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607条记录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

岩石学报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尔金地区发育南、北两条早古生代缝合带,通过对带内出露的大量早古生代蛇绿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以及不同性质的花岗岩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比,发现南、北缝合带内岩体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形成的时代和构造环境等方面具有可对比性,推测在早古生代两者处于同一个俯冲带体系中,只是演化时限存在沿走向的穿时性。本文提出,阿尔金造山带为一弯山构造,我们称之为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通过古地磁资料与板块重建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塔里木-柴达木陆块在早古生代很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漂移,发生了以逆时针方向为主的相对旋转,这与弯山构造的形成息息相关。在原特提斯洋向南斜向俯冲闭合过程中,分布在大洋中的塔里木-柴达木陆块、中阿尔金-中祁连微陆块以及其他亲冈瓦纳古陆的微陆块组成的链状陆块群,形成了近直线型的俯冲造山带。在斜向俯冲-碰撞机制下,塔里木-柴达木陆块的逆时针旋转,诱发了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右行走滑断裂带,加之微陆块间的俯冲-碰撞相互作用的影响,最终导致初始造山带发生弯曲。塔里木盆地内发育的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以及呈"S"形展布的古构造、油气藏分布形态恰好为其提供了佐证。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原特提斯洋俯冲、闭合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为建立中央造山带的演化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尔金造山带 弯山构造 原特提斯洋 斜向俯冲 碰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杀灭虾源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特性及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微波和水浴对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的杀菌效果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作用,对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水浴杀菌和微波杀菌处理前后孢子数量、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及孢子萌发生长曲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相同杀菌温度,微波对地衣芽孢杆菌孢子杀灭效果强于水浴,尤其是温度低于90℃;与Weibull拟合杀菌效果相比,线性拟合(R2>0.56)比Weibull拟合(R2>0.89)效果较差,但线性拟合结果更加直观;孢子悬液OD_(260 nm)和OD_(280 nm)先升高后下降,微波处理后孢子悬液OD_(260 nm)和OD_(280 nm)开始发生增长的时间均早于水浴,且微波处理在10 min内,OD_(260 nm)和OD_(280 nm)达到最大值,水浴处理在40 min内,OD_(260 nm)和OD_(280 nm)达到最大,说明微波处理导致的蛋白质和核酸泄露的时间均早于水浴;与水浴相比,微波处理后的芽孢萌发曲线延滞期均较长,水浴95℃处理100 min,延滞期即可延长8 min,而微波95℃处理10min,芽孢不再萌发。结论:微波杀菌对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的杀菌效果显著性强于水浴杀菌。通过对微波对枯草芽孢杆菌孢子杀菌效果的研究,可为靶向杀菌和微波杀菌在食品加工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微波 杀菌 食品加工 地衣芽孢杆菌 孢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新鲜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优势腐败菌对碳源的利用及动力学的差异性,设定在5、25℃温度条件下,通过感官及理化指标确定其货架期终点,使用MIDI气相色谱对分离的腐败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菌相变化确定优势腐败菌,再使用16S RNA分子鉴定对优势腐败菌定种。利用Biolog系统测定其碳源利用的差异性,通过Gompertz方程对其碳源利用曲线进行拟合,求解其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新鲜大黄鱼在5、25℃时的货架期分别为(9.0±1.0)、(1.0±0.11)d;分离的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和河流弧菌;5℃时腐败菌总体碳源利用率低于25℃;5℃时腐败希瓦氏菌颜色平均变化率大于河流弧菌;25℃时小于河流弧菌。在5℃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单糖、多糖、羧酸、酯类;河流弧菌利用的碳源为单醣、多糖、氨基酸和羧酸;在25℃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和河流弧菌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单醣、多糖、氨基酸和羧酸。结论:温度影响腐败菌的碳源利用率,不同腐败菌的碳源利用存在差异性,通过调节温度、改变底物碳源等环境因子可以达到抑菌目的,从而延长新鲜大黄鱼的货架期。

关键词: 新鲜大黄鱼 优势腐败菌 碳源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石榴石化学组成及物源示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流域主要干流和支流碎屑沉积物中的单颗粒石榴石化学组成分析显示,石榴石元素组成以SiO_2、FeO、Al_2O_3、MnO、CaO、MgO、TiO_2为主,石榴石组合主要是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钙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其平均物质的量分数分别是65.4%、13.8%、9.4%和11.5%.利用石榴石G-P-AS物源分析方法,可以识别出长江流域的特征石榴石组合.长江水系沉积物中碎屑石榴石呈低Mg、高Mn特征,其源岩以中低级变质岩为主,长江流域出露的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以及低温接触变质岩控制了沉积物石榴石的组成.金沙江是长江入海粗粒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石榴石组合呈现为典型的低Mg、高Mn特征,与整个长江干流石榴石组成一致,但由于未受到中下游近源沉积物影响,其石榴石组合可以作为长江特征物源端元,用以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物源示踪.

关键词: 长江水系 沉积物 碎屑石榴石 化学组成 物源示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萝藻中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种类分析及抗氧化性能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萝藻中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成分的种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海萝藻甲醇提取物,并对该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能体外测试。结果表明,海萝藻甲醇提取物在332~33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经液相色谱分析其中存在5种疑似MAA成分。LC-Q-TOF-MS分析表明检测到的5种成分均是MAA成分,分别是Shinorine、Mycosporine-2-glycine、Asterina-330、Porphyra-334、Deokygadusol,其中Shinorine占总含量的98.3%。海萝藻MAAs粗提物存在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能,海萝藻MAAs粗品物对·O2-、·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IC50值分别为2.730 mg/m L和7.710 mg/m L,对DPPH的IC50值为13.679 mg/m L,在常温见光状态下相对稳定。

关键词: 海萝藻 类菌胞素氨基酸种类分析 抗氧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颗粒态金属分布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于2009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黄河口水体悬浮颗粒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ICP-AES测定Al、Fe、Mn、Cr、Cu、Ni、V、Zn的含量,探讨调水调沙对颗粒态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调水调沙前?中?后期黄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颗粒态重金属的浓度升高,河口区颗粒态重金属的浓度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以Al为校正因子归一化消除颗粒粒径影响后,重金属的分布差异变小,表明粒径是影响重金属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黄河口Cu?Zn相对富集,且调水调沙后其污染程度加重.在影响颗粒态重金属组成的因素中,颗粒物来源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 颗粒态重金属 分布 污染 调水调沙 黄河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根拉曼频移用于深海热液温度探测的方法探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深海极端环境,热液区域不仅分布着各种硫化物矿产,而且孕育着特殊的生态群落,对热液流体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热液的运动机制。激光拉曼光谱技术除了定性分析方面的优势外,已经被逐步用于定量分析,并且在原位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模拟了深海热液喷口流体的高温高压环境,探讨了水分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拉曼光谱在热液流体温度探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水峰ν_1(H_2O)、硫酸根ν_1(SO_4~(2-))的拉曼频移与温度、离子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峰ν_1(H_2O)和硫酸根ν_1(SO_4~(2-))的拉曼频移随温度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水峰ν_1(H_2O)的拉曼频移受流体硫酸根浓度的影响明显,因此不适用于硫酸根离子浓度变化明显的热液流体温度的测量。相比之下,ν_1(SO_4~(2-))的拉曼频移对流体硫酸根浓度和流体压力不敏感,为温度的反演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建立了ν_1(SO_4~(2-))的拉曼频移与温度的线性方程:Rν_1(SO_4~(2-))=-0.03T+980.69,其中,R~2=0.998 6,可用于对深海热液喷口流体温度的原位探测等实际应用。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热液流体 硫酸根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科学通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6年10月在南海三沙永乐龙洞开展的水体环境要素的综合观测,获取了水体温度、盐度、密度、叶绿素a、溶解氧、浊度、悬浮颗粒物粒度和海流等数据,研究了南海三沙永乐龙洞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乐龙洞在水深10 m以下区域与外海无大规模连通;水体温度、盐度、密度存在多个跃层,分别位于水深3,10,50和80~110 m附近水深,其中以50 m水深附近跃层最强,155 m以下区域水文要素几无变化.叶绿素a垂向分布表现为多峰特征,在10~20 m附近存在一次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区.随着水深增加叶绿素a含量快速降低,在水深90 m附近叶绿素a浓度达到最大值,而后叶绿素a快速降低.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较为复杂,表层最高可达7 mg/L,在温度、盐度和密度跃层水深附近浓度快速降低,并在水深90 m附近降为0,即无氧状态.水体浊度与叶绿素a分布特征极为相似,即在水深10~20和90 m附近存在浊度高值区.龙洞内悬浮颗粒物主要有两个粒径组分,分别为145~500μm的粗颗粒组分和5.28~38.55μm的细颗粒组分,其中以粗颗粒组分为主.龙洞80 m以上和其下水体性质差异显著,表明其来源不同.80 m以上水体温度、盐度跃层主要为日变和季节性跃层,80~110 m为永久性跃层.跃层处密度的显著差异,导致水体垂向对流受限并富集悬浮颗粒物,是导致溶氧浓度快速降低的主控因素.80 m以下水体与其上水体几无交换,加之有机颗粒物的氧化与分解,形成无氧状态.悬浮细颗粒组分体积浓度控制水体浊度变化,推测细颗粒应主要为矿物及岩石碎屑,粗颗粒应主要为藻类和海洋雪花等.

关键词: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 水体环境要素 垂向分布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鱼虾肉中的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庆大霉素(gentamicin,GEN)、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安普霉素(apramycin,APR)的抗体同时偶联到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上,制备成复合型免疫亲和柱(immunoaffinity column,IAC)。建立鱼虾肉中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采用BEH Amide(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05%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模式监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IAC对GEN、KAN和APR的柱容量分别为1 127、1 368、925 ng/mL,洗脱液选用0.1%甲酸-甲醇溶液。GEN的线性范围为80.0~500μg/L,KAN和APR的线性范围为20~5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鱼虾肉基质中3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1.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4.2%~10.9%(n=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40μg/kg和20~80μg/kg。为水产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监控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检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相细粒混合沉积岩岩石类型划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地学前缘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类型及特征的精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复杂、岩石组分多样,包括陆源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是一种过渡类型的混合沉积岩;(2)综合物质组分、沉积构造、有机质特征等因素,划分细粒混合沉积岩岩相类型,主要包括单一组分岩相和多组分混杂岩相两种类型,每一类岩相具有多种沉积构造,包括块状、条带-团块状和纹层状等类型;(3)研究区主要发育块状泥晶云岩相、块状粉砂质砂屑云岩相、块状凝灰质粉砂岩相、条带状含凝灰云岩相、纹层状粉砂质/泥质沉凝灰岩相和纹层状云质泥岩相等,不同岩相类型的储集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块状凝灰质粉砂岩相、条带状含凝灰云岩相和纹层状粉砂质沉凝灰岩相为最有利岩相类型。

关键词: 细粒混合沉积岩 岩相划分 储集特征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