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能有效降低春谷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最佳喷施期,并探讨不同药剂对春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苗期、拔节期,对中晚熟区春谷(长生07)喷施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多效唑、赤霉酸、矮壮素、乙烯利),并设置清水对照(CK).于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各处理谷子叶绿素、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1)在春谷苗期和拔节期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3种药剂,都能不同程度地矮化植株,增加茎粗,调节次生根数和根重;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其中:苗期施用效果优于拔节期,并以矮壮素的效果最佳,与CK相比,苗期施用矮壮素处理的株高显著降低(-8.16%),茎粗(+6.67%)、次生根数量(+18.18%)和净光合效率(+16.07%)均显著增加(P<0.05),产量也有所增加(2016年+5.58%,2017年+5.67%).多效唑的效果次之,与CK相比,在苗期、拔节期喷施多效唑,株高分别降低4.19%、2.24%,茎粗分别增加5.00%、3.21%,根重分别增加34.3%、30.4%(P<0.05).缩节胺对株高和茎粗影响效果较为有限.(2)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也能达到矮化和增产的效果,与CK相比,茎粗增加5.38%,次生根数增加21.21%,根重增加39.6%,穗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均增加8.5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降低.[结论]中晚熟区春谷可通过在苗期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等措施,使现有品种株高降低、茎粗增加,从而适合机械栽培,并达到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增产目的.


压差预冷对油桃贮运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曙光'油桃为试材,在产地进行压差预冷,经运输48 h后,置于(0±0.3)℃条件下贮藏60 d,测定和分析贮藏期间油桃的呼吸代谢,品质营养指标及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冷库预冷相比,压差预冷显著缩短了油桃的预冷时间,减缓了运输期间的回温速率,抑制了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了呼吸高峰出现时间,保持了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降低了失重率、腐烂率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贮藏结束时(60 d),压差预冷处理组的油桃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分别比普通预冷组高出10.59%、22.35%和20.27%.因此,压差预冷可提高油桃的贮运品质和抗氧化性,是实际生产中宜采用的预冷方式.


复合改良剂对后发酵馒头冷冻面团冻藏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冻面团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面食生产新工艺,是目前较先进的面制品保鲜技术.冷冻处理会对酵母活力、面团品质、面团面筋结构等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冷冻面团品质,明确不同食品改良剂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优化了复配增稠剂(卡拉胶、瓜尔豆胶、海藻酸钠)、复配乳化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复配酶制剂(谷氨酰胺转氨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海藻糖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复合改良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藻糖、酶制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在添加量为0.4%乳化剂、0.8%增稠剂、45 mg/kg酶制剂、2%海藻糖的复配工艺下,冷冻面团馒头的比容达到最佳水3.15 mL/g,其硬度和弹性也达到较优值,分别为926.832 g、0.9128.同时对未添加和添加复合改良剂冻藏0~2.5个月的冷冻面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未添加复配改良剂的冷冻面团中大多数小淀粉颗粒裸露在外,颗粒分明,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而添加复合改良剂的冷冻面团淀粉颗粒镶嵌在面筋网络之间,蛋白网络结构清晰完整,冷冻面团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紧密,面团的抗冻性较强.
关键词: 冷冻 贮藏 质量控制 复合品质改良剂 冷冻面团 馒头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谷根系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播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材料,以传统旋耕为对照,研究了翻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谷子地下根系性状与垂直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与干重,深松处理能使谷子根系向40~60cm土层有效生长.与传统旋耕相比,2个深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穗长和穗粒重,3种耕作方式的谷子产量较传统旋耕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排序为春季深松、秋季深松和翻耕,2个深松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春季深松耕作方式替代传统旋耕能有效提高旱作春谷区的谷子生产水平.


温室环境对蜜蜂群势、抗氧化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蜜蜂在设施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其响应,为设施内授粉蜜蜂的健康饲养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温室草莓授粉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称重法和照相法对授粉时长1、15、30和60 d的蜂群群势变化进行监测,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蜜蜂体内抗氧化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性.[结果]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蜂群群势依次为4、2.625、2.375和0.6脾,群势显著下降(P<0.05).抗氧化酶系中,授粉时长15、30和60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都显著高于1 d的(P<0.05).解毒酶系中,除乙酰胆碱酯酶(AChE)外,其它4种酶活性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活性,30 d和60 d的酶活性显著高于1 d的酶活性(P<0.05).[结论]温室环境明显影响授粉蜂群的生存和繁殖,会引起蜜蜂适应环境的体内应激反应.


高粱育种资源耐瘠性鉴定及评价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高粱育种资源进行全生育期瘠薄胁迫,探讨瘠薄胁迫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高粱资源的耐瘠性,为高粱耐瘠材料鉴选和选育提供支持.试验在2016-2018年4月至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和瘠薄胁迫处理,运用耐瘠系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56份高粱材料的耐瘠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处理相比,瘠薄胁迫下高粱材料生育期延长,株高变大,茎粗、穗长、穗宽、穗粒重和千粒重下降.供试高粱材料各农艺性状瘠薄与对照处理的变异系数为0.10~0.46,其中穗粒重变异最大.56份高粱材料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23~0.79,鉴定筛选出耐瘠材料BTx378、BSX44和A2早BTx623-5B等.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高粱育种材料亲缘关系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高粱育种材料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为今后高粱杂交育种、种质创新及杂种优势群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37份高粱材料进行测序,以高粱(Sorghum bicolor_v3.1)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进行酶切预测,以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对照进行比对分析,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并将其应用于育种材料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37份高粱材料中共获得106.19 Mb的读长数据,不同材料的读长个数在1461206-4628462;对照数据的双端比对效率为92.15%,酶切效率为89.69%,SLAF建库正常.测序质量值Q30平均为89.60%,所有样品GC含量均值为45.71%,共开发了22672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105053个,通过序列分析共获得185451个有效标记.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将37份高粱育种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保持系和国外材料聚为一类,恢复系和中国材料聚为一类,分群结果与实际系谱基本相符.根据SNP标记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距离值范围为0.0098-0.8841,L2R与L17R遗传距离最小,3765白B与L17R遗传距离最大.本研究明确了部分外引材料的血缘关系,并发现都拉类型、卡佛尔/顶尖类型的不育系与倾中国高粱的恢复系亲缘关系最远,在高粱杂交育种选配亲本上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 高粱 SLAF-seq 育种材料 遗传结构 亲缘关系


转新型抗虫基因Vip3A棉花新种质的创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Vip3A,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品种'冀合713',将新型抗虫基因Vip3A导入到棉花植株,创制对棉铃虫抗性的转基因棉花新种质.结果表明:(1)PCR检测Vip3A基因已经导入到棉花基因组中且能够稳定遗传.(2)室内抗虫性鉴定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的抗性显著提高,并获得2株高抗和3株抗棉铃虫的转Vip3A基因株系.(3)South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BV01为单拷贝.(4)Elisa检测表明,外源Vip3A基因在BV01的根、茎、叶、花、种子中都有表达,在叶片中的Vip3A蛋白表达为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该研究创制了新型抗虫转基因棉花材料,为培育棉花新型抗虫品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中华蜜蜂PLA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响应高温胁迫的表达模式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脂酶A2(PLA2)对细胞膜流动性、膜蛋白活性等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高温等环境压力对细胞的生理代谢有较大的影响,其在生物体抗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PLA2基因序列为基础,对其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温度和高温不同胁迫时间下的表达差异,以揭示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抗高温过程中的生理功能.结果显示,中华蜜蜂PLA2基因包含7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9.3 kDa,无跨膜结构,不属于膜蛋白.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中华蜜蜂PLA2序列与蜜蜂科昆虫的相似性最高,与其他膜翅目昆虫的相似性存在差异.qRT-PCR结果显示,PLA2基因在35℃、40℃和45℃处理下的表达量较高,较高的温度能诱导该基因表达的增加.同时,PLA2基因的表达受高温胁迫时间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导致PLA2基因的表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PLA2在中华蜜蜂应对高温胁迫时发挥重要生理功能.


不同浓度胺鲜酯处理吐丝期玉米自交系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PH 6 WC为试验材料,在吐丝期整株喷施4、8、12、16 g·L-1胺鲜酯溶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处理种子的发芽情况、主要化学成分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吐丝期喷施胺鲜酯溶液对P H 6 WC种子的发芽率、千粒重和籽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发芽指数、发芽势、苗干重、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活力指数有显著影响,发芽势、发芽指数与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显著相关关系,以8g·L-1浓度胺鲜酯溶液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最高.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PH6WC 胺鲜酯 种子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