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敏感药物鉴定
《动物医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主要病原菌的类型,并筛选敏感药物,为该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将采集病犊牛鼻拭子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纯化菌株经16S rR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与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分离菌株的敏感药物筛选。结果显示,细菌纯化培养共分离出3种菌株;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FLZ1、FLZ2、FLZ3分别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多动物链球菌菌株序列同源性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均对阿米卡星、红霉素、利奈唑胺、恩诺沙星、氯霉素敏感。研究结果可为诊断和防治宁夏地区奶犊牛呼吸系统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犊牛 呼吸道疾病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动物链球菌 药敏试验


设施番茄营养液调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设施农业中,基质栽培由于水肥管理高效,节水节肥效果明显,且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发生,已成为设施番茄工厂化生产的重要手段。营养液的调控是设施番茄工厂化基质栽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营养液调控,研究者已开展了营养液灌溉浓度、营养液配方、营养液灌溉频率等方面的探究,初步揭示了设施番茄工厂化基质栽培营养液调控机制,但依然还存在着营养液灌溉较为粗放、灌溉根区盐分积累严重等问题。综述了设施番茄工厂化基质栽培营养液调控的现状,概括了营养液调控中的一些方法,分析了营养液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2020-2021年宁夏地区牛支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初步掌握宁夏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20-2021 年宁夏地区5 个城市22 个县/区收集的牛血清样本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城市、不同县/区血清学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宁夏地区 5 个城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银川市牛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均呈阳性.2020 年和 2021 年平均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39±15.07)%、(37.58±19.52)%,2021 年与2020 年相比,血清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城市间比较,固原市、中卫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银川市两年平均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00±8.78)%、(35.56±14.09)%、(31.11±10.47)%、(50.00±25.91)%、(29.44±9.19)%,其中吴忠市平均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固原市最低;不同县/区间比较,西吉县和同心县两年的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未发生变化,2021 年原州区和平罗县的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与2020 年相比下降,其他18 个县区2021 年的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与2020 年相比均上升,其中利通区和红寺堡区两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2020-2021 年宁夏地区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溴氰虫酰胺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在枸杞果实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药剂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溴氰虫酰胺田间消解动态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溴氰虫酰胺在5.0~100.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0)。添加质量分数在0.01~5.0 mg/kg范围内,枸杞鲜果中溴氰虫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7.1%~108.7%,相对标准偏差为1.5%~2.5%,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枸杞干果中溴氰虫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90.5%~100.1%,相对标准偏差为1.3%~2.8%,方法检出限为0.010 mg/kg。溴氰虫酰胺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1.24~2.39 d。[结论]建议生产中以10%溴氰虫酰胺OD 50 mg a.i./kg防治枸杞害虫,施药次数为1、2次时,采收安全间隔期分别不低于7、14 d;以100 mg a.i./kg防治时,施药次数为1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不低于20 d,药剂的残留标准可达到食品安全及膳食摄入风险要求。


基于多指标成分比较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品质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后枸杞子中多类型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揭示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宁杞7号为实验材料,通过配施培元和新特锐(TP组)、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W组)、根无忧(MT组)和菌益多(JYD组)4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微生物菌剂为空白组(CK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枸杞子中总酚、总黄酮、糖类、氨基酸、核苷和碱基、甜菜碱等成分含量,运用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分析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品质的影响.结果: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影响不同,总酚含量以TP组最高,与C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黄酮含量以BW组最高,TP组次之;多糖和糖醛酸含量均以JYD组最高;与CK组比较,TP组和BW组甜菜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测定的23种氨基酸中,大部分氨基酸在JYD组最低,MT组最高;核苷碱基则在MT组和BW组含量较高.基于测定的45种化学成分可以明显区分不同处理组枸杞子.PLS-DA显示,各处理组主要的差异成分为多糖、葡萄糖、果糖、甜菜碱、糖醛酸、天冬酰胺、蔗糖、苏氨酸、总黄酮、丙氨酸和总酚等.基于主要差异成分的PCA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各处理组枸杞子化学成分综合得分为BW组>TP组>MT组>CK组>JYD组.结论:配施微生物菌剂BW、TP和MT可以促进枸杞子品质提升,配施JY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糖和糖醛酸的积累,但对枸杞子品质的整体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可为枸杞子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枸杞子 宁夏枸杞 品质评价 糖类 氨基酸类 核苷和碱基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农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对智能农机装备的研究需求不断增加.针对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用移动机器人,提出适用于果蔬绿色生产基地的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围绕人工势场法进行原理介绍,根据人工势场法运行于果蔬基地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改进算法;根据试验基地建立栅格环境模型,采用改进人工势场法进行路径仿真,对改进前后的人工势场法进行结果比较,改进后实现局部最小值点的逃逸,规划路径长度降低10%,累计转折角降低13.3%.改进的人工势场法满足农用移动机器人在果蔬基地中路径规划计算高效、运行平稳的要求,助力中国农机装备的高效生产及现代化.


氨基酸锌对新生犊牛血清生理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锌对新生犊牛血清生理生化、免疫、抗氧化及粪便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初生重相近的安格斯犊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不补饲,试验组每日每头分别补饲80、120 mg锌(氨基酸锌添加至1 L温水中使用奶瓶一次性饲喂,水温37~38℃),试验自犊牛1日龄开始至2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新生犊牛补饲氨基酸锌对增重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新生犊牛补饲氨基酸锌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其中120 mg氨基酸锌组IgG含量高于80 mg氨基酸锌组(P<0.05);补饲氨基酸锌提高了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5),且随着氨基酸锌补饲量增加呈上升趋势,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γ-干扰素(IFN-γ)含量(P<0.05),降低了直肠大肠杆菌的含量(P<0.05).可见,新生犊牛每日每头补饲120 mg氨基酸锌在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含量、提高机体免疫性能、促进犊牛健康生长方面效果优于补饲80 mg和无补饲组.


利用人工miRNA沉默StIAA22对马铃薯根系构型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检测26个StIAA家族基因在马铃薯根系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发现:18个StIAA基因在根系成熟后的表达量比发育初期显著上调,8个StIAA基因变化不显著。利用人工microRNA(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技术对上调表达最为显著的StIAA22做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构建干扰表达载体pBI121-amiRIAA,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马铃薯栽培品种‘Dèsirèe’。经定量PCR检测,StIAA22在所有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其根系形态构型与非转基因植株差异明显,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长明显变短,侧根数量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以上结果表明StIAA22在调节马铃薯根系形态建成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StIAA22 人工miRNA 基因沉默 根系形态


饲用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饲用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评价品种的抗旱性,本研究以7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控水法,于出苗15 d后自然干旱胁迫,分别于胁迫的0 d、7 d、14 d测定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干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品种综合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7个饲用燕麦品种的株高、叶长、根系干重呈升高趋势,叶宽、叶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禾王的叶面积呈升高趋势,莫妮达、固原大燕麦、牧王、喜越、丹燕444、牧乐思的叶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喜越、牧王、固原大燕麦的地上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禾王、莫妮达、丹燕444、牧乐思的地上生物量呈升高趋势。3种综合评价方法获得品种抗旱性一致,其中禾王抗旱性强,莫妮达抗旱性中等,固原大燕麦、喜越、牧王、丹燕444、牧乐思抗旱性弱。


宁夏土壤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宁夏地区土壤颗粒组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当地的土地利用、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根据 114 个点位的土壤颗粒组成测试数据,研究宁夏地区环境因素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类型、土壤控制层段颗粒大小的统计学特征,以及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宁夏土壤的颗粒组成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为 2.4%—97.2%、0.8%—86.0%和 0.7%—43.3%,平均含量分别为34.9%、49.6%和 15.5%;土壤质地主要以粉壤土(占 46.5%)、砂壤土(占 17.6%)和壤土(占 13.3%)为主,土壤质地类型的变异主要归因于砂粒和粉粒含量的变化.(2)多个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宁夏地区土壤颗粒组成,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貌、母质、小地形、热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风速.(3)控制层段的颗粒大小有 11 种类型,以壤质(占46.5%)、黏壤质(占 19.3%)、砂质(占 16.7%)为主.(4)宁夏地区很难发育出黏化层,在 114 个剖面中有 26 个黏粒含量符合黏化层,但只有 2 个是确切的黏化层.(5)宁夏灌於表层产生了明显的质地分异.[结论]宁夏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地貌和母质是影响土壤颗粒组成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因素分析 土壤质地 黏化层诊断 灌淤表层 宁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