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压均质法制备O/W型蜂胶纳米乳液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蜂胶醇提物为原料,橄榄油为食品级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确定最佳配比的基础上制备O/W型蜂胶纳米乳液,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参数(0,40,80 MPa)设定条件下乳化液的平均粒径与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压力对乳化液的平均粒径与分散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经80 MPa高压均质处理所得的乳化液粒子平均直径为(143.2±1.4)nm,且粒径分布均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织培养中肾形穗螨发生特性及隔离措施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地控制肾形穗螨Siteroptes reniformis对组培物的侵染,防止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污染组培物,研究分析了共生菌及温度对肾形穗螨发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隔离措施对肾形穗螨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肾形穗螨携带有一颗或两颗黑孢霉菌孢子,分别占总数的31.6%和49.1%;只有稻黑孢霉菌能促进肾形穗螨发生及世代的繁殖;穗螨在16~30℃条件下能完成发育及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孕腹体逐渐缩小,产仔量减少,生活周期变短,在16℃下孕腹体最大,直径为1.88±0.05 mm;产仔量最多,为78.4±1.7头·雌-1,而在30℃下生活周期最短,世代时间为7.2±0.3 d。采用不同的隔离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在瓶口涂矿物油加封保鲜膜和瓶口单独包裹Parafilm@膜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综上所述,共生菌的存在及适宜的温度范围是肾形穗螨发生的重要条件。另外,合适的隔离措施也能有效控制穗螨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Bb的毒力因子CyaA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将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Bb的CyaA的同源性达100%.以阳性克隆质粒作为定量检测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以提取的Bb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该方法对波氏杆菌基因组DNA检测最低限为0.32 pg,灵敏度是普通PCR的25倍,与临床常见细菌无交叉反应.对45份疑似感染兔波氏杆菌病料的检测表明,TaqMan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6%和66.7%,两者符合率88.2%.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Bb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该方法的建立对Bb的临床高效诊断,Bb的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关键词: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CyaA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糯玉米wx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国糯玉米wx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axy (wx)基因是众多作物导致糯性突变的关键基因,在玉米作物群体内深入研究wx基因对中国糯玉米品质育种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25份(309份来自中国,11份来自泰国和5份来自韩国)糯玉米种质材料做了wx基因突变类型的调查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糯玉米的wx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很低,主要存在wx-D7和wx-D10两种突变类型,占96.9%;中国北方及韩国的糯玉米wx基因突变类型都是wx-D7类型,南方及泰国糯玉米wx基因突变类型都是wx-D10类型;糯玉米地方品种的wx基因型以wx-D10类型为主,占78.9%,而商业杂交种和自交系的wx基因型以wx-D7为主,分别占88.7%和86.6%.分析表明,中国糯玉米商业杂交种和自交系的AAC均值较低(小于2.2%)且无显著差异,但地方品种的AAC均值较高; wx-D7基因型糯玉米的AAC均值低且变化幅度较小,而 wx-D10基因型糯玉米的 AAC 均值最高且变化幅度较大.本文还讨论了中国糯玉米主要 wx 基因型的地理分布、起源以及其他的wx基因突变类型.
关键词: 糯玉米 wx基因 遗传多样性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新品种——‘玉手指’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手指’葡萄是由‘金手指’芽变选育的欧美杂交种中熟葡萄新品种。果穗长圆锥形,平均穗质量500 g左右;果粒长形至弯形,粒质量6~8 g,果皮黄绿色,充分成熟时金黄色,皮薄不易剥离;果肉质地较软,味甜,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18.22%,含酸量0.34%,维生素C含量40.1 mg.kg-1,含31种游离态香气化合物总含量32.6 g.L-1,鲜食品质上等。种子数1~2粒。在浙北海宁地区避雨设施栽培下7月下旬果实成熟,比金手指早熟约7~10 d。植株生长势中庸偏旺,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易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InDel标记鉴定水稻育种材料的籼粳属性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高效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对于开展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获得的差异片段而设计的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48份育种上常用的籼稻、粳稻和中间型材料(品种)进行了InDel标记的籼粳属性分析,利用DNA样品在这19对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这些材料的籼粳属性,通过比对程氏指数法的籼粳鉴定结果检验了InDel分子标记法在水稻籼粳属性鉴定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InDel分子标记法与传统的程氏指数法的总体吻合率为89.58%,在典型籼稻或典型粳稻材料上两者的吻合率为100%;在具有复杂遗传背景的中间型材料上,InDel分子标记法比程氏指数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InDel分子标记法是真正鉴定籼粳的特异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可以用于籼粳属性鉴定及遗传分化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小麦黄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防治我国近些年新发现的桃枝枯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桃枝枯病菌(Phomopsis amygdali)的毒力,筛选出高效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显示,咪鲜胺抑菌能力很强,EC50值为0.0047 mg·L-1;其次是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EC50值分别为0.0276、0.0692、0.0762mg·L-1。田间防病试验表明,花后连续喷雾3次(每次间隔10 d),40%咪鲜胺水乳剂800倍稀释液防病效果最好,药后15 d对病枝和枯枝的防效分别为95.7%和89.4%,药后40 d分别为90.4%和88.5%;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00倍液,药后40 d防效在70%~80%。【结论】咪鲜胺、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桃枝枯病菌有较强的毒力,且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其中咪鲜胺的毒力最强、防效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化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稻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水稻秸秆与生活垃圾炭化后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CH4、CO2和N2O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炭化后还田可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64.2%~78.5%和16.3%~18.4%.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无论种植水稻与否,添加秸秆炭和垃圾炭均显著降低了稻田N2O的累积排放量;不种植水稻情况下,添加垃圾炭显著降低了稻田CO2的累积排放量,降幅为25.3%.秸秆炭对提高稻田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的作用优于垃圾炭.两种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容重、全氮、有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及水稻籽粒产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炭化后还田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 水稻秸秆炭 生活垃圾炭 甲烷 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 水稻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