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浦东滩涂新垦区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优势种演替趋势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1年杂草普查结果表明:由于滩涂新垦区稻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措施,稻田杂草发生与内陆熟地稻田有较大的差异。浦东滩涂新垦区稻田杂草发生和分布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内陆熟地稻田几乎未发生的海三棱蔗草(Scirpus mariquete)、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Acorus calamus)等在滩涂垦区稻田发生频率较高;(2)不同田块间优势杂草种类差异较大,主要有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海三棱蔗草3个优势种;(3)同一自然田块中,杂草分布极不均匀,优势杂草呈集群分布;(4)优势种杂草演替较快,2009年杂草普查时,海三棱蔗草是唯一的优势杂草,稗草和千金子发生数量较少,至2011年普查时,千金子和稗草上升为优势杂草,其危害甚至已经超过海三棱蔗草。


基于成本收益的灾后重建区耕地保护区位选择
《自然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灾后重建区的耕地保护区位选择是保障农村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成本收益论,将直接投入成本、非农化机会成本以及政策成本耦合得出耕地保护投入成本,与潜在收益综合分析后形成了重建区耕地保护区位选择的研究框架,构建了区位选择指标体系。在此框架下,对2008年"5.12"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四川省彭州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研究高适宜性的耕地保护空间位置。结果表明,彭州市耕地保护的优选区位主要位于通济镇、新兴镇、磁峰镇、桂花镇、军乐镇、隆丰镇、升平镇、三界镇、敖平镇以及丽春镇、葛仙山镇大部分地区。研究为彭州市补充灾毁耕地、耕地空间重置等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位选择 土地适宜性评价 灾后重建 彭州


几种酚酸物质对西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西瓜残体腐解产物和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香豆酸、肉桂酸、阿巍酸、香草酸4种酚酸物质。研究表明:酚酸物质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的某些生理活性有显著影响。酚酸物质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酚酸浓度为800 mg/L时,肉桂酸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香草酸的抑制作用最小,其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2.6%和37.9%;肉桂酸对西瓜的胚根长和胚轴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香草酸的抑制作用最小。西瓜幼苗根系脱氢酶和SOD酶活性随酚酸浓度增加逐渐降低,POD、PPO酶活性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


新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变异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方法对5份疑似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场采集的腹泻粪便样品和小肠组织样品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DNAStar进行序列对比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5个PEDV S及ORF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99.6%,氨基酸同源性为86.3%~99.3%。与经典病毒株CV777相比,CH-GZH毒株在PEDV S基因3 581~3 583 bp处存在3个核苷酸缺失;CH-ZJ毒株在ORF3基因245~293 bp处缺失49个核苷酸。S及ORF3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与中国毒株BJ-2011~1亲缘关系较近;CH-ZJ独立于其他中国病毒株独自构成一个群体,与其他病毒株有较大差异。


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的方法,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番茄种子,在5 g/kg NaCl胁迫下,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用适合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6-苄氨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处理番茄种子均能提高番茄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相对而言,用25 mg/L IAA处理能够增加幼苗鲜重、株高和根长;用150mg/L的GA_3处理能够提高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等指标;用0.1 mg/L 6-BA处理能够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促进幼苗的生长;用0.1 mg/L AB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平均根长。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比较表明,在5 g/kg NaCl胁迫下用150 mg/L GA_3处理番茄种子,对促进其种子荫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效果最理想。
关键词: 番茄 抗盐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盐胁迫


外源6-BA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能分配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外源6-BA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6-BA显著增加了低温胁迫下茄子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和胞间CO2浓度(C i);同时外源6-BA明显提高了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PSII潜在活性(F v/F o)、PSII天线转化效率(F v′F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光化学反应能量(P),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天线热耗散能量(D),对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E)无明显影响。表明外源6-BA处理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光合作用,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从而保护光合系统,降低低温胁迫对植物的损伤。
关键词: 外源6-BA 茄子 低温胁迫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能量分配


甜瓜蔓枯病抗性QTL定位的研究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甜瓜(Cucumis melo L.)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并筛选出抗性连锁分子标记位点。【方法】高抗蔓枯病品系JGD-3做母本,感蔓枯病品系S717做父本,杂交构建包含122个单株的F2代群体,各单株分别自交得到相应的F3代家系;分别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叶片人工喷雾苗期接菌,完成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鉴定;基于已构建对应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联合复合区间定位蔓枯病抗性数量基因位点(QTL)。【结果】两种环境下共检测到甜瓜蔓枯病抗性5个QTL(gsb1.1,gsb2.1,gsb3.1,gsb5.1和gsb6.1)作用位点,位于连锁群1,2,3,5和6上,单个QTL解释贡献率于2.5%~23.0%之间。两种环境中稳定重复检测的QTL是gsb1.1和gsb6.1;gsb2.1在2010年秋季被检测出,gsb3.1和gsb5.1在2011年春季检测到。两种环境下检测的QTL解释表型变异总和是42.0%(2010年秋季)和49.0%(2011年春季)。【结论】以甜瓜JGD-3为抗源鉴定蔓枯病抗性为数量遗传性状由多基因共同控制,有2个QTL位点在两种环境中被重复检测;与QTLs紧密连锁的标记(<5cM)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甜瓜抗蔓枯病品系和蔓枯病抗性基因分离、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 蔓枯病 数量性状基因(QTL) F2:3家系


在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的风景区道路选线研究-以安徽省舒城县周瑜城风景区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道路选线研究,是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风景区道路选线需要考虑多个因素,而传统的通过避让敏感区的道路选线方案无法对这多个因素进行统一分析,因而可操作性不强.提出了一个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下,利用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最优路径分析技术进行道路选线的方案,并以安徽省舒城县周瑜城风景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道路选线方法可以按照选线方案,自动生成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道路选线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最优路径分析 GIS


苯并噻二唑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感病品种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并测定BTH处理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接种对番茄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2.0mmol/LBTH能有效诱导番茄产生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其中0.5mmol/L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可达42.7%.喷施BTH或接种,Ⅳ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诱导并接种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高.说明BTH处理可以诱导番茄增强防御酶活性,降低病情指数,增强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含量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乙氧基喹啉含量,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评价饲料添加剂乙氧基喹啉品质的方法。选取典型乙氧基喹啉产品(主要包括95%原油、60%粉剂和30%粉剂),用乙腈超声提取,外标法定量。在10~100μg/ml范围内,乙氧喹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能够满足饲料添加剂乙氧基喹啉检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