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关键词: 蜡梅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提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深棕色纤维基因Lc_1的遗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棕色纤维的遗传规律,寻找并定位与棕色纤维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在棉花基因组学水平上定位、克隆棕色纤维基因和棕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陆地棉显性多基因标记系T586(具有深棕色纤维基因Lc1)与海岛棉新海16配制的海岛棉×陆地棉杂交F2群体,结合色彩色差仪对棕色纤维色泽的分类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棉花基因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信息、多态性分子标记筛选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与棕色棉纤维基因Lc1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根据T586与新海16杂交后代F2群体(443个有效纤维单株)深棕色纤维、棕色(中间色)和洁白色纤维的分离比例,将Lc1定位于棉花基因组A亚组第7染色体微卫星标记NAU4030和CGR5119之间约8 cM的遗传距离内,其中,Lc1与标记CGR5119的遗传距离约为2.8 cM,与NAU4030之间的遗传交换距离约为5.1 cM,构建了Lc1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棉花深棕色纤维性状由单基因控制并呈现半显性遗传方式,Lc1位点附近的分子标记信息可在棕色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得以利用。

关键词: 棉花 深棕色纤维 Lc1 遗传定位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水稻种子中Bt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LISA技术检测转Bt基因水稻中Bt蛋白的含量,判断水稻样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利用研磨、酶标、孵育等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阳性质控物浓度等倍稀释方法,建立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 4。用一系列不同转基因含量的标准基体材料,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灵敏度达0.1%。通过对我国进入生产性试验的转Bt基因水稻品系TT51-1和科丰6号的测试,表明该方法与普通PCR方法真实性和灵敏度一致,可以广泛应用于转Bt基因水稻及其粗加工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Bt蛋白 转基因水稻 快速检测 灵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森林草莓全基因组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核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重要的调控分子,在高等植物中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森林草莓基因组数据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WRKY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草莓至少有56个WRKY转录因子,蛋白序列长度为58~1982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全长1092~14227bp,具1~20个内含子。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7条染色体上均有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分布,6号染色体上最多(17),1号染色体分布最少(1)。森林草莓WRKY转录因子可分为3大类,Ⅰ类、Ⅱ类和Ⅲ类的数量分别为10、34和12,它们处于进化树的不同分支。除保守的WRKYGQK和常见变异序列WRKYGKK外,新发现WKKYGQK、WRKSYFR等WRKY结构域类型。

关键词: 草莓 WRKY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雌成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其自身密度效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受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当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密度分别大于15头/容器和10头/容器时,班氏跳小蜂的寄生量增加幅度开始减小;以瞬间攻击率/处理时间(α/Th)为评价指标,班氏跳小蜂雌蜂寄生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时,α/Th为21.1307,且大于雌蜂寄生雌成虫的情况(α/Th为6.2506);班氏跳小蜂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能逐渐降低;通过方程E=QP-m能很好地模拟班氏跳小蜂的寻找效应(E)与其自身密度(P)之间的关系,对于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模拟结果分别为E=0.2931P-0.6240和E=0.0944P-0.4840。本研究为利用班氏跳小蜂开展扶桑绵粉蚧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寄生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密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NBS-LRR类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辣椒NBS-LRR类抗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运用前人根据NBS-LRR类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P-Loop和GLPL)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辣椒PBC631B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7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CaRGA01~CaRGA17)。多重序列比对显示这些序列都含有NBS-LRR类基因的6个保守结构域(P-loop、RNBS-A-nonTIR或RNBS-A-TIR、Kinase-2、RNBS-B、RNBS-C和GLPL)。与已知6个抗病基因(Gpa2、L6、M、N、Prf和RPM1)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这17个序列被分为TIR-NBS-LRR和nonTIR-NBS-LRR2组,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组(CaRGAⅠ~CaRGAⅣ)。其中,CaRGA01和CaRGA13分别与来自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抗细菌性斑点病基因Bs4和番茄Solanum sp.VFNT抗线虫基因Mi-1.4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0%和91%,推测这2个序列可能是相关抗病基因的一部分或与相关抗病基因属于同一家族。这些结果将为研究辣椒抗病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NBS-LRR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辣椒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屋顶造地农业利用可行性研究初报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浙江省不同地域多点作物屋顶造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屋面或坡屋面造地,无论土层薄或厚,种植水生或旱生作物,直播或移栽,种植的粮油、蔬菜、瓜果、花卉等数十个品种的作物,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屋顶土地农业利用与地面土地农业利用无本质的差别,表明屋顶造地栽培作物是可行的。

关键词: 屋顶 造地 农业利用 作物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圆叶红花’口红花的抗寒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年生‘圆叶红花’口红花(Aeschynanthus radicans)枝条为试材,通过不同低温、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REC)变化作曲线,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口红花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12 h以上,口红花叶片REC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由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口红花叶片的LT50,其温度值在8.1℃至10.1℃之间,这可认为是口红花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口红花 抗寒性 电解质外渗率 半致死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模型构建

中国食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Z-4的培养条件,构建该菌生长、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模型,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研究8种培养因素对Z-4菌体生长的影响,确定2个主要影响因素为MgSO4和葡萄糖。经最陡爬坡试验找到菌体生物量的最大响应区域。通过中心组合设计确定培养条件的最佳水平为:牛肉膏0.3%,Na-Cl0.5%,蛋白胨1%,葡萄糖0.627%,MgSO40.548%;温度30℃,时间24h,pH7.0。在此条件下,Z-4细胞干质量浓度的最大值为5.39g/L。经验证,较优化前提高23.48%。探索了Z-4发酵产酶过程中细胞生长和纤维素酶产物积累的规律,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并较好地预测其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响应面优化 生长模型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播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对9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以授粉后不同时间采收果穗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对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采用显微测微法进行测量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籽粒的3个面的果皮厚度在授粉后灌浆期间均出现相对独立的变化趋势,同时不同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8~22 d出现了最大值,结合两者分析,春季播种的不同熟期超甜玉米适宜采摘期不同,早熟的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18天左右,中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0天左右,迟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2天左右。

关键词: 果皮厚度 可溶性总糖 超甜玉米 灌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