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莓干燥过程中酯类香气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草莓片干燥过程中酯类香气化合物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燥过程中草莓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且考察干燥过程中与酯类化合物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草莓在干燥过程中,新生成了己酸乙酯、乙酸辛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己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辛酯等含量增加,同时也有部分酯类化合物损失;主成分分析显示,干燥15 h的草莓片酯类香气化合物综合得分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乙醇脱氢酶与某酸乙酯以及乙酸辛酯、(S)-3-羟基丁酸甲酯等酯类香气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醇酰基转移酶与乙酸某酯、己酸甲酯和辛酸乙酯等呈显著正相关;脂氧合酶与乙酸辛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丁位辛内酯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甘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为甘薯疮痂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和湛江等甘薯产区采集甘薯疮痂病植株,采用分生孢子悬液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致病力测定,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28S核糖体RNA(LSU)、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部分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26株单分生孢子分离物,随机选取3株代表性菌株SPEb-1、SPEb-2和SPEb-3进行观察和测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株代表性菌株的产孢细胞透明,内生芽殖;分生孢子单细胞,透明,短棒形,两侧顶端钝圆,大小为6.1~9.0μm*2.2~3.0μm;分生孢子梗短棒状;致病性人工接种表明,3株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甘薯引起典型的疮痂病症状.3株代表菌株的ITS、LSU、rpb2和TEF1序列与痂囊腔菌属(Elsino?)的E. ampelina、E. bidentis、E. arachidis、E.mimosae、E. ricini和E. sesseae等多个种的对应序列一致性为95%~9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株代表性菌株与蓖麻痂囊腔菌(E. ricini)单独聚成一支.[结论]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甘薯痂囊腔菌(E. batatas).
关键词: 甘薯 疮痂病 鉴定 Elsino? batatas 系统发育分析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粒度和工艺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肠绒毛结构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粉碎粒度和加工工艺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肠绒毛结构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10.14±0.12)g的健康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20尾,随机分为4组。在56 d的饲养期间分别投喂4组不同粉碎粒度和加工工艺饲料,即60目制粒(Z60)、80目制粒(Z80)、60目膨化(P60)和80目膨化(P80)饲料。结果表明,各组间花鲈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日采食量、饲料系数、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P60和P80组花鲈蛋白质效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均高于Z60和Z80组(P<0.05)。各组间花鲈全鱼体组成、血清生化、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P60和P80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高于Z60和Z80组(P<0.05),Z80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高于Z60组(P<0.05)。P60和P80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高于Z60组(P<0.05)。P60和P80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高于Z60和Z80组(P<0.05)。粗灰分表观消化率P80>P60>Z80>Z60(P<0.05)。P80和Z80分别较P60和Z60绒毛形态规则,P80绒毛长度和杯状细胞数显著高于Z60和Z80(P<0.05)。综上所述,饲料粉碎粒度对花鲈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饲料粒度越小,肠道绒毛形态越规则。膨化工艺提高了花鲈蛋白质效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增加了饲料干物质与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了花鲈幼鱼肠道绒毛形态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瘟背景下,如何全面减少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0
摘要: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也加快了中国生猪产业升级的步伐,为提升我国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水平创造了契机.如何全面减少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对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政策实施、加大宣传、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的技术措施(源头减少、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处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丝状真菌对3种重金属的耐受性能比较与解析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11种丝状真菌在3种重金属(Cr(Ⅵ)、Pb~(2+)、Cd~(2+))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重金属对供试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探讨供试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对供试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随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增大,高浓度重金属胁迫条件会改变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在14d的观察期内,Mucor sp.(菌株号Mu-tea1)对Cr(Ⅵ)表现出较好耐受性,MIC为220mg/L,在此条件下菌落直径为3.1cm,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Cd~(2+)有较好耐受性的菌株有Neofusicoccum sp.(菌株号Nf1172)和Penicilliumsp.(菌株号Pe-soil2),MIC均为18mmol/L,在此条件下菌落直径分别为2.3、2.7cm,与其他菌株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Pb~(2+)耐受性最好的菌株为Pe-soil2,MIC为18mmol/L,在此条件下菌落直径为4.3cm,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利用优势菌株修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研发材料。
关键词: 丝状真菌 Cr(Ⅵ) Pb2+ Cd2+ 最小抑制浓度 重金属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新品种‘白玉油甘’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玉油甘’是从本地油甘根蘖苗芽变单株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扁圆形,果棱明显;成熟时果皮为浅绿色,果肉黄绿色,果腹线6条;果核呈卵圆形,内分三室,含种子6粒;平均单果质量10.49 g,最大单果质量16.67 g;果形指数0.77,可食率91%。果实维生素C含量(w,后同)282 m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65%,可滴定酸10.62%,总糖5.8 g·100 g~(-1),粗纤维0.9%,单宁1.2 mg·g~(-1);甘甜爽口,涩味轻、回甘浓郁。该品种分枝能力较强,在广东潮汕地区当年嫁接,次年可开花结果。成年结果树每年3月至11月份抽梢4~6次,2月下旬开始萌芽,3月上旬可抽出新稍。开花期较长,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份。果实生育期160~170 d,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上、中旬,比‘软枝青皮油甘’迟15~20 d。在广东潮汕地区种植,成年结果树每666.7 m2产量达909 kg,表现丰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提取物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提取物对仔猪血清、肝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44头28日龄(8.39±1.06) kg的"杜*长*大"健康仔猪,按体重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个组6个栏(重复),每个栏8头猪,公母各占1/2.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75 g/t金霉素;柑橘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300 mL/t柑橘提取物.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柑橘提取物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27%和14.01%(P<0.05);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有提高趋势(0.05≤P<0.10);柑橘提取物组仔猪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2.13%(P<0.05),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仔猪肝脏免疫球蛋白M和IgG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和柑橘提取物组相比,抗生素组仔猪肝脏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IgA含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3)3组间仔猪十二指肠黏膜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和抗生素有提高仔猪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和IL-6含量的趋势(0.05≤P<0.10),抗生素组仔猪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8含量显著提高(P<0.05);柑橘提取物组仔猪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9.35%(0.05≤P<0.10).由此可见,柑橘提取物和抗生素提高了仔猪血清和空肠黏膜的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了仔猪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