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胁迫诱导抗性基因转移导致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性基因转移是细菌形成耐药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胁迫因子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抗性基因转移。DNA损伤可导致细菌产生SOS应激反应,进而诱导接合DNA介导的抗性基因转移。在一些缺乏SOS系统的细菌中,抗生素胁迫可诱导细菌建立自然转化感受态。此外,作者最近的研究表明普通胁迫应答因子RpoS调控一种由双链质粒DNA介导的固体基质表面的抗性基因转移方式。本文在总结SOS依赖和非依赖型胁迫因子诱导细菌接合和转化介导的DNA转移以及RpoS调控固体基质表面双链质粒DNA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需重点研究胁迫因子如何激活关键调控蛋白以及这些调控蛋白如何影响DNA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等关键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将为寻找合适的分子靶标用于防控抗性基因转移导致的细菌耐药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新品种‘金玫瑰’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厚皮甜瓜新品种‘金玫瑰’全生育期100d左右,果实发育期41~45d。果实高圆形,果皮金黄色,果肉白色,肉质酥松,清香,单瓜质量1.8k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品质较优。抗枯萎病及多种叶部病害,产量32t·hm-2左右。易坐瓜,耐低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意式风干火腿色泽和脂质氧化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意式风干火腿为试材,研究了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火腿色泽、辐照异味和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双烯值等脂质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火腿红度(a~*)降低,γ-射线辐照的降低幅度大于电子束辐照,与未辐照处理均呈显著差异。电子束辐照后a~*/b~*比值与对照相同,γ-射线辐照后a~*/b~*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电子束辐照处理火腿的色泽和风味优于γ-射线处理,辐照异味处于感官可接受水平。辐照导致火腿过氧化值、双烯值上升,但过氧化值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0.25g/100 g)。辐照火腿的脂质氧化产物指标(TBARS、羰基值)低于未辐照火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AP及其在动物营养与健康中的应用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AP(major acute phase protein)是一种肝脏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分子量约为120 kDa,属于ITI(inter-α-trypsin inhibitor)家族。MAP与动物的营养和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机体MAP水平可反映动物的疾病状态及其严重程度,还可作为肉质与常规管理中动物福利的有效监测指标。文章综述了MAP的种类与结构特征及其合成过程,并进一步介绍了其在动物的营养与健康中的应用,就MAP在动物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主要急性蛋白(MAP) 急性期反应蛋白 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ITI) 动物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飞虱遇险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试验条件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同类昆虫遭遇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Sundvall捕食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技术分离鉴定挥发性物质。目的明确褐飞虱遇险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分析该挥发性物质的成分。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甲醇和正己烷分别提取"褐飞虱2~3龄若虫+草间小黑蛛成蛛"共存体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发现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引起褐飞虱极显著的逃避行为。用不同褐飞虱虫量(100、300、600头/500 mL瓶)、不同提取时间(1、3、6 h)和不同溶剂温度(15、25、35℃)分别提取"褐飞虱2~3龄若虫+草间小黑蛛成蛛"共存体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发现300~600头、3~6 h和25℃下的提取物能引起褐飞虱极显著的逃避行为,明确了褐飞虱遇险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萃取"褐飞虱2~3龄若虫"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和"褐飞虱2~3龄若虫+草间小黑蛛成蛛"共存体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保留时间16 min、21.5 min时,"褐飞虱"与"褐飞虱+草间小黑蛛"共存体释放的挥发物均出现新峰;保留时间10.94 min时,仅"褐飞虱+草间小黑蛛"共存体释放的挥发物出现新峰。推测保留时间10.94 min时出现的峰为褐飞虱被草间小黑蛛捕食时释放的示警挥发物。质谱分析进一步表明,这种挥发物具有与(E)-2-己烯醛相类似的化学结构,但其实际结构还需深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皮分层设备的设计与果皮全利用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皮可分为白皮层和色素层,分别含有不同的有效成分,将白皮层和色素层分开利用可有效提高柑橘皮的利用率。试验设计一种可将柑橘皮白皮层与色素层切割分层的设备,以甜橙皮为材料,分别考察橙皮传输速率、带锯齿深、带锯转速、柑橘皮面积对设备分层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柑橘皮分层设备的操作优化工艺:传输装置的输送速率为40~60片.min-1,带锯齿深为5 mm,转速1 400 r.min-1,柑橘皮面积≤5 cm2时,分层均一性可达到98%;当用分层设备切割橙皮从外表皮向内2 mm位点时,用上下两层橘皮分别提取类胡萝卜素和果胶,相比以全果皮提取的果胶和类胡萝卜素,果胶亮度L*值提高了53%;相同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量可提高3.2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曲面法提取温州蜜柑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的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强化乙醇提取温州蜜柑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主要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各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95%乙醇溶剂进行单次提取,超声功率250W,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36℃,提取时间9min,测得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含量为351.25μg/g,提取率为85.86%,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较小;较非超声波提取,单次提取含量提高了22%,提取时间缩短了85%。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温州蜜柑果皮 类胡萝卜素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高温下干旱胁迫对褐飞虱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温条件下干旱胁迫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生态适应性的影响,以感虫水稻品种TN1、抗虫品种IR36和耐旱品种沪旱3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水稻植株,在31℃温度下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随PEG 6000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在TN1和IR36上,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在20%PEG 6000处理7 d时最低,为58.25%和28.25%,而在沪旱3号上则以PEG6000处理3 d时最低,为48.75%,但各处理中IR36上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均低于在TN1和沪旱3号上的存活率。在10%PEG 6000胁迫7 d时褐飞虱在3个品种上初羽雌成虫体重均最轻,分别为1.86、1.26和1.93 mg;20%PEG 6000胁迫7 d时产卵量最低,分别为215.9、85.9和227.9粒/雌。褐飞虱卵孵化率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同一品种上相同浓度PEG 6000处理3、5和7 d,均无显著差异。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流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富里酸及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连续流条件下工艺参数对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富里酸(FA)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垃圾渗滤液的效果。以FA为降解对象,Co-Mn-O为催化剂,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催化剂投量、反应器高径比等因素对富里酸降解的影响,降解效果以TOC或CODCr去除效率表示。半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臭氧化比单独臭氧化具有更高的富里酸矿化效率;连续不回流实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反应器高径比的增大有助于富里酸降解效率的提高,综合考虑运行成本,三者适宜的工艺参数分别为58min、0.5g·L-1和6.5∶1。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尾水,经过去除氯离子和碱度的预处理后,连续回流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对其CODCr和色度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 催化臭氧化 钴锰复合氧化物 富里酸 垃圾渗滤液 连续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