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省番鸭小鹅瘟流行毒株病原学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小鹅瘟病流行毒株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方法]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收集临床疑似番鸭小鹅瘟病例30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病毒感染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0份疑似病例中有15份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uscovy duck-origin goose parvovirus,MDGPV)感染,占比50%.分离到的15株MDGPV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后发病率为60%~100%,死亡率为40%~60%.15株MDGPV分离毒VP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9.5%以上,与MDGPV-PT株同源性在96%以上,未发生碱基缺失、插入或基因重组,较为稳定;而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P株同源性小于90%.进化树分析显示15株分离毒与MDGPV-PT株属于同一分支,而与MDPV-P株属于不同分支.[结论]福建省2018年流行的MDGPV毒株与1997年分离的MDGPV-PT株致病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性比较稳定,遗传变异程度小.


热处理对自繁百合种球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东方百合围径为6~9 cm的自繁种球为试材,采用热水处理的温度分别为39℃和40℃,分别浸泡1.0、1.5、2.0h,研究其对根螨的灭杀效果及对种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热处理技术在百合种球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在栽种期和采收期,经过不同热处理种球的带虫率显著低于对照(CK).仅在40℃热处理2.0h,褐变率为2%,其它处理褐变率均为0%;各处理在膨大期其株高、第一节茎粗、地上部干物质含量,在采收期其地下部鲜质量与鳞茎围径都高于CK.其中39℃热处理2.0h及40℃热处理1.5h效果最好;在新鳞茎形成初期,各种热处理组合与CK的淀粉含量相近;从新鳞茎形成期到膨大后期淀粉含量迅速增加,40℃热处理1.5h在新鳞茎膨大前期开始淀粉含量就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39℃热处理2.0h,CK淀粉含量最低.40℃热处理1.5h,新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从鳞茎形成期到采收期一直高于其它的热处理组合及CK.


乳化剂对不同水平油脂日粮肉鸡屠宰性能及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 2019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乳化剂对不同水平油脂日粮对肉鸡屠宰性能及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代白羽肉鸡公鸡20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1组饲喂基础日粮同时添加4%油脂,2组在1组相同日粮中额外添加0.02%乳化剂,3组饲喂基础日粮同时添加3%油脂,4组与3组相同日粮中额外添加0.02%乳化剂,试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添加乳化剂能够提高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显著(P<0.05);胸肌率、腿肌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化剂对肉鸡各个内脏器官无刺激作用,脏器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养分代谢率中,1组、3组相比2组和4组,在肉鸡生长前期添加乳化剂能够大大提高肉鸡对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及能量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肉鸡生长后期,与未添加乳化剂组相比,添加乳化剂组能够提高肉鸡对干物质、粗脂肪的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能量利用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该乳化剂在肉鸡生产中能够有效提高屠宰性能,改善饲料利用率.


海鲜菇菇渣复配基质在茄子栽培上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农友长茄为试材,将海鲜菇菇渣、珍珠岩、草炭、树皮4种基质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无土栽培基质,在薄膜温室环境下,研究10种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以及对茄子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全海鲜菇菇渣配方处理下茄子产量低于对照CK1外,其余配方均高于对照,说明将海鲜菇菇渣应用于茄子栽培生产完全可行,但不宜采用全海鲜菇菇渣基质.(2)在相同的海鲜菇菇渣比例下,随着海鲜菇菇渣使用比例的增加,基质的容重、孔隙度、EC值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上升,茄子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与草炭搭配效果优于树皮基质.(3)经过筛选,配方体积比海鲜菇菇渣:珍珠岩:草炭=2:1:1为茄子栽培的最佳复配基质配方,海鲜菇菇渣最佳使用比例为50%.(4)海鲜菇菇渣成本低,取材方便,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变废为宝.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108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108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丰田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良等特点.总结了两优10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