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吉林省三系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吉林省粳型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技术问题,阐述了吉林省继续开展粳型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和利用研究的策略。


东北春播区玉米种质创新问题与对策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中分析总结了东北春播区玉米种质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东北春播区玉米种质创新的方法与对策。


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及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2007年通过对24个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产量性状及品质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其产量性状及品质特性优异的品种有:大叶苜蓿、Magna601、农宝、胜利者、Ladak+、MagnumV-Wet和霍普兰德。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18”的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单1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于2002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6—200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467.8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8.3%。200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711.4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5.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熟期早、抗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单18"。该品种适宜吉林省吉林、白城、通化、延边等中早熟区种植。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合子基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08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合子转化方法。用农杆菌介导合子转化方法,以含有bar基因的标准双元载体PTF102和含有bar基因和双价抗虫基因Cry1A(a)或Cry1A(c)、PTA(半夏凝集素)的载体p3300-Bt-pta转化玉米自交系吉8902、丹340、吉4112、吉853、铁7922及PA91,直接从受体植株得到转化种子,用除草剂PPT筛选和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及后代。实验分析了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3批转化操作的结实率、转化率及转基因的遗传情况:经农杆菌侵染的雌穗平均结实率为39%,合子转化频率达1%以上,转基因可以遗传下去。农杆菌介导玉米合子转化方法可以重复获得成功,表明我们成功建立起一个新的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


大豆高脂肪组合F_3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研究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早世代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3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3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极弱的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也不显著。在F2代中,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与F2代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F3代已经不显著了。说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对后代脂肪含量的影响在逐代减弱。


不同添加剂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约19 kg的松辽黑猪32头,按公母各半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抗生素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复合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采用Cr2O3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测定了4种不同添加剂日粮对松辽黑猪主要营养成分消化利用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屠宰试验以及肉质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前期对照组各种养分消化率显著优于试验组,后期酶制剂组各种养分消化率较高,中草药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活体的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H24微生态制剂组肉质显著高于其它3组。


温度对黑土磷形态及有效性影响
《土壤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土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施磷和施磷情况下,Ca2-P、Ca8-P、Fe-P含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l-P含量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少;Olsen-P的含量,在不施磷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30℃时效果要明显好于10℃和20℃,施磷时,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不施磷情况下,有效磷和各形态的无机磷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施磷时,除Ca8-P含量增加外,其它各形态磷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黑土中磷的主要组分是Al-P和Ca2-P,并得出了它们与Olsen-P的回归方程:Y=-0.958+0.675X(1 Ca2-P)+0.286X(3 A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