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小肽的营养理论与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兽医 2022

摘要:小肽由2~3个氨基酸组成,其吸收过程具有耗能低、不易饱和、转运速度快等特点。绝大部分蛋白质通过降解成小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小肽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消化率、抗病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也可改善动物的肉质品质,更好地激发动物的生产潜能,小肽作为新蛋白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与研究前景。文章综述了小肽的吸收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肽 氨基酸 蛋白质 饲料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的效果研究

食药用菌 2022

摘要:以黑木耳菌渣为主要基质,研究其发酵料栽培花脸香蘑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黑木耳菌渣基质(黑木耳菌渣98%,石灰1%,石膏1%)栽培花脸香蘑,鲜菇产量达到4.24 kg/m~2,生物学效率为31.8%,明显高于对照常规玉米秸基质(玉米秸秆73%,牛粪25%,石膏1%,石灰1%)的3.41 kg/m~2和25.6%;鲜菇含水量为85.5%,低于对照的89.6%。菌盖较对照厚,虽然色偏浅、呈粉色,但对其主要以干品形态行销市场无影响,表明以黑木耳菌渣为主要基质栽培花脸香蘑在技术和效益上是可行的,适宜在黑木耳主产区推广。

关键词: 黑木耳菌渣 花脸香蘑 栽培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应激对家禽健康和性能的影响及缓解措施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

摘要:高温是家禽生产中主要的环境应激源.热应激会引起家禽的多种生理变化,如氧化应激反应、酸碱失衡和免疫活性降低等,导致饲料利用率、体重、采食量、产蛋量降低和死亡率增加.减轻家禽的热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加强家禽的饲养管理、改变饲喂方式、在饲料中添加脂肪、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方法来实现.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家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热应激;家禽;生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PAD氮饱和指数指导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多年份不同玉米品种各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变化规律,为寒地玉米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通过研究品种和处理两因素SPAD氮素饱和指数,利用SPAD氮素饱和指数指导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以2018~2020年最佳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为基础,建立平均年份SPAD氮素饱和指数模型,分别与2018、2019、2020年SPAD氮素饱和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施肥产量处理为纯氮160 kg/hm2.通过多项式回归方程、指数回归方程、乘幂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和对数回归方程的计算,得出多项式回归方程相关性最高.对于玉米氮素诊断有较好指导作用,为寒地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大面积防治二代区亚洲玉米螟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Bt G033A)对2代区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效,分别于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应用Bt G033A对1代和2代亚洲玉米螟进行了防治示范,测定田间平均防治效果、挽回产量损失率及产量.结果表明,Bt G033A在心叶期和穗期各防治1次(即分别防治1代及2代亚洲玉米螟低龄幼虫),平均防治效果达90.6%,挽回产量损失率为7.8%,显著高于心叶期及穗期仅防治1次(即只防治1代或只防治2代亚洲玉米螟幼虫).因此,在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严重的2代区,可应用Bt G033A于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各防治1次,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减轻产量损失;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较轻的2代区或1代区,可应用Bt G033A于玉米心叶期防治1次.研究结果对2代区亚洲玉米螟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二代区;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灰斑病诱发原因与防治分析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

摘要:大豆灰斑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收成.以其为研究对象,探析大豆灰斑病的诱发原因,针对原因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提出有效措施,简述选择品种和药剂防治,以期给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保障大豆的生产质量,维护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诱发原因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保护耕作技术,主要生产目标是"控药、控肥、控水、促生产".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进对土壤保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耕作技术的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且范围较广,研究相关技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主要分析了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以及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种农产品供需预测模型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供需过程模拟与估算精度,本研究以自1980年以来国家级和省级的大量农业数据作为样本,充分考虑农产品品种、时间、收入、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构建基于深度学习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多种农产品供需预测模型.模型在充分考虑机理性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非线性模型分析预测中的优势,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水产品等9种主要农产品供需进行分析预测.将基于本模型的2019—2021年产量预测结果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三年平均预测准确率96.98%,表明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高效地反映隐性指标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该模型可以通过及时地监测农业运行数据,为多区域、跨期的农业展望工作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供需预测模型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农产品产量 农业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西瓜生产现状调研分析

蔬菜 2022

摘要:为客观了解黑龙江省西瓜种植情况,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8个市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以及100个农户,从生产布局、成本收益、贸易流通等方向,对黑龙江省西瓜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黑龙江省西瓜生产存在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种植面积有所缩减、土地流转和人工成本投入降低困难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天气预测预报,建立健全农业种植保险制度,科研单位发挥帮扶作用,加快培育适合绿色简约化栽培的新品种,并加快研发、推广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西瓜 生产现状 调研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农田瓢虫数据集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摘要:捕食性瓢虫是控制农田虫害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可取食蚜虫、木虱、粉虱、蚧壳虫及部分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卵、低龄幼虫和蛹.农田常见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七星瓢虫等,对农田虫害有较强的持续控制作用.黑龙江农作物种植区域辽阔,生态类型多样,农田天敌昆虫利用潜力大.在本工作中,文章通过人工调查和马氏网采集的方法,根据《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监测任务规范》要求,在作物生长季对哈尔滨地区玉米、大豆、小麦田的瓢虫数量和种类进行监测,并采集了生境情况等信息,建立哈尔滨农田瓢虫种群动态数据集,为本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虫害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瓢虫 种群动态 玉米 大豆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