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年滑动平均数为基础,对1995-2006年河北省山前平原耕地面积、灌溉条件、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和1996-2007年河北省粮食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该区域2009、2015和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此结果是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提高单产和严格保护耕地、推广节水技术基础上的,如果背离这些原则,粮食生产能力则有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

关键词: 河北省山前平原 粮食生产能力 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田间水分反应特性产量评价指标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全面有效地评价冬小麦品种对水分的反应特性。根据2007年和2008年不同小麦品种大田灌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抗旱系数(DC)、抗旱指数(DRI)、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YI)、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WI)、水分适宜指数(WAI)和产量系数(YC)的适用性。结果表明,DC反映品种的水分敏感性;DRI适合筛选旱地产量高且灌水增产不显著的品种;DYI较好的反映干旱条件下的产量,WYI能够反映不同品种的灌水效率差异,YWI适合筛选干旱条件和灌水条件下产量较高的种质。WAI适合参试品种间相对比较,但对同一品种适水性的评价效果因品种而异。产量系数(YC)适于组内筛选抗旱品种、高产品种和某灌水条件下水分高效型品种。由此,初步提出多指标评价品种水分反应特性的方法和统一的分级标准。在合理选用对照种和明确水分鉴定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干旱产量指数修订值鉴定品种的抗旱性,用丰水产量指数修订值鉴定各水分条件下品种的水分高效性,用各水分条件下品种的平均产量相对值鉴定品种的高产性,采用阶段敏感指数鉴定不同生育期的水分敏感性,采用产量系数修订值鉴定品种的适水性。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反应特性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制剂化新化合物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农药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温室试验20%SYP-3759SC、20%SYP-4155EC、20%SYP-3399SC和20%SYP-3998SC等4种新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候选杀菌剂20%SYP-4155EC防效高于其他3种候选杀菌剂。20%SYP-4155EC150ga.i./hm2的防效由第1次施药7d后的72.48%上升到第4次施药7d后的81.50%,显著高于25%嘧菌酯SC150ga.i./hm2的防效(由39.23%上升到59.51%),但次于25%吡唑醚菌酯EC100ga.i./hm2、10%苯醚甲环唑WG100ga.i./hm2和12.5%腈菌唑EC45ga.i./hm2的防治效果。20%SYP-4155EC温室以50~150ga.i./hm2的剂量和7~10d的间隔期喷施4次表现出良好的防控作用,对黄瓜植株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建议生产中20%SYP-4155EC单用施药次数控制在2~4次,或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关键词: 制剂化新化合物 黄瓜白粉病 田间药效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种杀虫剂对细胸金针虫的毒力评价

农药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了17种杀虫剂对细胸金针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苯并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对细胸金针虫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0.007613mg/kg土。有机磷类杀虫剂也具有较高的毒力,其中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毒力最高,3种杀虫剂的LC50值分别为0.0612、0.1007、0.1230mg/kg土;哒嗪硫磷和丙溴磷的毒力也较高,其LC50值均低于5mg/kg土;马拉硫磷和敌百虫对试虫的毒力较低,LC50值分别为6.4887、13.8018mg/kg土。氯代烟酰类杀虫剂对试虫也具有较高的毒力,其中氯噻啉对试虫的LC50值为2.6385mg/kg土,啶虫脒LC50值为3.2364mg/kg土,吡虫啉的毒力较低,其LC50值10.8264mg/kg土。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试虫也具有一定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11.1860、22.2891mg/kg土。微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剂灭幼脲、杀铃脲和除虫脲对细胸金针虫幼虫的毒力较低,在剂量为50mg/kg土时,其校正死亡率均在40%以下。

关键词: 细胸金针虫 毒力 土壤混药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番茄品种耐热性及耐热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番茄进行越夏栽培并进行耐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硬果型红果番茄满田2180高温胁迫下生长势强,坐果数多,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于越夏栽培;其耐热机理为:高温胁迫下该品种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使其高温下保持高的光合能力;可通过提高自身SOD、POD活性减轻膜质过氧化作用,以及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提高高温胁迫下自身对逆境的抗性。

关键词: 番茄 耐热性 耐热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实生树韧皮部中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5株苹果杂种实生树(红玉×金冠)韧皮部中蛋白质含量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3条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带,分子量估算值分别为17.0,21.0,55.0 kDa。其中55.0 kDa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从46节出现,之后含量保持稳定,到125节后突然消失。21.0 kDa蛋白质111~125节以上含量突然降低;17.0 kDa蛋白质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低,在51~65节以上含量突然增加并保持稳定,到106~120节含量突然下降。

关键词: 苹果 阶段转变 蛋白质 SDS-PA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芽生长点的基因枪转化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芽鞘掰去、用镊尖扫去包盖生长点的未展开叶、将带生长点的部分与胚乳分离"为特点的受体制备方法;确定1100 Psi+9 cm为最佳轰击参数组合。对轰击后的小麦芽生长点(70个×3批)进行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以受体数统计时,转化率为22.9%~35.7%;以生长点数统计时,转化率为5.7%~8.6%。用含badh/bar的pABH9质粒转化1000个受体,发育成了802个T0植株,对T0植株所结种子长成的穗行喷200 mg/kg的PPT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105个抗性株,究其来源为42个T0株,由此计算抗性率为5.2%。用PCR检测T1植株,6个呈阳性。初步建立了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种子芽生长点的技术。

关键词: 小麦 芽生长点 基因枪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韭菜生产中硝酸盐累积问题,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叶面喷施3.0mmol·L-1SA后6~9d可明显降低韭菜叶片硝酸盐含量15.9%~21.6%,而当SA水平达到10.0mmol·L-1时会加重硝酸盐的积累。叶面喷施3.0mmol·L-1SA后9d,韭菜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胺酰氨合成酶(GS)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8.9%和40.3%,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3.4%和21.3%;同时,韭菜叶片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也均有增加。因此,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显著提高了氮还原动力泵NR活性以及氮同化动力泵GS活性,同时调动光合作用和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减少了硝酸盐进入液泡贮积。

关键词: 韭菜 水杨酸 硝酸盐累积 硝酸盐还原同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啶菌嗯唑福美双组合增效结果评价WADLEY方法影响因子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实验室通过菌丝速率生长法测得的对啶菌嘑唑敏感(EC_(50)平均为0.094 03μG/ML)与抗性灰霉病菌株(EC_(50)平均为2.6641 μG/ML)进行复配组合试验.WADLEY方法是评价杀菌剂混剂具有增效作用与否经常采用的方法,对我国杀菌剂复配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其增效系数与不同菌株、不同测定方法、药剂复配组合比例及EC_(50)的相关性,来评价WADLEY方法的影响因子.

关键词: 啶菌嘑唑福美双组合 增效 WADLEY 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单嘧·氯氟水分散粒剂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田间试验

农药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30%单嘧·氯氟WG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单嘧·氯氟WG在冬小麦田返青期施用112.5ga.i./hm2可有效防除冬小麦田的播娘蒿、荠菜、麦瓶草。施药后45d,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在90%以上,推荐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

关键词: 单嘧磺酯 氯氟吡氧乙酸 水分散粒剂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