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低平原区饲用小黑麦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18

摘要:饲用小黑麦为一年生越冬性饲草作物,为冷季型饲草,在河北省低平原区可与多种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种植模式。饲用小黑麦很适合低温生长,整个冬季保持青绿,覆盖冬季裸露土地,起到一定的生态防护作用。饲用小黑麦收获期在春季,此时正值饲草最缺乏的季节,收获的饲用小黑麦正好为奶牛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的青绿饲料。同时减少对粮食的消耗,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农区草业的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制度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割5次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年刈割5次处理时产草量和年刈割4次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年刈割6次处理,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年刈割4次和年刈割6次处理.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值)均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饲用品质更优,表现趋势一致.综合考虑苜蓿产草量、粗蛋白产量和饲用品质,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以年刈割5次为宜,建议第1茬草刈割在现蕾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2茬草刈割间隔为30d,而第3茬、第4茬和第5茬草刈割间隔为40d,此种刈割方式为该地区苜蓿优质高产的合理刈割制度.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刈割制度 饲草产量 饲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杏新品种-金荷

中国果业信息 2018

摘要:"金荷"杏是2008年以"子荷"为母本,"新世纪"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58.5 g.果顶凹入,缝合线深.果皮底色黄色,阳面稍有红晕,果点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缘杂交种冀棉25的选育及其育种利用

中国棉花 2018

摘要:针对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缺少纤维优质和抗病品种等问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进行棉属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遗传基础丰富、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冀棉25。冀棉25是重要的棉花种质资源,它的育成克服了远缘杂交障碍,拓宽了品种遗传基础,作为亲本培育出24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棉花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4个,高抗枯萎病品种12个。启示育种工作者:远缘杂交是拓宽作物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品种遗传基础丰富,利用效率高、效果显著。

关键词: 冀棉25 远缘杂交 遗传基础 育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根结线虫抗性基因的检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203个番茄自交系分别进行了黄化曲叶病毒抗性基因Ty-1、Ty-2、Ty-3以及根结线虫抗性基因Mi-1的筛选。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所检测材料中,含Ty-1纯合材料有22个,杂合材料29个;含Ty-2杂合材料1个;含Ty-3个纯合材料有12个,杂合材料26个;含Mi-1共纯合材料有16个,杂合材料9个。其中,同时含有3个抗性基因的共11个,同时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有24个。利用分子检测,有助于快速有效地培育抗病、综合园艺性状良好的番茄品种,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番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根结线虫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与化学杀菌剂互作对葡萄霜霉病菌抑制作用和替代部分化学药剂减量用药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防菌剂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MB-20428与化学杀菌剂互作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抑制作用,采用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其最佳用药时期,筛选最佳生化互作组合,结合空间竞争能力和诱导抗病性生理测定试验了解互作增效机制,并建立葡萄霜霉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预防葡萄霜霉病最佳时期为发病前1个月,连续喷雾用药3~4次,间隔期10~15 d。研发出协同增效生化互作组合生防菌剂HMB-20428+嘧菌酯,及其与硅氧烷化合物增效组合,防效分别为91.06%~98.92%和87.78%~92.04%。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与嘧菌酯互作可增强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定殖能力和植株抗病作用,且定殖能力和抗病机制作用的增强时间基本一致。以生防菌剂HMB-20428替代部分化学药剂减量用药流程的防效为91.40%。表明枯草芽胞杆菌HMB-20428与嘧菌酯互作可达到减少化学药剂用量的目的。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枯草芽胞杆菌 互作机制 化学减药流程 综合防控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省(自治区)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毒素化学型和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亲缘关系。【方法】选用根据基因Tri13和Tri3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分析来自11个省(自治区)的92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的毒素化学型;从100条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条带丰富、重复性好、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使用Popgen32软件计算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s多样性指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依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并构建供试菌株的聚类图。【结果】供试的92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的产毒素化学型有4种:DON、15-ADON、DON+15-ADON和NIV+15-ADON。其中产生DON和15-ADON的菌株分别为1株和20株;同时产生15-ADON和NIV的有1株;同时产生15-ADON和DON的有55株。筛选出的13条引物对所有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0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比率为99.02%,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为7.85条。在群体平均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29,Shannon’s的信息指数(I)为0.4774,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地理种群间,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河北、山西、黑龙江和吉林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安徽和河南种群最低。地理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22,说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大部分遗传变异(72.78%)发生在种群内。遗传分化系数估算的基因流值Nm=1.3372(>1),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甘肃菌株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安徽和内蒙古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相似系数为0.43—0.95。在相似系数为0.43时,所有菌株分成2大类群,Group 1包括4株北方春播区菌株(吉林、山西和河北张家口),不产生NIV和DON;Group 2由余下的88株菌株构成,产生的毒素类型主要为DON和15-ADON,其来源于北方春播区(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和河北张家口、唐山)和黄淮海夏播区(河北石家庄、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在相似系数为0.664时,各类群分成不同的亚群,亚群的结果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和毒素化学型分析显示,同一地理种群的菌株多数聚在一起,个别菌株分散到不同的分支上。【结论】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主要的毒素化学型为DON和15-ADON。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关。

关键词: 禾谷镰孢复合种 毒素化学型 遗传多样性 ISSR 玉米穗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施用鸡猪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铜锌积累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7年施用鸡、猪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铜(Cu)、锌(Zn)积累及土壤Cu、Zn有效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用相同量的鸡粪土壤有效Cu占全Cu的比例低于猪粪,土壤有效Zn占全Zn的比例高于猪粪。除连续7年施用鸡粪45,60 t/hm2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其余施肥处理土壤Cu、Zn含量均未超标。与施用化肥(CK)相比,连续7年施用鸡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为99. 72%,连续7年施用猪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Cu含量显著增加,为29. 83%。通过分别对不同鸡粪和猪粪施用量与土壤Cu、Zn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相关。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Cu限值,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分别为2 386. 26,616. 10 t/hm2。当土壤Zn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时,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用量分别为205. 18,993. 89 t/hm2。

关键词: 鸡猪废弃物 堆肥 土壤 小麦 重金属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养殖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与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北方牧业 2018

摘要:一、现状与问题(一)我国养殖业的基本特征区域集约化。全国生猪、蛋鸡和奶牛优势省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2%、68%、88%。如,四川生猪最多,达5158万头,西藏最少,仅30万头。规模化。全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66%、82%、47%,同比分别提高5%、3%、5%。(二)全国养殖污染情况全国畜禽废弃物产生量38亿吨,超过工业固废。2010年,全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吨、102.48万吨、16.0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2%、25%、58%;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桃灰霉病的绿色防治方法

中国果树 2018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新梢嫩叶和残存花萼表面的糖组分与设施桃灰霉病诱发的关系,研发喷水冲洗的方法对桃灰霉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新梢嫩叶和残存花萼表面的可溶性糖是导致桃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喷水冲洗方法抑制了桃灰霉病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残留的设施桃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桃灰霉病 喷水 绿色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