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70年代末期以来,小麦纹枯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江苏省及其邻近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明确病害的消长动态,掌握发生流行规律,是合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选择小麦纹枯病重病田块设立试验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4号和宁麦6号。采用定点系统观察法,小区重复三次,2月底定株挂牌,每重复50单株,返青后进行系统调查,病情按5级标准记载。


奶牛子宫内膜炎之病因分析
《中国兽医科技 》 1989
摘要:笔者于1985~1986年,调查研究了南京的卫岗、仙林及徐州、无锡等地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情况。统计表明:分娩母牛共1812头,其中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有586头,占32.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胎衣滞留、季节、脂次、饲养管理及不孕症有关. 病因分析 ①与胎衣滞留的关系:胎衣滞留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衣滞留的母牛中有65.1%发生子宫内膜炎。②与季节的关系:南京、徐州等奶牛场908头分娩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419头,占46.1%。以夏季的6、7月份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最高,为60.2%(21/34)。夏季3、4月份子宫内膜炎


无土栽培的基本形式与装置(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三、岩棉培装置 岩棉培(RF培)技术,是1969年由丹麦古罗太公司开发,是一种基质栽培的特殊形式. 岩棉(Rock wool)是用60%辉绿岩或玄武岩、20%石灰石或白云石,加20%焦炭混合物于冲天炉经1600℃高温熔融,並经四辊离心机加工成一种纤维,再经沉降室制毡,添加酚醛树脂粘合固化,並加亲水剂以增加其亲水性,制成岩棉毡。利用这种岩棉作基质的无土栽培称之为岩棉培。这种形式的无土栽培装置简单,营养液的管理方便,不受地平限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温度变化小,便于立体栽培,广泛适用于蔬菜和花卉的无土栽培。


高淀粉工业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号
《农业科技通讯 》 1989
摘要:苏薯2号(宁薯180)系江苏省农科院1983年从南丰与栗子香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是一个优良的高淀粉工业用兼食用和饲用的甘薯新品种。1989年4月3日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可在长江及黄河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产量表现苏薯2号鲜薯产量与徐薯18相仿或略高,但薯干和淀粉产量比徐薯18显著增产。据1984~1988年全国各地128个点次的试验结果,苏薯2号鲜薯产量平均比


聚类分析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种子 》 1989
摘要:聚类分析,是研究事物之间相似性或相似程度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定义相似系数,性质相近的事物,它们的相似系数越接近1,彼此无关的事物,它们的相似系数越接近。比较相似的事物归为一类,不怎么相似的归属不同的类;或者将每个被研究的事物看作 m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定义距离,距离相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属于不同的类。由于方法性较简便,可以在许多应用研究领域中显得十分活跃。根据报道和我们在这方面的初步研究,聚类分析在棉花遗传


江苏省大、小麦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89 CSCD
摘要:1984至1986年间,采集江苏各地大、小麦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丝核菌属菌株分别为23个和50个。经比较鉴定其培养特性,菌丝形态、隔膜孔器以及细胞核数目,结合菌丝融合测试,50个小麦纹枯丝核菌菌株中除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AG_5群外,其余均为禾谷丝核菌(R.cetea-lis Vander Hoeven),其中CAG_1、CAG_3、CAG_6、AGC_1分别为44、1、1和2个菌株。在23个大麦纹枯丝核菌菌株中,除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AG_5群外,其余均为禾谷丝核菌,其中CAG_1、CAG_2、AGE的菌株分别为18、1、1、另有一菌株不属所测融合群。人工交互接种试验表明:来源于大麦和小麦的禾谷丝核菌CAG_1群菌株对于大、小麦均有极强的致病力;立枯丝核菌AG_5群菌株次之,也有一定致病力;其他融合群的菌株致病力较弱。因此,引致江苏省大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禾谷丝核菌(R.cerealis)的CAG_1群。


南京地区康乃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又名香石竹,是石竹科的代表种,为世界三大切花品种(月季、菊花、康乃馨)之一。康乃馨以其品种繁多、花姿高雅、花色绚丽多彩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馈赠宾友、装饰宾馆、客厅、美化环境的佳品。康乃馨原产南欧、西亚、地中海沿岸,要求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pH值6.0~6.5。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四面环山,年温度变幅大,夏季温度高达35~39℃,且持续时间长,冬季寒冷,最低温度达-8~-10℃。全年雨量分布不均,土壤粘重。为探索该地区康乃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从1982年开始引种,并对其栽培基质、方式以及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抗枯萎病品种——苏棉1号
《中国棉花 》 1989
摘要:苏棉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复式杂交育成。亲本组合为86—1×(1087-2×黑山棉1号)F_1。其中1087—2系岱红岱×岱_(16)后代中选得的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