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褐飞虱取食对不同耐虫性水稻胼胝质沉积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冷冻切片和荧光显微技术检测了褐飞虱取食对不同耐虫性水稻叶鞘组织中胼胝质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影响,发现胼胝质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组织、薄壁组织、表皮组织和木质部组织中,尤其以韧皮部筛管中的胼胝质沉积最多;胼胝质的形态主要有丝状、颗粒状,尤其是小颗粒占大多数。在褐飞虱取食、人工针刺或者注射褐飞虱唾液后,不同耐虫性水稻叶鞘组织胼胝质的沉积数量和面积明显增加,尤其是感虫品种TN1增加显著。移除褐飞虱后稻株恢复生长8d,与处理前比较,感虫品种的胼胝质数量和面积无明显差异,耐虫品种Utri Rajapan明显减少,抗生性品种Rathu Heenati略有减少。停止人工针刺或注射褐飞虱唾液后稻株恢复生长8d,感虫品种的胼胝质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耐虫品种无明显差异,抗生性品种有所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品种耐虫性与叶鞘维管束组织中胼胝质的沉积数量和沉积面积有关。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 不同耐虫性品种 叶鞘组织 胼胝质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浙江省云和县为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村领军人才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和造就一批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的领军人才,是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云和县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带头人"十百千"帮培工程所取得的主要成效、运作机制、创新载体作了较系统剖析,提出了"名师带高徒"农村领军人才帮培模式,并给出促进农村领军人才帮培工作的几点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果实糖分积累及其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开花后54 d起至果实成熟,对‘东魁'、‘黑晶'、‘温岭大梅'3个杨梅品种的果实发育动态、糖分积累和糖代谢有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杨梅果实的糖分主要是蔗糖、果糖、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约为总糖分的40%~50%,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糖分含量先小幅下降,然后快速积累,完全成熟时3种糖分均达到最高值,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34.4~48.9,24.6~28.6,23.2~27.7 mg.g-1鲜重。果实滴定酸含量则先上升,然后快速下降,成熟时降至最低点,为0.4%~0.6%。杨梅果实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先下降,然后逐渐升高,成熟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0.3~52.8,31.2~40.5,3.5~4.0 mg葡萄糖.g-1鲜重,活性从高到低顺序:NI>AI>SSD。表明成熟果实中较高的NI和AI活性可能是杨梅果实果糖和葡萄糖积累的主要动力。对‘东魁'果实的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S)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两者均逐渐升高,但到果实成熟时活性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3.4±2.4),(35.8±2.8)mg蔗糖.g-1鲜重,SSS的活性高于SPS活性,可能暗示SSS和SPS在成熟果实中的高活性是杨梅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动力,SSS对蔗糖积累的贡献要大于SP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解舒率家蚕品种中部丝腺腔内容物的蛋白质组分析
《蚕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茧丝解舒率是家蚕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为了寻找与高解舒性状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以高解舒率家蚕品系B84(黄茧)和普通解舒率家蚕品种丰一(白茧)为材料,通过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2个家蚕品种(品系)熟蚕中部丝腺腔内容物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分别在丰一与B84的中部丝腺腔内容物中检测到341和363个蛋白点,其中包括大量非丝胶蛋白质成分的功能蛋白质,如对丝素蛋白具有保护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在B84的中部丝腺腔内容物中除鉴定出与茧色有关的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还检测到特异性的丝胶蛋白Ser-icin 2以及与糖代谢有关的酶。由于B84的茧层中也存在特殊的Sericin 2蛋白以及糖链对蛋白质胶黏性能的影响,推测这些蛋白质与B84的茧丝高解舒性状有关。
关键词: 家蚕 茧丝解舒 丝胶 特异性蛋白质 双向电泳 质谱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在毒死蜱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C/ITS2和28SrDNA U1-GC/U2引物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获得的指纹图谱利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计算样品的多样性指数(H),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ITS1f-GC/ITS2和U1-GC/U2扩增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施用后第7~60天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发生很大改变,且毒死蜱处理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主成分分析显示,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明显分在2个不同的区域,充分表明毒死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迅速且持久.
关键词: 毒死蜱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真菌群落结构 内转录间隔区 28S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对姜荷花的矮化效果及组织解剖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变姜荷花主要切花品种清迈粉存在的花茎细长、易倒伏等缺点,使之适合盆栽化需求,并对其矮化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分析。以烯效唑处理姜荷花植株后,株高、花茎长明显变短,而茎粗以及花茎粗仅有轻微的增加,效果并不显著;此外,150 mg·L-1烯效唑处理对分蘖数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其进行组织解剖分析可知,花茎的变短变粗与花茎细胞纵向长度变短、横向长度变大有关,对叶片表皮细胞分析可知,烯效唑处理可以使得姜荷花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都变小,而气孔数增多,同时上表皮的气孔变小,而下表皮气孔变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致2种作物中可溶性蛋白及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农药"毒死蜱"与韭菜中解毒代谢酶的关系,本试验以毒死蜱喷施韭菜,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韭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活性的变化动态并以小白菜与之对照。结果表明:韭菜和小白菜可溶性蛋白在受到毒死蜱作用时,其蛋白含量变化动态型式基本一致,呈立即升高随后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并分别在14和5d恢复到正常水平;GST,GSH-PX的活性在韭菜中的变化不明显,在小白菜中程上升趋势;正常情况下2种蔬菜中ACP的活性是AKP的100倍左右,受胁迫时韭菜两磷酸酯酶变化不大,小白菜的两磷酸酯酶活性在作用后期迅速下降。毒死蜱在小白菜中的作用时间比韭菜短;小白菜的解毒代谢酶活性较韭菜高;小白菜能够更好的保护细胞膜结构并维护自身功能的完整。
关键词: 毒死蜱 韭菜 小白菜 GST GSH-PX ACP AK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草莓潜隐环斑病毒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trawberry latent ringspot virus,SLRSV)检测方法。根据SLRSV外壳蛋白编码基因上的8个位点,共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得到特征性的瀑布状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引物对SLRS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RT-LAMP的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出100倍。该方法无需特殊的试剂和设备,只需在水浴锅中65℃等温扩增,整个检测周期约1.5h,结果采用SYBR green I染色显示,易于观察和判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