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6条记录
芪松楂散靶动物鸡安全性试验

中国兽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芪松楂散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选择17日龄AA白羽肉鸡120只,随机将其分成4组,每组30只,设置芪松楂散推荐剂量的1倍剂量组(3 g/kg)、3倍剂量组(9 g/kg)、5倍剂量组(15 g/kg)和空白对照组.各试验组鸡进行拌料饲喂连续20 d,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间观察AA白羽肉鸡的精神状态、生产性能、解剖变化、组织学病理变化、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芪松楂各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肉鸡的精神状态正常,运动、呼吸及排泄物未见异常;各剂量组显著(P<0.05)提高了肉鸡增重、饲料消耗量、饮水量和降低了料重比;各剂量组鸡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胃、肠道和肾脏眼观和镜检未见明显异常.各剂量组鸡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没有发生显著(P>0.05)变化.上述结果表明,芪松楂散在15 g/kg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芪松楂散 生产性能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MDH基因非生物逆境响应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谷子MDH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得到2个谷子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SiMDH1、SiMDH2,并对SiMDH1和SiMDH2的编码蛋白特征、基因结构、功能、进化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了SiMDH1和SiMDH2在苗期不同逆境及关键生育期干旱胁迫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表达.蛋白特征参数和序列分析表明,SiMDH1和SiMDH2蛋白特征参数相似度很高,序列非常保守,都含有MDH基因的特征功能域苹果酸酶NAD结合域和苹果酸酶C端功能域.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SiMDH1和SiMDH2主要定位于叶绿体、细胞质和线粒体.启动子区域顺式元件分析发现,在SiMDH1和SiMDH2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光应答、激素类和其他类应答元件.苗期逆境qPCR表达谱分析发现,SiMDH1和SiMDH2受脱落酸(ABA)、聚乙二醇(PEG)、高盐和低温不同程度诱导,揭示SiMDH1和SiMDH2参与了谷子苗期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进一步分析发现,SiMDH1和SiMDH2参与了谷子在拔节、抽穗、灌浆期的干旱应答,而光照强度会显著影响SiMDH1和SiMDH2基因在不同生育期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MDH逆境应答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善作物抗逆性提供了试验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谷子 苹果酸脱氢酶(MDH) 基因 非生物逆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生料酿醋过程中的真菌多样性

微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生料酿醋不同阶段的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生料酿醋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山西一家生料酿醋企业采集原料、麸曲、发酵缸醋醅、熏醋样、淋醋样等涉及生料酿醋各阶段的样品共51份,扩增真菌ITS1区序列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多样性.[结果]除5份样品未扩增成功外,在剩余46份样品中共检测到489个真菌OTU,以子囊菌为主(占88.3%).原料、麸曲、发酵缸醋醅、熏醋样、淋醋样等不同组别间在真菌群落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原料和麸曲中的真菌物种丰富度最低,发酵缸醋醅的真菌物种丰富度最高,熏醋样和淋醋样中的真菌物种丰富度又有所降低.原料和麸曲中的优势真菌分别为酿酒酵母和黑曲霉,是发酵阶段真菌的重要来源,但发酵缸醋醅中也检测到大量可能来源于发酵室环境的真菌.发酵缸醋醅在不同发酵时期间也存在明显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并可据此划分成发酵前期(包括发酵第2–13天的样品)和发酵后期(包括发酵第17–46天的样品).酿酒酵母和亮白曲霉的丰度在发酵前期显著高于发酵后期,而黑曲霉、一种小戴卫霉科真菌等的丰度在发酵后期显著高于发酵前期.[结论]生料酿醋的不同阶段和发酵缸醋醅发酵的不同时期,其真菌群落结构都存在明显差异.酿酒酵母和黑曲霉是发酵阶段的优势真菌.本研究为生料酿醋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料酿醋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黑曲霉 酿酒酵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枝选留对高纺锤形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确定苹果高纺锤形树形构建中特定阶段的最佳树相参数,为果园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7年生矮化高纺锤形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不同主枝数量对树体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所涉区间内,苹果的株产随主枝数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主枝数为25个时产量达最高值.苹果的单果重随着主枝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主枝数23~24个时,其单果重最高.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随主枝数的增加而降低,均在主枝数23~25个时,其TSS和花色苷含量达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苹果的株产、单果重、TSS和花色苷含量均与主枝数显著负相关(r=-0.721~-0.964).[结论]综合各指标,主枝数为24.29个时,5~7年生高纺锤形苹果的平均株产、单果重、果肉TSS及果皮花色苷含量四指标均可达相对较高水平.

关键词: 苹果 主枝数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CO2浓度、干旱及其互作对不同持绿型小麦幼苗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持绿型品种'烟农19'和非持绿型品种'旱选3号'为试材,在开放式气室(OTC)内设置正常CO2浓度(370μmol·mol-1)和高CO2浓度(550μmol·mol-1),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5%~55%)和灌溉(田间持水量的75%~85%),共4个环境处理,采用盆栽法研究高CO2浓度、干旱及其互作对不同持绿型小麦幼苗生长性状、生物量积累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高CO2浓度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分蘖数的影响更显著,干旱条件下高CO2浓度使旱选3号和烟农19的分蘖数分别增加了61.0%和42.3%.两种水分条件下,高CO2浓度显著增加了小麦幼苗的生物量,降低了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脯氨酸的含量.干旱条件下,高CO2浓度表现出更好的"肥效作用".此外,不同持绿型小麦品种对高CO2浓度的响应存在差异,旱选3号对CO2的响应更敏感.因此,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CO2浓度升高时可以适当减少田间灌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还需注意选择适宜的品种.

关键词: 小麦 开放式气室 2浓度','') >CO2浓度 干旱 幼苗 生理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的光敏型饲草高粱分子辅助育种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光敏型饲草高粱新品种传统选育方法进行改良,构建分子辅助育种体系,从而提高品种选育效率,降低育种成本,为形成新的育种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光敏型(不抽穗)饲草高粱品种晋光1R去雄后为母本、非光敏型(抽穗)饲草高粱BMRC-3-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按照光敏与非光敏性状将群体分为两类,各选30株,取叶片提取DNA,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和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晋光1R/BMRC-3-2的F2群体进行光敏感基因定位分析,以及特异性SSR引物的设计、筛选;将筛出的特异性引物对F1杂交种(以晋光1R为亲本选育的高代稳定恢复系作为父本与其他不育系测配得到的F1代杂交种)进行光敏性鉴定,通过与田间表型对照,确定最终目标引物,从而构建新的光敏型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体系.[结果]经过SNP index分析,选取99%阈值线最高点前后约250 kb的区域作为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区域总长度为500 kb,共400个SNP位点,对这些SNP位点注释,其中非同义突变或者stop-gain或者stop-loss的SNP位点有6个,最终确定2个候选基因与高粱光敏感性相关,这两个基因位于高粱第7染色体.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开发引物51对,对光敏和非光敏的亲本及F1杂交种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选定1对特异性引物70.2-3,结果表明,以251 bp处出现"单峰"为判断依据,引物70.2-3对50个非光敏型F1杂交种的鉴选准确率达到100%,所有材料均在251 bp附近出现峰值.以214和251 bp两处附近出现"双峰"为判断依据,该引物对另外50个光敏型F1杂交种鉴选的准确率达到90%,其中F1-69、F1-70、F1-71这3个材料在214和262 bp附近出现"双峰";F1-81仅在251 bp处有"单峰",而F1-86则在251和232 bp两处附近出现"双峰".[结论]发现了控制高粱光敏性的候选基因LOC8068537和LOC8068548,位于高粱第7染色体810 000-1 310 000 bp,获得特异性引物70.2-3,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传统育种手段,用实验室验证替代田间测交观察,节省了育种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率.

关键词: 饲草高粱 光敏型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温度和含水量对党参种子活力的影响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不同含水量(6.17%~1.52%)的党参种子在-4℃、0℃、4℃和常温条件下贮藏24个月后活力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与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温度和含水量对贮藏期间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4℃低温和常温贮藏后,党参种子活力呈不同程度降低,含水量低的种子活力下降缓慢.常温贮藏24个月后,含水量在3.36%~1.52%区间的种子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分别维持在90%和60%左右.在4~-4℃低温下贮藏24个月后,含水量6.17%~1.52%的种子活力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以5.13%~1.52%含水量的种子活力更高.贮藏24个月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呈基本一致的趋势,但相对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并不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党参种子在超干条件下常温贮藏,至少可在2年内保持良好的活力,最适含水量为3.36%~1.52%.

关键词: 党参 贮藏温度 种子含水量 种子活力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视觉网络在小麦籽粒分类中的应用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分类小麦籽粒为面包小麦或硬粒小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应用,依靠多层感知器(MLP)通过高分辨率摄像机,利用图像处理技术(IPT)获取了4维3色5纹理的主要视觉特征;再从12个主要特征中复制出21个视觉特征,将视觉特征的数据集作为ANN模型的输入参数建立了4种输入数据子集的ANN模型.将200粒籽粒中的180粒用于ANN模型训练,20粒用于精度测试.利用相关CfsSubsetEval算法对ANN模型进行简化,确定了对分类结果最有效的输入参数个数为7.采用简化的ANN模型对20粒样品进行检测可准确分离面包小麦和硬粒小麦的籽粒,平均绝对误差(MAE)为9.8*10-6.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分类器可以成功对小麦籽粒进行自动分类.

关键词: 小麦籽粒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人工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锌、硼肥对晋荞麦(苦)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技术,运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了现蕾期和盛花期喷施锌、硼微肥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锌、硼肥显著提高了荞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单施锌、硼肥的最高浓度为60和45mg/L,配施锌浓度为60mg/L、硼为30mg/L;适宜喷施时期为现蕾期;锌、硼肥配施对籽粒蛋白质和产量形成具有增效性,对籽粒总黄酮的形成具有拮抗性,有效减轻了总黄酮的降低程度.由此可知,适量的锌、硼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荞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荞麦 锌肥 硼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料醋醅中优势醋酸菌的筛选及其产酸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生料醋醅中筛选出优势产酸醋酸菌,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生物学鉴定,确定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通过菌落计数器计得的菌落数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产酸类型和产酸量,绘制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结果 显示,巴氏醋杆菌的生物量在16 h达到最大.发酵过程产生的有机酸中,乳酸质量浓度最高,可达2.1 mg/mL,发酵116 h时乙酸含量达到1.8 mg/mL.草酸质量浓度最低,范围为0.4~1.23 mg/100 mL.柠檬酸质量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0.08~0.11 mg/mL之间.琥珀酸在发酵过程中质量浓度从0.04 mg/mL增加到0.31 mg/mL,主要起调和口感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为生料醋质量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醋酸菌 筛选 有机酸 产酸特性 乳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