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夏薯栽培技术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摘要:甘薯淀粉是我国轻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为了满足工农业生产对高淀粉甘薯品种的要求,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在1981~1988年以高淀粉、高产、抗病为主攻目标,从南丰×栗子香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高淀粉新品种苏薯2号(原系号为宁403-180,简称宁180)。1986~1988年江苏省及全国大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表明,苏薯2号鲜产与徐薯18相仿,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比徐薯18增产10%以上,薯干率和鲜薯淀粉率都比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六优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摘要:六优3-2是江苏省农科院配组成的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第二个粳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与六优1号相比,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亩产可超过500公斤,一般比盐粳2号增产15~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主要水稻品种对三种害虫的抗性

江苏农业学报 1989

摘要:对江苏省目前种植的45个主要水稻品种(系)进行了褐稻虱、白背稻虱、二化螟的抗性鉴定,发现双抗品种1个,单抗品种5个。粳稻和籼稻相比,粳稻对褐稻虱较敏感、对白背稻虱和二化螟有耐虫性。籼稻对二化螟比较敏感。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机制亦作了探讨。

关键词: 籼稻和粳稻 抗性 稻飞虱 二化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大豆花叶病品种类型的鉴定及其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摘要:大豆花叶病是我国大豆生产区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该病目前尚无药剂防治,并因是非持久性蚜传病害,治虫防病效果也不很理想。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为此,作者于1982年开始进行田间调查,并利用本省毒源,对我院保存的地方品种和国内外引进的品种(系)进行系统鉴定,在全面了解抗性的基础上,对全部材料进行了抗性分类,同时利用一些抗性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及其配制与使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摘要:将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按一定的比例配合,並溶解于水,成为适合作物正常生长的平衡营养液,是无土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配方的选用,营养液的配制与使用管理更加重要,迄今可供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很多,一般都能使作物正常生长。但各自的应用效果都不大一样。在选用配方时,既应看其效果,又要考虑其取材是否低廉。本文重点介绍几个典型配方及其配制使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红铃虫幼虫头宽体长的观察测定

中国棉花 1989

摘要:达耶(1890)提出鳞翅目幼虫各龄期头宽存在一定的生长比值。法富(1937)采集田间棉株蕾、花、铃内红铃虫幼虫测得头宽与各龄期的比例关系,其蕾内各龄幼虫生长比值为1.89,铃内幼虫为2.04。我们(195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飞虱晚粳新品种秀水620的试种表现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摘要: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秀水620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新育成的“三抗”(抗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优良品种。1988年我县引进该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主要与本地推广品种秀水04和单鉴31对比)和大田示范试种,表现了较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虱性。 秀水620产量较高,在5个参试品种(系)(秀水620、丙663、丙664、单鉴31、秀水04)的产量比较试验中,秀水620产量居首位,亩产508.3公斤,比单鉴31亩产高29公斤,增产6.1%;比秀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介绍两个广亲和抗病虫粳稻品系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使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成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一条超高产的新途径。现在一些优良组合的试验试种表明,亚种间杂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及产量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一般可较常规稻增产20%左右。因而广亲和性水稻品种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引起了水稻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目前,在我国云南地区的籼粳中间类型稻种、美国的推广品种及籼粳杂交的后代中,都先后筛选到一些广亲和材料。然而,除少数新选育的广亲和系如江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地区牛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89

摘要: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RIHI)试验对我国华东部分地区牛群中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初步观察了乳牛产后初乳中轮状病毒奶抗体的消长规律。 材料与方法 一、待测样品 (一)血清:奶牛血清728份分别采自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等有关市县奶牛场。黄牛血清294份分别采自安徽、福建及江西等省农民家养或集体饲养的黄牛群。血经收集后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C-带技术识别小麦21对染色体及染色体结构变异

遗传学报 1989 SCI CSCD

摘要: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84001-1-33和扬麦3号的根尖染色体,结果如下:(1)除1A外,普通小麦的所有染色体均可显示出稳定的区分性带型;(2)以中国春小麦为标准建立了C-带核型;(3)对照中国春的C-带核型,发现84001-1-33的5B,7B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形成了重组染色体——5BS/7BS和7BL/5BL;(4)扬麦3号的1B,4B染色体与中国春明显不同,从带型上看有可能扬麦3号的1B和4B的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交换,交换的区段包括1B,4B长臂的大部分。

关键词: 普通小麦 C-带易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