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番茄品种对5种植物双生病毒的抗病性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粉虱传双生病毒引起的番茄曲叶病[1]在我国最初仅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自2006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先后在番茄上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以来,该病害蔓延迅速,在多个省份的番茄上暴发成灾[2]。引起番茄曲叶病害的病原较复杂,在我国其主要病原为TYLCV、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PaLCuCNV)、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泰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Thailand virus,TYLCTHV)和台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缘属SSR标记引物在光萼荷属植物中的通用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3 CSCD
摘要:为开发适合于光萼荷属植物的SSR标记引物,本文研究了凤梨属、丽穗凤梨属、铁兰属、艳红凤梨属和帝王凤梨属中共计84对SSR标记引物在光萼荷属植物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84对SSR标记引物中有68对在光萼荷属植物中的通用性较好,通用性比例高达81.0%。其中,凤梨属、丽穗凤梨属、铁兰属、艳红凤梨属和帝王凤梨属的SSR标记在光萼荷属植物中的有效扩增比例分别为80.7%、72.7%、80.0%、100.0%和75.0%。另外,利用两对SSR引物对部分光萼荷属植物F1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结果表明是可行的。本研究筛选出的通用性SSR标记为光萼荷属植物资源评价、杂种鉴定和今后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藏对斑点叉尾鮰鱼片蛋白质冷冻变性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冻藏温度及抗冻剂对鮰鱼片蛋白质冷冻变性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鮰鱼剖片后一部分置于-18、-30和-50℃3种温度下冻存15个月,另一部分先用三聚磷酸钠混合液浸渍2min,取出沥干,10min后置于上述温度下,测定冻藏前、后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鮰鱼片3种不同温度冻藏15个月后,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下降,pH值下降,TVB-N值和K值上升,盐溶蛋白的含量下降,Ca2+-ATPase活性降低,鱼肉营养品质下降,蛋白质发生冷冻变性。冻藏温度越低,蛋白质的冷冻变性程度越轻,纵肌切片基本结构特征保持较好。添加多聚磷酸盐抗冻剂有助于保持鱼片的营养品质,降低蛋白质冷冻变性。结论:冻藏温度对鮰鱼片蛋白质冷冻变性和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抗冻剂可有效防止蛋白质的冷冻变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
《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的亚致死效应,进一步了解农药的杀虫机制,同时为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浸叶法测定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选择茚虫威的3个实验浓度(TI-LC15,TI-LC30和TI-LC50)和高效氯氰菊酯的3个实验浓度(TB-LC15,TB-LC30和TB-LC50)分别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48h,记录各虫态存活率和发育历期,3龄、4龄幼虫及蛹的重量,并记录单雌产卵量和成虫寿命;应用特征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组小菜蛾后代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以及种群增长。【结果】TI-LC30,TI-LC50,TB-LC15,TB-LC30和TB-LC50处理组各虫态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3龄、4龄幼虫和蛹的重量以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TI-LC15组小菜蛾3龄和4龄幼虫发育历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LC30,TI-LC50,TB-LC30和TB-LC50组小菜蛾后代的总产卵期显著短于相应对照组(P<0.05),产卵量也都显著降低(P<0.05);TI和TB实验组小菜蛾后代种群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0以及总生殖率GRR都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的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能显著抑制处理当代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并对其下一代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也有明显的抑制。
关键词: 小菜蛾 茚虫威 高效氯氰菊酯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 种群增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程低温精制工艺对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茶籽油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营养成分,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然而,初榨油茶籽油中还含有一些不良物质和浓重的气味,需要通过精炼去除后才能成为高质量的商业产品。由于大部分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热敏感型化合物,因此精炼温度是影响精炼油茶籽油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通过适度降低传统的精炼温度,优化组合了一套油茶籽油全程低温精炼工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的低温精制工艺不仅能有效地去除油茶籽油中的不良成分、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GB 11765—2003),而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油茶籽油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与传统的高温精炼工艺相比,低温精炼油中的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和维生素D3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59.2%、54.3%、56.2%和6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绍兴鸭热休克蛋白90基因(HSP00)cDNA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休克蛋白(1iSP)与生物机体的耐热性能相关。为研究不同热应激模式下与热应激恢复过程绍兴鸭热休克蛋白90基因(HSP90)mRNA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阐明HSP90基因的热应激保护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绍兴鸭(Anas platyrhynchos)肝脏组织中克隆HSP90 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JQ837244),编码区序列长度为2211bp,编码7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绍兴鸭与家禽(北京鸭、火鸡、鸡、日本鹌鹑)和哺乳动物(大猩猩、人、牛、灰狼等)的基因序列分别有92.6%~99%$D80%~88%的同源性;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30℃长期应激能显著提高绍兴鸭垂体中HSP90mRNA表达量;35℃长期应激能显著提高心脏、肝脏与垂体中HSP90mRNA表达水平;40℃急性热应激时,心脏、肝脏、肾脏、垂体和胰腺中的HSP90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值。恢复性实验表明,热应激恢复1h肝脏和心脏中HSP90mRNA表达水平最高,均于3h降低到应激前水平。心脏、肝脏与垂体中HSP90mRNA表达水平与热应激强度显著相关。本研究为以HSP90mRNA表达水平为衡量指标进行绍兴鸭热应激预防与控制提供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草栽培对桃园土壤养分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草栽培方式对土壤养分特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桃园生草栽培的土壤生态机理,在浙江杨渡桃园培育区设计了套种黑麦草、套种毛苕子和清耕杂草(对照)3个处理,并采集不同样地表层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套种黑麦草、毛苕子8个月后,桃园土壤(0~20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等指标,没有随着套种带来的土壤养分竞争增加而减少;相反,有机质、全氮等出现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不同生草桃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表征得到,与清耕杂草土壤管理方法比较,套种牧草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有所提高,优势菌群数量增加幅度明显,尤其是套种毛苕子。研究表明,黑麦草、毛苕子套种对维护桃园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中养分元素淋失和提高土壤的细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蒸馏精制对葡萄柚精油理化性质及赋香性能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分子蒸馏精制对葡萄柚精油理化性质及赋香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分子蒸馏技术对葡萄柚精油进行脱萜精制,以常规分析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精油的理化性质,以人工嗅觉结合电子嗅觉分析其赋香性能。结果:分子蒸馏能够将葡萄柚精油中的萜烯类物质部分分离出来,所得浓缩精油呈棕红色,质地粘稠,气味浓郁、醇厚,相对密度与折光率高于原油。馏出物中萜烯类物质含量达98%,在浓缩精油中萜烯类物质含量则从95.82%下降到69.69%,而含氧化合物的含量从3.41%上升至29.31%,浓缩倍数为8.6。原油与浓缩精油均能有效改善葡萄柚果汁的风味。原油组样品的香型为清香型,随着添加量的增大,冲鼻感增强,且果汁色泽向黄色调变化。浓缩精油组样品的香气醇厚、甜润、柔和,能够以较少的添加量达到理想的赋香效果。结论:分子蒸馏对葡萄柚精油具有良好的脱萜效果,所得浓缩精油中氧化合物含量增加8.6倍,赋香性能大大增强,可明显改善葡萄柚果汁的香型。
关键词: 葡萄柚精油 分子蒸馏 精制浓缩 理化性质 赋香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条件QTL定位分析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对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先前构建的Sollux/Gaoyou DH群体在4种环境下的表型结果和最新遗传图谱,通过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剖析油菜种子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含油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检测到的所有主效、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TL效应值均较小,但主效QTL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检测到7、10、10和5个芥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QTL位点,其中位于A2、A7、A9和C1上的芥酸,C7和A9上的油酸和亚麻酸以及A4、A10、C6、C7和C9上的亚油酸位点为新检测出的微效QTL.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OilA9、OilC2和OilC8-1受亚油酸影响较大.OilA4同时受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的影响,OilA1、OilA7和OilC8-2所在区间可能存在控制油酸含量的微效基因,对含油量起调控作用.另外,还检测出4个效应值更小的条件QTL新位点,进一步说明含油量性状的复杂性和难以操控性.检出的芥酸和3个18碳脂肪酸的QTL数量远多于已有在芥酸分离群体中定位到的QTL,但效应值均较小,表明在无主效芥酸等位基因分离情况下,使控制芥酸和3种18碳脂肪酸的众多微效基因得以表达.通过标志辅助聚合微效高芥酸等位基因可能对选育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品种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标志辅助选择OilA7和OilC8位点的高含油量等位基因可同步提高种子中油酸含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脂肪酸 数量性状基因座 条件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