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山西、河北8个芝麻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处理的芝麻出苗率、成苗率及苗期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9%~16.9%,5.9%~9.5%,3.1%~9.1%,4.4%~10.1%,5.2%~8.5%,10.7%~24.9%,7.9%~11.4%,10.0%~18.9%;对丸粒化与芝麻苗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出,丸粒化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清徐县葡萄霜霉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分析
《植物保护 》 2018 CSCD
摘要:葡萄霜霉病是葡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防治霜霉病主要依赖化学药剂,其中羧酸酰胺类杀菌剂是一类重要药剂,然而病原菌抗药性对其防效有重要影响。2015年本实验室首次在中国检测到抗烯酰吗啉的葡萄霜霉菌,并开发了Tetra-Primer ARMS PCR快速检测法来检测抗药性。本研究利用此技术对采自山西省清徐县60株葡萄霜霉菌进行了烯酰吗啉抗性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株具有抗药性,其他59株均为敏感菌株,说明该地区霜霉菌已经开始产生烯酰吗啉抗性,但尚未大范围扩展,需要进行持续监测以指导杀菌剂的使用,这也是首次报道山西省葡萄霜霉菌存在烯酰吗啉抗性菌株。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Tetra-Primer ARMS PCR技术 烯酰吗啉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地区玉米/蔬菜不同套作模式效益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研究旨在分析晋北地区推广的3种"玉米/蔬菜"套作模式在市场行情因素影响下的种植效益,为当地农户套作模式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3年试验及市场行情跟踪,以产量和效益为依据,对3种套作模式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做出总结。结果表明,"玉米/甘蓝"是试验中毛收益波动最大的模式,市场风险极大;"玉米/高菜"是毛收益最稳定的模式;在劳动力充足的前提下,"玉米/芸豆"是毛收益较高的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可根据自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及对市场行情的预判,选择适宜的套作模式进行种植,以达到增收的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产区远志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省是远志主产区,供应市场约80%的远志,山西远志资源的变化影响着整个远志产业的发展。经过对山西远志主产区及周边产区的走访与调研,该文综合阐述了远志的栽培历史、资源与分布、产区变化、价格趋势等方面。通过比较山西远志产区与其他产区,分析山西远志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指出远志生产无序、缺乏质量评价指标、种质资源不清、根腐病及黄曲霉毒素超标等是制约远志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依据生态适宜性指导远志产区布局,建立综合的远志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新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技术、产学研结合解决远志生产中的问题。
关键词: 远志 资源现状 产区 发展建议 评价体系 根腐病 黄曲霉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生品种农艺、经济和品质性状TOPSIS方法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利用TOPSIS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山西南部复播花生区12个花生品种(系)不同农艺、经济及品质21个性状的优劣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单独农艺、经济、品质3类性状的TOPSIS分析结果与综合全部性状的结果存在差异;结果分枝和主茎高2个性状分别为农艺性状的最高和最低权重指标;而在经济和品质性状中最高和最低权重指标分别为百果质量、荚果产量和粗蛋白、亚油酸;结合晋南花生区育种目标和3类性状及综合性状的TOPSIS分析结果,将冀花13号、晋花6号、临花9号和晋花8号4个品种作为重点品种予以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李仁提取物体外降糖作用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18
摘要:以欧李仁为原料,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指标,并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研究其醇提物和水提物的降糖作用。结果表明,欧李仁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欧李仁乙醇提取物原质量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84%和96%,分别相当于对12 mg/m L左右的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和1 mg/m L左右的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欧李仁水提取物原质量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和74%,其抑制能力低于欧李仁醇提物。说明欧李仁醇提物较水提物有更好的降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