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十种小米理化指标及蒸煮特性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西十种主推谷子碾制小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物理性状、矿质元素含量、色差变异和小米粥、小米饭的感官评价特性.结果表明,小米粒径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晋谷61、晋谷54、晋谷21千粒重、粒径数值较大;室温放置半年后晋谷21、晋汾107黄度值和明度值变幅较小,商品稳定性好,黄度值和色差值呈正相关,明度值呈负相关.不同品种小米钙、硒变幅分别在0.013%~0.018%、0.237~0.352 mg/kg之间,铁、锌变幅在22.6~32.0 mg/kg、25.3~30.3 mg/kg之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晋汾107钙、硒含量最高,晋谷21铁含量最高,晋谷61锌含量最高,为谷子品种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综合各因素对比,除社会上主推近30年的品种晋谷21外,晋汾107综合性状较好,稳定性好,可作为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
关键词: 小米 矿质元素 色差变异 小米粥 小米饭 感官评价


特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众德丰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特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众德丰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自选系P 10-95为母本,自选系P 13-606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16年、2017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892.0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5.7%,2018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006.2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6.9%.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病、抗逆、品质优良等特点.生育期122 d,适宜在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及有效积温≥2 200℃的地区种植.


转基因马铃薯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分析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09-4为本实验室构建的抗马铃薯PRLV的RNAi基因和特异切割马铃薯PSTVd的核酶基因无标记双价表达载体pCAMBIA3301-DR-IS导入马铃薯中获得的转基因无性系.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步移获取转基因无性系09-4的插入位点左边界旁侧序列,对获得的左边界序列进行分析,扩增获得片段大小为382 bp,包括转化载体序列119 bp及转基因马铃薯的旁侧序列263 bp;依据转化马铃薯的RNAi基因和左旁侧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扩增出大小为300 bp的片段,建立了09-4转基因无性系特异性标识和特异PCR检测方法,为转基因马铃薯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技术基础.


耐低氮糜子品种的筛选及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耐低氮糜子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糜子基因型材料及鉴定指标,为耐低氮品种的选育和耐低氮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来自国内外100份糜子品种为材料,在低氮胁迫(0纯氮)和正常施氮(150 kg·hm-2纯氮)处理下,连续2年进行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氮含量、氮素吸收共11个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糜子品种的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供试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氮含量、氮素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氮胁迫下,糜子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变化范围幅度降低,各农艺指标降低幅度排序依次为叶面积>草重>单株粒重>单株穗重>茎粗>主茎节数>穗长>千粒重>株高,不同糜子品种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均降低,降低幅度为氮素吸收>氮含量;低氮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施氮水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糜子籽粒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氮含量的变异系数,且低氮胁迫的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施氮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3%;株高、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氮吸收量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氮吸收量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12和0.812;根据耐低氮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100份糜子品种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3种类型。【结论】单株穗重、草重、氮吸收量等指标作为糜子耐低氮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榆糜3号、2058、榆黍1号、雁黍7号4个品种耐低氮能力最强。


陆地棉胁迫相关蛋白基因GhSAP8的克隆及其耐盐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s,SAPs)是具有A20结构域和(或)AN1结构域的一类锌指蛋白,广泛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GhSAP8基因(GenBank No.XM_016813997.1),全长519 bp,编码17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8.22 kD,等电点为7.51.GhSAP8包含1个A20和1个AN1结构域,是典型的SAP蛋白结构域组合方式.qRT-PCR检测结果显示,GhSAP8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盐胁迫处理使该基因表达量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盐胁迫响应.将GhSAP8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并进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转化,在15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过表达GhSAP8的拟南芥存活率(53%~70%)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27%),表明过量表达该基因可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另外,在盐胁迫条件下,盐胁迫相关应答基因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Δ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 1,AtP5CS1)、脱水诱导基因(responsive to desiccation 29 B,AtRD29B)、盐超敏感基因(salt overly sensitive 1,AtSOS1)和Na+/H+转运蛋白基因(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AtNHX1)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而非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中仅部分株系的AtP5CS1、AtRD29B和AtSOS1基因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对照.上述结果提示,GhSAP8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盐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拟南芥的耐盐能力.本研究可为培育耐盐的转基因棉花提供候选基因.
关键词: 棉花 胁迫相关蛋白8基因(SAP8) 基因克隆 耐盐性


柠檬酸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伊拉肉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柠檬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兔盲肠微生物的16S rDNA基因的V4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盲肠微生物Chao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1).2)在门水平上,各组试验兔盲肠微生物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主要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属水平上,各组最大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除青枯菌属、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外,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盲肠内容物pH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可提高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通过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比例来改变盲肠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谷子萌发吸水期关键代谢途径的筛选与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谷子适应性强,抗旱耐瘠,是起源于中国的重要作物.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谷子萌发不同吸水期的转录组差异,以期获得谷子萌发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调控谷子萌发的重要代谢途径和代谢物.[方法]以晋谷20为材料,构建谷子萌发过程中开始快速吸水期、滞缓吸水期和重新大量吸水期的cDNA文库,进行转录组分析;采用K-Means开展基因表达聚类分析;利用DE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COG、GO、KEGG等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利用KEGG富集挖掘不同吸水期调控种子萌发的关键代谢途径和关键基因;并采用qRT-PCR验证其可靠性;用HPLC分析关键代谢物含量.[结果]转录物测序分析获得谷子萌发开始快速吸水期、滞缓吸水期和重新大量吸水期覆盖整个基因组的基因表达谱,共获得33643个基因,识别9个具有不同表达模式的共表达基因簇.比较种子萌发的开始快速吸水期与滞缓吸水期、滞缓吸水期与重新大量吸水期、开始快速吸水期与重新大量吸水期,分别筛选出3893、4612和8472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表明,3个比较的差异表达基因都显著富集到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phenylalanine metabolism、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代谢途径;开始快速吸水期与滞缓吸水期、开始快速吸水期与重新大量吸水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还显著富集到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途径.并且3个比较中富集到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和phenylalanine metabolism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都最多,其中过氧化物酶基因(peroxidase)比例最高.通过qRT-PCR对4个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分析表明,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4-香豆酸-CoA连接酶3(4-coumarate-CoA ligase 3)在谷子种子中存在已形成mRNA,萌发吸水过程中呈先下调后上调再下调的表达趋势.苯丙烷类相关代谢物含量分析显示,芥子酸在种子中大量储备,在萌发过程中呈下调趋势;阿魏酸、对香豆酸和咖啡酸呈先上调后下调趋势.[结论]谷子萌发过程中,不同吸水期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其上游基因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和下游基因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在谷子萌发响应水分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中间产物芥子酸可能参与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关键词: 谷子 种子萌发吸水期 转录物组分析 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松针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调节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松针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松针多糖在肉鸡疾病防治方面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的松针多糖作用于巨噬细胞HD11,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1μg·mL-1的LPS)和松针多糖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μg·mL-1的松针多糖).噻唑蓝(MTT)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活性、Griess法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HD11吞噬活性,酶联免疫(ELISA)检测巨噬细胞HD11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α(IFN-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D11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MTT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25、50、100、200、400μg·mL-1)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说明在25-400μg·mL-1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没有毒性,可以进行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极显著(P<0.01)增加了NO释放量和细胞吞噬活性,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了细胞因子IFN-α 的含量和iNOS的含量及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了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量.当松针多糖浓度在50、100、200、400μg·mL-1浓度时,细胞因子IL-6和TNF-α 的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极显著(P<0.01)降低NO释放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了细胞因子IFN-α 的含量、iNOS的含量及mRNA表达量和IL-10含量.当松针多糖浓度在25、50、100μg·mL-1浓度时,细胞吞噬活性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细胞因子IL-6的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当松针多糖浓度在25、50、100、200μg·mL-1浓度时,细胞因子TFN-α的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松针多糖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HD11的天然免疫调节能力,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不同灌水量对吕梁山区微灌核桃生长特性、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山西省半干旱区微灌条件下核桃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以制订合理的灌溉制度,以10年生香玲为试材,探讨微灌条件下吕梁山区半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分析不同灌水量对核桃生长特性、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新梢长度、叶面积、果实纵横径及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各指标增幅降低;灌水定额为120 m3/hm2时,水分入渗深度可满足核桃根系耗水需求,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优.全生育期耗水总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萌芽期耗水强度最大,果实膨大期为需水关键期,硬核期为耗水量最大期.综上,半干旱区核桃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灌水定额120 m3/hm2,生育期灌溉5次,其中开花期、硬核期、油脂转化期各灌溉1次,果实膨大期灌溉2次.


减氮量施用缓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缓释氮肥与尿素等氮量配比、减少总氮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尿素全部基施处理(CK)比较,减氮、施用缓释肥料可以保证春玉米稳产,其产量及构成因素整体表现优于对照;其中减少20%氮肥用量的处理增产率最高,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0.8%;(2)减氮、施用缓释肥料对春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及棒三叶的SPAD值等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3)施用等氮量缓释肥料的处理0~1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降低了硝态氮向更深土层淋溶的风险.总之,春玉米栽培减量施用缓释氮肥具有可获得较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风险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