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内源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年生苹果(‘红玉×金冠’)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叶片、芽、韧皮部中的内源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0节以下苹果实生树芽中检测不到根皮苷或不存在根皮苷,80节以上含量急剧增加,80节以上韧皮部和叶片中检测不到咖啡酸或含量极低。120节前后实生树韧皮部和芽中杨梅苷含量极低或检测不到,芽中的绿原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认为80节和120节是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的两个重要临界点。


苹果果实β-Gal和LOX活性变化特性及其与果实软化的关系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士’和‘金冠’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了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脂氧合酶(LOX)在果实发育、成熟和软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采后乙烯调控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后熟过程中,金冠果实β-Gal活性显著高于富士,在果实后熟软化期间这种差异尤为突出;而富士和金冠果实LOX活性呈相似的变化规律,虽然花后富士的活性高峰显著高于金冠,但之后其活性下降迅速,并一直低于金冠。采后苹果果实β-Gal和LOX均受乙烯调控,乙烯抑制剂1-MCP极显著地抑制β-Gal和LOX的活性,而乙烯利对二者活性起促进作用,但因品种耐藏性不同其促进效应不同。综合来看,苹果果实β-Gal和LOX活性表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β-Gal在果实贮藏初期受乙烯的调控作用较LOX显著,因此认为在苹果果实软化早期β-Gal的作用可能大于LOX。
关键词: 苹果 采后 β-半乳糖苷酶 脂氧合酶 活性 乙烯调控


苹果实生树嫩芽阶段转变相关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5株苹果杂种实生树(红玉×金冠)嫩芽中蛋白质含量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6条阶段转变相关蛋白质带,分子量估算值分别为17.5、19、33、38、51和55 ku。其中55 ku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随着节位的升高,46节出现,之后保持不变,到达125节后又突然消失。17.5、19、33、38和51 ku等5种蛋白质是定量变化。17.5、33、38和51 ku等4种蛋白质在低节位时含量较低,到达一定节位时突然升高,到达较高节位时又突然降低;19 ku蛋白质在5株实生树上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定量变化的临界点与上述5种蛋白质相同。


优质抗虫棉花新品种冀228性状综合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国审棉花新品种冀228进行综合评价,为生产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稳定适应性分析和多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冀228的遗传背景、丰产稳产性、纤维品质及抗病虫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选出适宜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冀228渗透有海岛棉血统;2002—2007年各级区域试验67点次中58点次增产,增产点率86.6%;纤维品质综合指标达Ⅱ型品质标准;枯萎病指6.25,黄萎病指25.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适宜黄河流域尤适于高水肥地块广泛种植。冀228遗传背景丰富,丰产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异,抗病虫性能强,适应性广。


玉米生育期的海拔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利用更加合理,采用作物生态学的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间,在甘肃省和云南省各设5个试验点,研究了北、南异地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播期大体相同的条件下,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随海拔的升高而相应延迟,即播种~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的"三段生长"时间相应延长。反映生育期长短的出苗~成熟天数与海拔之间呈0.01水平的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海拔每升降100m,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延长或缩短4~5d,株高和穗上叶数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趋势。
苹果果实发育期间细胞壁组分变化特性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士、国光、红星、金冠和嘎拉5个苹果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成熟过程细胞壁物质(CWM)、水溶性果胶(WSP)、共价结合果胶(CSP)、离子结合果胶(ISP)、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各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在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5个品种果实CWM含量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均以果实膨大期为其含量下降的转折点;果实总果胶含量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CSP为主导成分,富士和国光果实CSP含量最高,WSP含量最低,嘎拉与红星果实3种果胶含量变化居中,金冠果实总果胶含量最低且变化小,但在近成熟期红星和金冠果实WSP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果实半纤维素含量也具相似的变化规律,国光、富士和金冠等3个品种的高峰值显著高于嘎拉和红星;比较5个品种纤维素含量,国光果实在成熟期之前显著高于其他4品种,而其他4品种的纤维素含量变化比较平稳.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分子诊断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河北省发生的一种番茄病毒病进行症状识别和分子诊断。[方法]2008年11月及2009年7~10月对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田间发生情况和典型症状进行详细调查,然后根据已发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该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相一致,从症状上初步诊断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石家庄和衡水采集的病株样本的DNA均扩增出307 bp大小的特异条带,表明该片段为TYLCV的一个分离物,证明采集的番茄病株是由TYLCV侵染所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结论]该研究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河北省大面积发生及从分子水平上确诊的首次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