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个热带豆科牧草14个营养品质组成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热研2号柱花草(S1)、圆叶决明CPI34721(S2)、圆叶决明CPI86134(S3)、圆叶决明ATF3248(S4)、羽叶决明ATF2217(S5)等5个热带牧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随着牧草生长S2、S4、S5的粗蛋白(CP)质量分数呈持续下降,S3前后变化不大,而S1呈低-高-低的趋势;磷(P)质量分数为S1、S4持续下降,S2、S3、S5呈低-高-低趋势;粗脂肪(EE)质量分数为S3呈高-低-高趋势,其他4个品种前后变化不大;5个品种的钙(Ca)质量分数前后变化都不大,钾(K)质量分数呈持续下降,粗纤维(CF)和洗涤纤维质量分数都为持续上升,尤其是酸性洗涤性木质素(ADF)质量分数在生长后期急剧上升.对14个品质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63对呈极显著相关,7对显著相关,21对相关不显著.其中叶茎比和CP、EE、P、K、Ca为牧草品质正作用因子,烘干率、根冠比和CF、NDF、ADF、ADL为负作用因子.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建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61属134种(含变种),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种数在5个以上的有石豆兰属、兰属、虾脊兰属、羊耳蒜属、斑叶兰属、玉凤兰属、舌唇兰属和石斛属。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属、种的地理成分可分别划分为15个和14个分布型(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分别占总属、种数的34.4%和22.4%,热带分布属、种分别有44属、73种,占绝对优势。与邻近地区相比,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与广东共有属、种最多,分别有48属、97种,其次为江西和浙江。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具明显的热带性质,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但组成比较简单,缺少本区特有种,不是近代兰科植物种系的分化中心。


杂交籼稻新组合全优527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优527是用全丰A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于2007年6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引种认定,2009年1月通过广西区引种认定,并于2009年被定为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耐冷性强、适应性广、易制种等特点。根据多年对亲本的观察和制种实践,介绍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灰黄泥田上研究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复混肥产量增幅达4.1%~18.7%,其中以100%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产量最高。另外,配施麸酸型有机复混肥还能增加马铃薯薯块的干物质重,提高灰份、粗蛋白以及氮、磷、钾含量,但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不一。在经济效益方面,虽然配施麸酸型有机复混肥的马铃薯成本高于单施化肥,但经济效益总体优于施用单施化肥,每666.7m2较对照增加260.9~350.3元。


黑麦草在模拟人工湿地中对奶牛场污水高浓度氮的吸收转化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m)为植被,通过模拟间歇性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奶牛场污水试验,研究黑麦草对高质量浓度畜牧场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在间歇性进水的污水质量浓度高达TN(816.8±125.1)mg·L-1,NH4+-N(443.6±97.9)mg·L-1,NO3--N(141.5±51.7)mg·L-1都能较好的适应,生长良好。在不同浓度处理的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d的条件下,NH4+-N的去除率为75.9%~88.3%;NO3--N的去除率平均为69.3%;TN的去除率74.5%~83.1%。该试验黑麦草对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在系统对氮净化中的贡献率平均为20.03%。


钾、镁、硫元素不同配比对花生养分吸收、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供钾水平较低的赤砂土盆栽试验方法,在施用的硫酸钾镁肥基础上施用不同钾水平,研究钾、镁、硫元素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KMgS配比有利于花生生物产量、提高经济产量,较K1MgS(低钾)配比的花生生物产量增产17.7g盆-1,增幅32.19%;其次为K1MgS,较对照增产12.52g盆-1,增幅22.77%,K2MgS(高钾)处理的花生生物产量较对照增产4.49g盆-1,增幅8.17%;(2)KMgS处理的花生植株含氮、磷、镁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幅26.30%、25.49%、36.27%;(3)花生植株含钾和硫量有随施钾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趋势。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06份水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研究了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值与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垩白率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垩白率与崩解值(BDV)和消减值(SB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40**;RVA谱特征值与低直链淀粉含量(AC)品种和糯稻品种的蒸煮品质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特别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AC与RVA谱特征值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糯稻品种的AC与RVA谱特征值(BDV和SBV除外)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由此认为,水稻品种的AC越低,AC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越密切。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淀粉黏滞性 蒸煮和食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相关性


泽泻不同种质资源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泽泻种质资源的种质特性,为泽泻地道性研究及实施泽泻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连续3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建泽泻、川泽泻和江西泽泻3种泽泻种质间的生物学性状、植株特征及药材品质等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建泽泻与江泽泻是同种植物,原植物都是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而与川泽泻属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川泽泻原植物是泽泻A.plantago-aquatica。


鸭圆环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C1截短基因的原核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参照GenBank登录的鸭圆环病毒(DuCV)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DuCV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方法从病死番鸭法氏囊中分段扩增出DuCV LJ07株基因组,将扩增片段分别克隆获得重组质粒,测序后得到全长为1 995nt的DuCV LJ07株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DuCV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达83.6%~96.5%。经基因结构分析发现,DuCV LJ07株的基因组有6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V1、C1是2个最主要的ORF,分别编码Rep蛋白和Cap蛋白;在V1和C1的5′起始端之间有与启动滚环复制有关的一茎环结构和2个正向重复序列。本试验同时还构建了去除核定位信号的C1截短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C1截短基因已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Cap截短蛋白,为建立DuCV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和开展DuC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鸭圆环病毒 基因组 序列分析 C1截短基因 原核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