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牛分枝杆菌肉芽肿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 bTB)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bTB的发展和转归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牛分枝杆菌相互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是形成肉芽肿。因此,阐明肉芽肿的形态特点及参与肉芽肿形成的因素,揭示肉芽肿形成的动态过程,对于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牛结核肉芽肿的特点、功能以及参与牛结核肉芽肿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


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林下草本植被根系分布特征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南黄土区彭阳中庄小流域4种典型林分(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林下草本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根钻法和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不同林地0~30 cm土层的草本根系生物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揭示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林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为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林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林地草本总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和总根系表面积密度均表现出山杏柠条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大,山杏林和山桃林较小且相差不大。根系参数主要分布于0~1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指标均呈现递减的趋势。0~30 cm土层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基本以0~0.5 mm径级的根系分布最广,0~2 mm径级的细根所占比例较大,且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二者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土层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基本表现为0~0.5 mm>0.5~1 mm>1~2 mm>2~3.5 mm>3.5 mm。总体反映出混交林林下草本植被各根系参数相较于纯林在土壤表层占比均较高,能够有效改善表层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
关键词: 宁南黄土区 林地 草本根系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不同种质宁夏枸杞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快速鉴别不同种质宁夏枸杞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不同种质宁夏枸杞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宁夏枸杞分别在3380、2930、1640、1400、1260、1060、917、869、784、779、629 cm-1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较强红外吸收,说明不同种质宁夏枸杞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宁夏枸杞由于化学成分的差异被分成3大类,14-16、14-17、14-107、16-23-7-8为一类,Z-44、14-4-4-13、14-401、精杞4号、14-26-5、宁杞1号为一类,14-87、宁杞5号、16-16-9-2、16-1-3-5、NM14-02为一类.


樱桃番茄新品种'宁樱2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樱2号’是以1192为母本,411为父本选育的樱桃番茄一代杂交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成熟早,多歧花序,单花序坐果数12~25个,果实高圆形,成熟果橘黄色,果肉浅黄,单果质量20 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17%,番茄红素含量为19.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51.1 mg·kg-1,心室数2个,口感甜,风味浓,坐果能力强。抗叶霉病、灰叶斑、晚疫病、疮痂病、青枯病、黄萎病。适宜宁夏地区露地栽培,冬春茬温室和早春、秋延大拱棚栽培,产量达63 000 kg·hm-2。


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下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关系研究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3种典型人工林(山杏林、柠条林、沙棘林)为供试样地,以农地为对照,采用野外标准化方法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利用Mastersizer 3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组成,并测定了土壤养分相关参数,研究了3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以期为宁南黄土区林地土壤健康评价和合理化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种人工林地0~100 cm土层土壤颗粒以粉砂粒为主,其中柠条林和山杏林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分形维数均高于农地和沙棘林。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各级粒径的差异较大,与粘粒、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形维数越大,所含细颗粒越多;2)3种人工林地在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体表现为农地>柠条林>山杏林>沙棘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呈波动性且无明显变化规律;3)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粉粒、全磷、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土壤体积分形维数 土壤养分 人工林 宁南黄土区


宁夏稻田稗草对氰氟草酯抗药性及多抗性与交互抗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地区稻田稗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氰氟草酯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除草剂可能存在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情况,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采自宁夏稻田的36个稗草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药性,并使用单剂量法测定了各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噁唑酰草胺、二氯喹啉酸和敌稗的交互抗性及多抗性.结果表明,以氰氟草酯GR50数值最小的生物型为敏感生物型计算抗性指数(RI),仅有1个稗草种群在推荐剂量下被完全杀死,RI≤3.0;11个稗草种群的RI范围为3.3~9.4,表现出低水平抗性,发生频率为30.56%;19个种群的RI范围为10.3~58.3,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发生频率为52.78%;5个稗草种群的RI>100,表现出高水平抗性,占比13.89%,其中采自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的稗草种群抗性水平最高.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最高推荐剂量下氰氟草酯对稗草鲜重抑制率低于90%的种群中,58%的稗草种群对噁唑酰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二氯喹啉酸和敌稗产生多抗性的种群所占百分率分别为94%、100%、100%和18%.研究发现宁夏地区水稻田多数稗草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并对其他常用稻田除草剂产生了交互抗性与多抗性,其中银北地区稗草种群抗药性水平最高,部分地区稗草抗性已达到高抗水平,宁夏水稻田亟须抗性稗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荒漠草原4种典型草本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动态对极端干旱降水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晰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对极端干旱降水的响应。以4类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苦豆子、短花针茅、芨芨草)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分别监测4类植物群落0—120 cm土壤含水量,探讨其土壤水分在消耗期、恢复期和稳定期的动态特征及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含水量为4.56%~7.87%,呈亏缺状态,并且随着极端干旱持续从土壤浅层0—40 cm向深层80—120 cm演变;土壤水分恢复期,较为集中的Ⅴ级降水(单次>20 mm)能够恢复深层80—120 cm土壤水分,随着极端干旱持续,4类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的恢复主要呈现在浅层0—40 cm;土壤水分稳定期,随着极端干旱持续4类植物群落各层土壤含水量均<10%。综合比较4类植物群落,短花针茅群落土壤含水量在各时期相对较高,且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恢复具有同步性,可在水分限制区域植被恢复保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12个主要农艺性状综合鉴定评价
《作物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宁夏荒漠草原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和根际效应对土壤性状的响应
《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功能性状组合的权衡是植物适应土壤环境的重要机制,它也通过对根际效应的调控进而影响着根际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以位于宁夏盐池县的典型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灰钙土、黑垆土和风沙土中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和根际效应的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土壤对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和根际效应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中蒙古冰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非根际土壤性质有关.(2)不同土壤中的根际效应大小存在差异,不同因子的根际效应大小因土壤而异,总体表现为风沙土最大,灰钙土最小;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蒙古冰草根际效应的主要因素,可解释根际效应变异的69.5%.(3)土壤理化性质与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密切相关,其对根长和根冠比的影响最大;蒙古冰草功能性状与根际效应大小密切相关,根长和根冠比是影响根际效应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蒙古冰草通过根际效应改善了土壤性质,进而提高土壤质量,这种作用受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功能性状等因子的共同影响.


水稻直播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直播栽培方式下稻米品质特性,以插秧栽培方式为对照,通过对8个水稻品种(系)在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两种不同直播栽培方式下的比较试验,研究其加工、外观、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加工品质方面,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出糙率与插秧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出糙率差异不显著;外观品质方面,参试材料的垩白粒率表现出插秧优于播后上水优于保墒旱直播,垩白度表现出插秧优于保墒旱直播优于播后上水,粒型在插秧、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三种栽培方式间无明显差异;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在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和插秧三种栽培方式下差异不明显,碱消值在保墒旱直播条件下低于播后上水和插秧,播后上水和插秧间无明显差异;营养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在播后上水条件下显著高于保墒旱直播和插秧栽培方式,保墒旱直播和插秧之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由此可知,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稻米的外观品质明显比插秧稻米差;播后上水稻米营养品质明显优于插秧,保墒旱直播与插秧无显著差异;在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与插秧无显著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