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区"三生"耦合茶园模式构建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深入福建省乡村与茶园调研,结合山区茶业生产实际,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与山区茶业绿色发展要求,率先提出构建山区"三生"(生产-生态-生活)耦合茶园的新型模式,即以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各功能要素在时序-空间-结构上的合理布局和山地生态过程的整体耦合为目标,通过相关要素有序链接与相互促进作用,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互补与叠加,提高山区茶园的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从生态恢复与地力保育子系统工程、水土保持与立体种养子系统工程、水分涵养与茶园景观子系统工程、绿化环境与茶旅结合子系统工程、科学开垦与水肥调控子系统工程、多样发展与康悦养生子系统工程等6个子系统工程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综合开发经营体系,并从政策导向引领、科学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注重集成示范,鼓励创新创业、强化评优补助,强化多样开发、促进增效增收,注重绿色经营、加强品牌培育,统筹"三生"关系、完善协调机制,讲求因势利导、优化正向叠加,强化过程管理、推动三产融合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绿色经营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区茶园 生产-生态-生活耦合 复合生态茶园 茶业产业转型


福建省猪病例中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福建畜牧兽医 》 2019
摘要:为了解目前福建省猪场中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对300头来自福建省各地的病死猪进行似蚓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隐孢子虫以及溶组织内阿米巴虫等寄生虫进行检查。结果显示:300头病死猪中检出92头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检出率为30.7%;1头有隐孢子虫感染,检出率为0.3%;未检出似蚓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虫。在生产实践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和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以便能更好地做好猪场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福建省 猪场 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 检测


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度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9
摘要: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化状况的影响,通过采集闽南和闽北茶叶主产区11个代表性茶园土壤及其对照自然土壤,进行实验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土壤养分肥力有重要的影响;植茶土壤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尤其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是对照土壤的5.2倍和1.5倍.植茶土壤pH为4.36±0.34,比对照土壤pH值下降了8.8%;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pH下降程度减缓,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加剧土壤pH下降幅度.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pH值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现线性增加,促进了土壤酸化和降低了土壤肥力.研究结果为制定具有较好针对性的茶园土壤培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Maxent模型的假臭草潜在分布区预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开展假臭草的防除工作,运用最大熵值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和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进行预测.运用AUC法对预测精度进行评价,达到"优秀"水平.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假臭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面积为785985 km2,占总国土面积的8.19%,主要分布在华南及东南区域,其中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省为假臭草的中高适生区.福建省的假臭草分布最为广泛,61.98%的福建区域适合假臭草的生长,其中闽南沿海为假臭草的高适生区,而闽北区域假臭草的种群密度较低.2月最低温可能是限制假臭草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贡献率为61.70%;最干季度降水量、9月最高温对假臭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假臭草的分布预测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防止假臭草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番石榴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4种番石榴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功能性成分含量,为番石榴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盆红’、‘帝王’、‘山美白’、‘山美红’等4个品种番石榴果实为试材,测定其醇提物对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探讨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对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25,1.83和1.48mg/mL;‘山美白’次之,IC50分别为1.46,1.94和1.68mg/mL;‘山美红’的IC50分别为1.61,2.58和1.94mg/mL;‘宜盆红’最弱,IC50分别为2.02,3.15和2.28mg/mL。4种番石榴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04~0.19mg/mL,均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3.13mg/mL。4种番石榴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2~20.70mg/g和21.65~50.68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与·OH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山美红’醇提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关键词: 番石榴 醇提物 抗氧化能力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竹茹多糖体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竹茹多糖体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为竹茹多糖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体外模拟发酵体系考察竹茹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组成,采用GC-MS法检测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结果竹茹多糖能够显著上调拟杆菌属、普雷沃茨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副拟杆菌属、考拉杆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布劳特氏菌、严格厌氧梭菌属_13、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链型杆菌属、Flavonifractor属和韦荣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显著下调梭杆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另枝菌属、Butyricimonas属、Butyricicoccus属、Eisenbergiella属、Faecalitalea属、Lachnoclostridium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属、Lachnospiraceae_uncultured属、罕见小球菌属和土孢杆属的相对丰度;同时,竹茹多糖能够显著促进人体肠道菌群代谢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结论竹茹多糖能够显著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并促进其代谢产生有益于机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营养学报,2019,41(1):45-52]


建兰花叶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是侵染兰花的主要病毒,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Cy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该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并进行LAMP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该方法能特异扩增CyMV,与其他4种病毒(齿兰环斑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小苍兰花叶病毒)不发生反应;灵敏度为RT-PCR的10倍。田间检测20份样品中,RT-LAMP和RT-PCR检测结果一致,检出率为60%。在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直接用肉眼观察就可判断样品是否感染CyMV,可省去电泳分析的时间。针对CyMV建立的RT-LAMP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在进境检疫及种苗繁育过程中的检测鉴定。


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繁殖能力强,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是寄主对斜纹夜蛾繁殖力影响机制还不清楚.开展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研究,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头饲养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甘蓝、空心莲子草和地瓜后的产卵量、卵黄原蛋白(Vg)及卵黄原蛋白受体(VgR)表达的变化.[结果]幼虫取食不同寄主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前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成虫的产卵量、Vg及VgR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取食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产卵量最多,为(889±43.0)粒,其次为取食地瓜(496±53.1)粒、空心莲子草(362±37.3)粒,和甘蓝(193±9.7)粒.取食甘蓝、空心莲子草和地瓜的斜纹夜蛾雌虫卵巢Vg和VgR的相对表达量仅为取食人工饲料斜纹夜蛾的40%~80%,且取食不同寄主的斜纹夜蛾Vg和VgR的相对表达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后,其卵巢内的Vg和VgR表达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斜纹夜蛾卵子发育,最终造成其生殖力存在差异.


不同配比猪粪渣/生活污泥堆肥过程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猪粪渣/生活污泥堆肥过程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开发城市生活污泥堆肥化处置调理剂,实现猪粪渣资源化利用.[方法]以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经固液分离后得到的渣滓为调理剂,与城市生活污泥进行条垛式堆肥,分别设置猪粪渣、生活污泥质量配比6∶10(ZW1处理,C/N=25)和6∶5(ZW2处理,C/N=30)两组不同处理,研究不同物料配比处理堆肥过程温度、C/N、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Cu、Zn、Cd和Pb)含量的变化.[结果]ZW2处理的堆体高温期持续时间长于ZW1处理;两个处理的C/N均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一致,且堆肥结束后ZW2处理(C/N=30)的有机碳含量降幅达到28.6%,而ZW1处理(C/N=25)的降幅仅为2.1%,说明猪粪渣中的碳源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堆肥过程中全氮、全磷和全钾随有机碳含量的降低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的堆肥产品的重金属(Cu、Zn、Cd和Pb)含量在堆肥后均有所提高;堆制58 d后,各处理堆肥无害化程度、养分含量和重金属Cd、Pb含量均达到NY525-2012的要求.[结论]猪粪渣可以作为城市生活污泥堆肥的调理剂,且猪粪渣、生活污泥质量配比为6∶5的堆肥效果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