度和时间对黄曲霉毒素B1肟(aflatoxinB1oxime,简称AFB1O)产生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85℃,回流2hAFB1O的产率最高,为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AFB1O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BSA)反应的起始摩尔比对产物摩尔比的影响,随着反应起始摩尔比的增加,产物的摩尔比也稍有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显著,而AFB1O的利用率则随着起始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少。选择20∶1为AFB1O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反应起始摩尔比,得到摩尔比为6.3∶1的AFB1O与BSA的连接物。


Bt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以Bt棉R1、R2及常规品种鄂棉22、鄂抗棉3号为亲本配制了3个组合的F1、F2和测交后代,研究了各组合的抗虫性遗传。结果表明,R1与鄂棉22、R2与鄂抗棉3号分别存在一对显性基因差异,R1与R2的Bt抗虫基因不等位。外源Bt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但插入位点是随机的。
关键词: Bt棉,抗虫性,遗传


富锌植物——植物营养遗传资源研究的新视点
《湖北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富锌植物研究的背景和动因。评述了富锌植物的农业优势及改善人类锌营养的潜力。从植物营养遗传学的角度强调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湖北省规模化养猪与养猪产业化
《湖北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总结了湖北省养猪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措施, 分析了湖北养猪产业化的特点及科技推动作用, 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战略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