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利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虫生真菌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面临多种环境因子的危害。为了避开这些不利的因素,虫生真菌进化出多种抗逆的机制。近年来,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代表的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明确了某些生化成份和抗逆基因与菌株抗逆性能的相关性。就环境胁迫因子、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其在改良菌株抗逆性能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这将为环境适应性强的虫生真菌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环境胁迫 抗逆机理 菌株改良 微生物防治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的克隆与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1,3-1,4-内切葡聚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内生芽胞杆菌中,为了探讨其功能,以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TB2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克隆了β-1,3-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bglS)。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全长732bp,编码一条243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分子量约为27.33kD,等电点约为6.89,其ORF序列已登录GenBank(Accession No.EU368224)。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序列与植物互作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FZB42,GenBank Accession No.CP000560)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3%,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1%。将β-1,3-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全长克隆至pUC18载体上,利用基因自身的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UC-bglS,并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菌株中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BL21::pUC-bglS菌株表达了27kD左右的蛋白;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50℃以下保温60min后残余80%以上酶活;最适反应pH为6.2,在pH4.4~6.84℃保温30min残余85%以上的酶活;Ca2+和Fe2+可提高β-1,3-1,4-葡聚糖酶的活性,而Cu2+、Zn2+、Mg2+和Mn2+对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TB2β-1,3-1,4-葡聚糖酶的功能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 β-1 3-1 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bglS) 克隆 表达


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删除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4种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删除技术——(共转化法(co-transformation)、转座子法(transposable element)、位点特异性重组法(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染色体内同源重组法(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展望了删除技术的前景。删除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商业化,还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都有积极的作用。


基本苗数对机插双晚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以全优527为材料,测定6种不同种植基本苗数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研究机插双晚杂交稻的最适插植基本苗数。结果表明,当基本苗数在83.2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基本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此值,产量增加不明显。双晚机插杂交稻的种植基本苗数以83.25万株/hm2为宜。


三株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的生物特性
《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三株枯草芽孢杆菌在胃肠道中的耐受性以及作为益生菌的功能特性。方法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研究芽孢杆菌的耐受存活情况。同时对肠道中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的拮抗特性、产酶特性和急性毒性安全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在4h内,人工胃液中存活率在15%~50%之间,活菌数保持107cfu/ml以上,胆汁盐和人工肠液中存活率在50%以上,活菌数保持在108cfu/ml以上。3株芽孢杆菌对病原菌抑菌圈直径在10mm以上;具有较好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急性毒性试验LD50>20g/kgbw。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能较好的耐受胃肠道环境,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急性毒性试验安全,可以作为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种。


白兰花被片发育过程中香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白兰(Michelia alba Dc.)花被片不同发育阶段的香精油,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白兰花被片5个发育时期的香精油的化学成分不同,分别鉴定出30、29、28、30和27种化学成分。含量较多的是萜类化合物、烷烃类物质、酯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有16种化学成分在3个以上时期能检测到,其中14种萜类化合物,1种胺类化合物和1种芳香化合物。有7种成分是第Ⅳ期独有的。由此推测,白兰花发育的第Ⅳ时期是窨制花茶或提取香精油的最佳时期,但在不能及时窨制花茶或提取香精油或远距离运输的情况下,选择第Ⅲ时期采摘更为合适。


一个改进的土壤铵、磷和钾等温吸附新模型
《土壤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对养分的吸附特性是土壤化学和植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9个供试土壤的NH4+、PO43-和K+吸附试验表明,Langmuir、Freundlis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对其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亦有部分供试土壤的拟合精度不良。本文引进种群生态学的"形状因子d"概念,在Langmuir方程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新的吸附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新吸附模型综合反映了3个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吸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方程模拟不佳的供试土壤,用新模型模拟均能达到显著水平;新吸附模型的拟合精度(R2)高于3个等温吸附方程,且标准差最小。形状因子d的变化幅度在0.608 0~2.929 0,体现了土壤理化性质对NH4+、PO43-和K+等温吸附曲线形状的影响。新吸附模型和Langmuir方程的NH4+、PO43-和K+的qm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 5**、0.825 8**和0.912 8**(n=9)。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新吸附模型的PO43-和K+的qm值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土壤NH4+和K+的qm值与CEC之间均有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NH4+的qm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亦呈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而PO34-的qm值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呈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数学形式简洁的新等温吸附模型为采用统一模式定量处理土壤对NH4+、PO43-和K+的吸附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苏云金芽胞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3A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
《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常被用于表达杀虫和抗菌蛋白。为了探讨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3A)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情况,促进杀虫防病工程菌构建,将枯草芽胞杆菌168菌株核糖体小亚基S4蛋白基因的启动子与苏云金芽胞杆菌WB7菌株vip3A基因的编码序列连接,插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与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载体pAD123,得到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ADpvip,将重组质粒转化枯草芽胞杆菌标准菌株168和分离自辣椒体内的生防内生枯草芽胞杆菌BS-2菌株中,获得工程菌株。SDS-PAGE分析表明在枯草芽胞杆菌168菌株的部分工程菌株中有约88kDa大小的VIP条带,而BS-2的工程菌株中未见相应的条带,表明Vip3A蛋白仅在168菌株中表达。生物测定表明有5株168的工程菌株(168vip1-4,6)表现较高的杀虫活性,工程菌株发酵稀释液(约107CFU/mL)处理的小白菜叶片饲喂斜纹夜蛾2龄幼虫72h的杀虫效果可达87.64%~92.13%,但vip3A基因转入内生枯草芽胞杆菌BS-2中不表现杀虫作用。毒力测定表明168vip2菌株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72h的LC50为0.0194mL/mL。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构建杀虫防病工程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枯草芽胞杆菌 营养期杀虫蛋白 异源表达 杀虫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