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HS-SPME-GC-MS联用分析3种兰花鲜花的香气成分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开花期的活体蕙兰、墨兰和春兰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3种兰花鲜花的花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主要包括烷烃类、醇类、酮类、酯类、萜烯类、炔烃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结果表明:蕙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桉油精(14.49%)、(E)-4-己基葵烯-6-炔(8.97%)等;墨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甲基-异丁子香酚(17.70%)、6-氧代庚酸甲酯(14.16%)等;春兰鲜花的主要花香成分为α-芹子烯(30.05%)、十二烷(14.75%)等,因此,不同种的兰花鲜花在香气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兰花的鉴赏、育种及兰花香气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兰花 活体 花香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吡唑草胺的环境风险,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光解、挥发、吸附、移动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光解、挥发不是吡唑草胺在土表降解的主要因素;吡唑草胺在土壤中具中等移动或可移动特性,难被土壤吸附;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类型以及环境条件(好氧、积水厌氧)的影响,其降解半衰期为4~96 d。由于吡唑草胺在粘土中移动性较强、降解半衰期较长,因此当在该种土壤上使用吡唑草胺时,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

关键词: 吡唑草胺 土壤 环境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二亚硫酸钠对淹水土壤中p,p'-DDT脱氯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淹水培养条件下(土/水=2 g/40 mL),研究连二亚硫酸钠(200 mmol/L Na2S2O4)对p,p'-DDT在自然土和Na2S2O4还原土壤中降解历程的影响及机理.在自然土和还原土中添加Na2S2O4促进p,p'-DDT降解,2 d降解率分别为73%和79%,随后降解缓慢.p,p'-DDT在土壤中降解为p,p'-DDD和p,p'-DDE.p,p'-DDT主要被Na2S2O4降解,Na2S2O4还原土壤产生的Fe2+也有贡献.Na2S2O4与Fe2+体系对修复DDTs污染土壤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 DDT 非生物脱氯 水稻土 亚铁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生育后期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光合特性与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旗叶早衰的水稻突变体(psf)与其野生型对照(浙恢7954)为材料,对两者在水稻抽穗开花后旗叶衰老过程中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和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表明,旗叶早衰突变后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以对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最明显;在水稻灌浆期间,psf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Pn)、PSII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比其野生型对照明显降低,且随着抽穗开花后天数的推移,供试材料间的差异幅度呈逐渐拉大趋势;psf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排列、形态大小及其类囊体结构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基本正常,但随着叶片衰老过程的推进,psf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相继会出现沿细胞壁周缘化、外部形态缩皱变形、嗜锇颗粒增多变大、类囊体膜系统退化、片层结构完全解体等变化。其中,叶绿体沿叶肉细胞壁排列的周缘化与外形结构的球状化表现,与叶绿体类囊体膜系统损伤和开始降解之前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有关,而由类囊体膜系统受损所带来的Fv/Fm和Fv/Fo下降过程,则相对滞后于Pn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起始时间。

关键词: 水稻 psf突变体 超微结构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多酚浸泡大黄鱼片真空包装0℃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特性

茶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经过0.2%茶多酚浸泡的大黄鱼片和对照组在0℃冷藏条件下20 d内品质变化特性。定期分析了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黄鱼片样品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和理化指标(pH、MDA、K、MetMb、Mb、Caspase-3)。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能够降低化学指标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和延长鱼片保质期。因此,在0℃真空包装冷藏保鲜过程中茶多酚处理能更长时间保持大黄鱼片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 大黄鱼片 茶多酚 冷藏 新鲜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羟磷灰石/SDBS丝网印刷碳电极快速测定茶叶痕量铅

茶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快速测定铅电化学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安全性,本研究利用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羟磷灰石替代惯用的有毒汞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并滴加Nafion膜增加稳定性,构建了一种快速测定痕量铅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支持电解质为0.1 mol/L HAc-NaAc,在优化的羟磷灰石量、测试底液pH、富集时间等工作条件下,得到2~300μg/L线性范围内的铅标准曲线,检测限为0.46μg/L(S/N=3);其重复性好,连续5次测定后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59%;本方法与ICP-MS法对茶叶样本的测定结果相近。研究出的快速检测铅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安全性,且测定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羟磷灰石 电化学传感器 快速测定铅 茶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损伤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的损伤效应。方法:以副溶血弧菌为对象,探讨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其存活量的影响,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其细胞壁膜超微结构,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和Na+/K+-ATP酶活性,细胞壁特性以及细胞表面电位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0℃经200MPa压力作用10min,副溶血弧菌致死率为100%。超高压处理会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细胞壁局部破坏,出现缺口;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膜消失;细胞壁膜的损伤,使得胞质内含物出现泄漏。超高压处理使副溶血弧菌细胞膜通透性异常增加,膜流动性的显著下降,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以及细胞壁特性的改变。高于200MPa压力后,细胞表面zeta电位值随压力的增大而趋向稳定,细胞表面粒子完全絮凝,说明细胞结构已被高压破坏。结论:超高压处理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改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特性,最终导致其胞内容物和无机盐外漏而致死。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副溶血弧菌 细胞壁膜 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橙裂果的钙素营养生理及施钙效果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矿质营养与锦橙裂果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探讨钙在锦橙裂果中的作用及其对果皮酶活性的影响,为有效降低柑橘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对北碚447锦橙果园的调查研究和采样分析,研究裂果和正常果功能叶片、果皮和果肉中N、P、K、Ca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采用田间试验在花前及幼果期进行喷钙处理,研究钙对裂果及果皮结构物(果胶)及其水解酶类、活性氧清除酶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裂果植株叶片和裂果果皮、果肉中的钙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裂果率与果皮中的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裂果果皮中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的活性较高,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低;果实的裂果率与果皮中的PPO活性成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和原果胶(PP)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喷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皮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PPO、POD、PG、CX活性,提高了SOD、CAT活性以及原果胶含量。【结论】果皮中钙含量不足导致细胞壁水解酶(PG、CX)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维持果皮强度和延展性的原果胶含量降低是锦橙裂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外源喷钙能显著降低果实膨大期的裂果率,喷施钙肥是减少锦橙裂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锦橙 裂果 果胶 果皮细胞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迷迭香对冷藏鲅鱼蔬菜鱼丸的保鲜效果

中国食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迷迭香是一种良好的食品生物保鲜剂。本文以蔬菜鱼丸为研究对象,将添加量分别为0、100、150、200mg/kg的迷迭香加入蔬菜鱼丸中,测定其在(4±0.5)℃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评价迷迭香对蔬菜鱼丸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下无添加迷迭香的蔬菜鱼丸在储藏5d后菌落总数(TVC)达到5.7×104,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添加不同浓度迷迭香的鱼丸样品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添加量为200mg/kg时可使蔬菜鱼丸货架期延长15d(TVC值1.84×104)以上。各处理组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感官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迷迭香添加量为200mg/kg时,各指标反映出的蔬菜鱼丸保鲜效果最好,可使鱼丸的货架期延长8~10d。该生物保鲜剂在鱼糜制品保鲜中具有明显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生物保鲜剂 迷迭香 蔬菜鱼丸 保鲜效果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转录因子基因BoWRKY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花菜为材料,从叶片中分离WRKY转录因子基因BoWRKY3(登录号:JN120758),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霜霉菌侵染前后叶片BoWRKY3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测序结果表明:BoWRKY3的基因组DNA全长为1 136bp,有3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81、101和96bp;编码区全长为858bp,编码285个氨基酸,具WRKYGQK保守区和CX5CX23HX1H锌指结构。RT-PCR结果表明,BoWRKY3的表达受霜霉菌诱导,表达量在接种6~36h时最高,暗示该基因与青花菜霜霉病抗性相关。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oWRKY3与十字花科同源基因的差异最小,而与禾本科作物的序列差异最大,关系最远。

关键词: 青花菜 WRKY转录因子 BoWRKY3基因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