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采收期对“大久保”桃贮藏期间果肉褐变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采收期的"大久保"桃为试材,分别研究其在冷藏期和货架期的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对果实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越早,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果肉褐变越严重,适时延迟采收可以有效减轻果肉褐变。八成熟(7月22日采摘于河北辛集市)桃果肉褐变程度最低。

关键词: 采收期 “大久保”桃 果肉褐变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区农田优化施肥技术防治立体污染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指出,华北平原区施肥对农田环境可能造成的立体污染主要包括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以及农产品的污染。施肥对地表水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白洋淀污染物中氮磷的输入量分别占总输入量的50.6%和34.1%;施肥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超标;施肥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增加了N2O的排放,整个华北平原区因氮肥施用导致的N2O排放量每年约为2.25万t;施肥对土壤的污染包括重金属累积、养分失调、肥力下降、次生盐渍化多个方面;施肥对农产品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硝酸盐超标和重金属污染。农田优化施肥技术如控制肥料用量、平衡施肥、水肥合理配合、适当的施肥方法与施肥时期、缓控释肥料的应用等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或减少农田立体污染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华北平原 优化施肥 农业立体污染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养分利用率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和籽粒产量。氮、磷利用率分别降低了8.19和0.64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提高了3.05个百分点。氮磷钾平衡施用,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小麦养分利用率均能提高。免耕覆盖处理小麦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钾素尤为明显。

关键词: 小麦 养分利用率 免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简化栽培增产的生理机制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育的抗拿捕净谷子新品种冀谷25抗系528-4及其不抗拿捕净同型姊妹系528-5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简化栽培谷子—冀谷25化学处理、撮留苗及正常管理的全生育过程中的各器官的干物质、产量和除草效果,揭示简化栽培不仅能够化学间苗、化学除草,而且有一定增产作用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简化栽培除草效果可达到95%,同时比对照增产8.73%。其增产的生理机制在于:简化栽培处理提早间苗、除草,减少了杂草和多余谷苗的养分和空间竞争,起到了壮苗的作用;简化栽培的生物产量在拔节至抽穗、开花和灌浆至成熟两个关键阶段积累量高于对照,且增长快;简化栽培处理从苗期到拔节根系发育较好,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较好发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抽穗开花期后,茎秆生长达到峰值,停止伸长,其后下降较快,说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简化栽培的处理物质转化比对照和撮留苗的处理多、快。简化栽培的叶面积在抽穗开花期达到最大后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来进行高光效的光合作用,光合产物转入籽粒较多。在籽粒形成的高峰期灌浆至腊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因此穗结实率较高。

关键词: 简化栽培 谷子 化学间苗 化学除草 干物质积累动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针热脉冲技术测定土壤热导率误差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热导率是研究土壤热传输、水热耦合运移的基本物理参数。为了探知多针热脉冲技术的误差,该研究以能够准确测定热导率的单针法作为参比,在4种质地土壤上,对多针热脉冲技术在不同体积质量、含水率和气压条件下测定的热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针热脉冲技术的热导率结果与单针法总体符合较好,其热导率测定值的平均误差为0.074W/(m·K)。干土热导率随气压增大呈现对数增长,这是由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下降的原因。多针热脉冲技术的测定误差主要出现在中等含水率区域,关键问题是加热针的温度升高偏大,促进了水汽潜热传输。另外,土壤与探针之间的热接触阻力、探针导致的土壤体积质量改变、温度梯度引起的液水流也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农业水土工程中的土壤热导率模拟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土壤 热导率 热传递 单针法 多针热脉冲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枣新品种‘石光’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光’是从‘临猗梨枣’中发现并选育出的鲜食枣新品种,综合性状优于‘临猗梨枣’。果实扁圆,平均单果质量34.3g,最大108g,果肉致密,汁多味甜,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3%,硬度为14.48kg·cm-2。早果丰产,较抗裂果,适宜性广,果实发育期105~115d。

关键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7个浓度水平的咸水灌溉盆栽试验,研究了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加大,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的株高均呈下降的趋势。随株龄的增长,紫花苜蓿对咸水灌溉的耐受力增强。在初花期,高盐分含量的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茎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显著,而低盐分含量的咸水对其也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过高盐分含量的咸水灌溉将增大紫花苜蓿的茎叶比,降低紫花苜蓿的品质。低盐分含量的咸水对紫花苜蓿的再生速度虽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咸水灌溉 生物学性状 再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霉对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辣椒疫霉菌对苯基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机理、抗药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辣椒疫霉菌抗药性研究和制定抗药性治理对策以及化学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辣椒疫霉 杀菌剂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秆、早熟、大穗大粒冬小麦品种衡观35籽粒干物质积累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冬小麦品种衡观35灌浆期粒重干物质积累研究,初步发现该品种灌浆前期灌浆速率略低于对照,灌浆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明显比对照增长量多,且增长率快。整个灌浆期,平均日增量比对照高0.007g,相对增长率高18.92%。灌浆特点是灌浆前、中期旗叶比对照贡献率大,后期贡献率小,5月30日后的灌浆中后期旗叶贡献率明显比对照低;倒二叶在灌浆中、后期比对照贡献率大,前期与对照接近。除旗叶外,该品种倒二叶不仅灌浆前、中期起很大作用,在灌浆中、后期,对照倒二叶失去功能时,该品种倒二叶功能仍然很强,贡献率达23%。

关键词: 冬小麦 旗叶 倒二叶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增稳系数评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对作物的增产稳定性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提出增产稳定性系数(增稳系数)指标,据此研究化学钾肥和秸秆配合施用对小麦玉米产量的持续增产稳定性效应,以期更合理评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这一施肥方式对作物增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1)只施氮磷肥的对照(NP);(2)在对照基础上加施秸秆(NPSt);(3)在对照基础上加施钾肥(NPK);(4)在对照基础上加施秸秆和钾肥(NPKSt)。结果表明:增稳系数可以作为评价施肥方案对作物产量长期持续增产效应的综合指标;不同施肥方案的长期持续增产效应定量分析表明,钾肥配合秸秆还田方案不但促进作物增产,还能提高增产的持续稳定性。

关键词: 增产稳定性 增产稳定性系数 钾肥配合秸秆还田 小麦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