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米曲霉发酵制备大豆肽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辐照诱发米曲霉孢子突变,筛选得到酶活力强且特异性高的米曲霉诱变菌株。利用米曲霉诱变菌株对豆腐皮加工后的剩余豆浆(下浆水)进行发酵,制备大豆肽的发酵液,发酵液经超滤和凝胶过滤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剂能力测定法(FRAP法)和二苯基苦基苯肼法(DPPH法)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豆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在1 000~10 000范围内的大豆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抗氧化性和稳定性最好的大豆肽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 200~1 400之间。

关键词: 大豆肽 米曲霉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稻米中乙虫腈对映体残留

分析化学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3种不同的纤维素手性柱上,对亚砜类手性杀虫剂乙虫腈对映体进行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研究,通过优化手性色谱柱和流动相,实现了乙虫腈对映体基线分离,结合液相色谱-圆二色检测器分析,柱流出顺序为(+)-、(-)-对映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稻米中乙虫腈对映异构体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稻米样品加水浸润,乙腈高速匀浆、盐析,上清液旋转浓缩后经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定容。采用纤维素-三(3-氯-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Lux Cellulose-2)手性色谱柱,以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扫描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以精米和糙米为基质进行3个添加水平和5次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1~0.2 mg/kg,样品中乙虫腈单一对映体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7.4%~97.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1%~9.3%,方法检出限(LOD)为0.001mg/kg,定量限(LOQ)为0.003 mg/kg。

关键词: 乙虫腈 对映体拆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稻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榧坚果生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榧为浙江著名的坚果,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诸如油脂、二萜类、多酚类等都具有一定的药用及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香榧的生物活性成分,并探讨其与氧化劣变之间的关系,可为更好的贮存坚果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发展利用香榧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榧 活性成分 抗氧化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下花椰菜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单球重、球径、球高、成熟期、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表现影响较小,F1农艺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单球重、球径、球高和成熟期以加性效应为主,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株高、株幅和叶片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且具有较大的环境互作效应,以高世代选择为好;单球重、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的杂种优势以正值为主,成熟期的杂种优势以负值为主,利用杂种优势可改良这5个农艺性状,球径仅测到环境互作优势,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球径表现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未测到球高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花椰菜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基因型 环境互作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miRNAs的鉴定及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粒棘球绦虫具有复杂的基因调控模式,在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体内具有截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miRNA是真核生物内存在的非常重要的调控因子,本研究采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G1株原头蚴mi-croRNAs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总共发现了108条miRNAs,其中26条属于保守家族,82条是细粒棘球绦虫特有。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miRNAs 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雄性不育进行杂种优势育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发现的大豆雄性不育类型主要包括细胞核雄性不育、光温敏雄性不育和质核互作(细胞质)雄性不育。而对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是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简要回顾了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发现过程,总结了通过三系配套技术实现的大豆杂交育种的现状与关键生产技术等,并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综述了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不同研究单位之间应该加强协作,通过合理的研究材料交流来加快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以使其能够被更好地应用于大豆杂种优势育种中。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筛选稻瘟菌继代接种菌株差异表达基因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菌是重要的水稻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变异机制提高自身对水稻的致病力。通过继代接种可使稻瘟菌发生适应性变异,从而增强致病力。为了解相关适应性变异的分子机制,利用稻瘟菌原始菌株与在水稻上继代接种的第四代菌株构建了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经过PCR验证及测序分析,共计获得168条EST非冗余序列。拼接后,Unigene的数量为110个。利用不同数据库,进行BLASTX分析,获得了与这些序列推测蛋白相似的功能蛋白,分析蛋白功能注释表明这些蛋白主要与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GO分析表明相关蛋白涉及生命活动的多个方面,但主要集中于细胞生长发育、核酸结合及外界刺激的感知及传导。

关键词: 稻瘟菌 适应性变异 抑制消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测定辣椒秸秆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分析超越馨香和福椒六号辣椒品种秸秆不同时期叶片、侧枝、主杆部位的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为有效利用辣椒秸秆提供依据。方法:辣椒秸秆分成叶片、侧枝、主杆,60℃烘干粉碎,与甲醇溶液充分混合,采用HPLC法测定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并用精确度、浓缩、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检验测定方法的可靠性。HPLC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超纯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7℃。结果: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的标准和浓缩曲线呈显著的线性变化;连续5次进样,RSD分别为0.13%和0.08%;重复性试验,样品辣椒素和二氢辣椒含量的RSD分别为1.7%和2.7%;稳定性试验,12 h内供试品溶液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浓度的RSD分别为2.3%和1.7%;回收率分别为95.8%和94.3%。除超越馨香,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在不同收获时间和部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存在时间和部位的交互效应,叶片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高于侧枝和主杆(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辣椒秸秆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辣椒秸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其含量与品种、部位和采收时间有关。

关键词: 辣椒秸秆 品种 部位 采收时间 辣椒素 二氢辣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株MT-06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及其定殖力测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MT-06发酵液、孢子液和菌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梯度MT-06制剂对黄瓜白粉病都有抑制作用。MT-06菌液10倍稀释液处理3 d后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87.86%和84.89%,与对照三唑酮的处理效果相当,但处理11 d后MT-06菌液10倍稀释液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三唑酮处理(P<0.05),其他处理防治效果都未能达到三唑酮的防治效果。MT-06菌液和孢子液表现防效较MT-06发酵液持久。MT-06定殖试验表明:叶柄上的定殖率仅1×105个.mL-1MT-06孢子液为85%,其余孢子液及菌液处理定殖率均为100%;MT-06在叶片上定殖率较低,MT-06菌液10倍稀释液的定殖率最高为40%。分析认为MT-06防效的保持性较好可能与其能定殖于植物上有关。

关键词: 黄蓝状菌 黄瓜白粉病 MT-06 生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园自然生草对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生草栽培,尤其是低矮的草类植物,是提高杨梅园土壤肥力、提升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自然生草栽培,可明显增加杨梅园植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单果重、单株产量与商品果率均明显增加,且以半自然生草栽培的杨梅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0.82%,12.12%。杨梅园自然生草栽培丰富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土壤肥力、优化了果实品质,为杨梅果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梅 自然生草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